教育制度包括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06220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制度包括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制度包括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制度包括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制度包括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制度包括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制度包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制度包括(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制度包括篇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的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一)双轨学制18、19世纪的西欧,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二)单轨学制北美多数地区最初都曾沿用欧洲的双轨学制。从1870年起,逐步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

2、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三)分支型学制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篇二:学校教育制度第三章 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内涵1. 。(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地体系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

3、规则)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教育制度的特征:客观性、强制性、价值性、教育性、历史性。二、教育制度的类型2. 根据教育制度的与;根据教育制度围的大小,还可以把教育制度划分为宏观教育制度(国家)、中观教育制度(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和微观教育制度(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及其相应的规范措施)。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素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3.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表现为: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4、、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伊利奇的“非学校化”) 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以为标志。制度化教育的特征:学校时一个自我封闭的连续系统,形成一种从低到高的系列,但是这种连续性实际上只保证部分人受教育的连续性,却妨碍更多人受教育的连续性;封闭的教育系统强调选择性和竞争性,它主要依靠该体系内部规定的标准来决定允许谁学习和不允许谁学习,以及在上面年龄学习;这种教育为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旨;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工具,体现和执行社会意志;学校成为所需人才的选拔机构,文凭则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学校教

5、育主要履行社会化和选拔两大并重的功能。四、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三)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化(教育社会化即教育对象的全民化,社会教育化即整个社会都将担负教育的职能);(七)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5.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6、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根本体现,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6.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二是单轨学制(最早产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三是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前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规学制,美国的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7.

7、 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规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从学校阶段来看,学校教育制度化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教育阶段:很多国家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小学教育阶段:成为普遍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初中教育阶段:初中阶段便成为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其后的职业教育和进一步的科学教育有重要作用,因而导致了初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变化;高中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是现代学制的一个重要特点;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当前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进行的,今后并不一定如此!职业教育在哪个阶段进行,取决于现代生存与科学技术基础发展的状况

8、;高等教育阶段: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人才,于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四、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8.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旧中国的学制沿革。1902年的“壬寅学制”学堂章程,1902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特点:修业年限长,轻视女子教育;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年的“壬戌学制颁布了“壬戌学制”。由

9、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新中国的学制沿革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学制内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新学制的主要特点: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体现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体现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体现重视职工干部再教育的原则;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1958年的学制改革,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58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实行九年义务教

10、育;中等教育改革主要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a.确定了20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c.改革办学体制;d.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e.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20XX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20XX20X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11、盲。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公共性。9.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及类型结构:从结构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育四个层次;从类别结构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10.重点在农村,要重点做到: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尽快确立和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

12、区义务教育的发展;逐步统一中小学学制,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盘活企业、盘活市场,增加就业机会;用人单位要改变用人观念,保证单位人才的合理结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注意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国家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一是层

13、次结构的调整,即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地区性专科教育,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同时明确各类学校的分工,保证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和特殊;二是各类结构调整,即调整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比例,稳定基础学科的规模,注重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应用科学,减少专门学院,增加综合性大学)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要结合起来;提高中间与扩展两头结合。所谓提高中间,即指提高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扩展两头指一头向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延伸,一头向研究生层次延伸)2. 中长期规划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

14、中长期规划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这一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3.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想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第三节 教育管理体制

15、一、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11. 指的是教育系统的组织制度,包括教育组织机构以及协调这些组织机构的相互关系的规范。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两个部分:教育行政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和学校管理体制。二、教育行政体制12.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属于集权制)、地方分权制(美国是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可分为从属制(完整制)和独立制(分离制)专家统治制(要求教育行政首长具备一定的学历且是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专家)和非专家统治制。13.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 第一阶段:解放初期,实行军事接管体制;第二阶段:1952年1957年,实行集中统一的教育行政体制;第三阶段:19581962年,实行以地方分权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第四阶段:1963年至文革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教育行政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的教育行政体制;第五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校一度由工宣队、贫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