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查对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0612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的查对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护理的查对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护理的查对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护理的查对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护理的查对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的查对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的查对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的查对制度篇一:护理核心制度之查对制度试题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试 题姓名:常 规 查 对 制 度:一、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 、 ,执行医嘱时应注明 并 。医嘱要 查对, 总查对。 大查对一次, 参与并 。每次查对后进行 ,参与查对者 。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 、 、 查对;七对:对 、 、 、 、 、 、 。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 遗嘱,护士执行时必须 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 。抢救结束后即使 医嘱(不超过 小时)。四、输血: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三查:血的 、血的 及输

2、血 是否完好;八对: 、 、 、 (袋)号、 、 、血液 及 。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由 人按上述项目复查一遍。输血完毕后保留血袋 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将血袋上的 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 保存。五、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 、 、 和药品 ,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摆药后须经 查对后再执行。六、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查对标签上的 ,确保无误。给 药 制 度: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 给药,不得擅自更改,有对疑问的 ,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 三查:、 七对:对 、 、 、 、 、 、 。四、做治疗前,护士要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需要时做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 及 ,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 ,并记录 ,填写 登记本。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 及有无 。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 、 ,药物要做到 ,避免 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有 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 备用。九、如发现给药 ,应及时 、 ,积极采取 。向患者做好 工作。篇二:护理查对制度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一)

4、各类医嘱均由两名护士进行查对,每日医嘱班班查对。(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两次。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抢救结束后二人核对后弃掉,并保留原始抢救记录。(三)查对医嘱必须认真,一丝不苟,将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立即予以纠正,并反馈给护士长。(四)所有住院病历,夜班需全部查对一遍,当天未查到的病历第二天要补查。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一)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1.摆药后必须经二人核对

5、方可执行。备药前要检查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医嘱是否相符,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瓶、安瓿、有无裂痕,查对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2.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3.发药及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三、输血查对制度(一)采集血标本时,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做到准确无误,两位以上患者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分次采取。(二)接血者与送血者共同核对血型、血袋号、血量是否相符,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等、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血,并在输血

6、护理记录单上签名。(三)输血时双人核对,两名医务人员,持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全面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输血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输血完毕血袋按规定时间送回输血科。四、手术患者查对制度(一)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二)查配血报告,术前、术中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三)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四)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五、“腕带”标识制度(一)对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

7、儿等科室中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例如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二)“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流程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转科)时必须有医师、护士陪送,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及登记,转出科医护人员必须向转入科负责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交待病员情况及有关事项,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并写转入记录。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转科)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做好交接程序与记录。急诊科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

8、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附: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流程急诊科患者病情稳定或确诊急诊科电话通知相关科室简单介绍病情病房护士通知医生并做好迎接准备,必要时备抢救物品急诊科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护理记录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至病房严格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篇三:护理查对制度护理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

9、制度1. 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处理时间,执行者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名进行查对。2. 主管护士和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每周定期大核对一次,并根据需要进行重整。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3. 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4. 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 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2.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3.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

10、用法和有效期。4. 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5. 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6. 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7. 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8. 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9. 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有记载。(三)输血查对制度1. 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

11、名、病案号、血型(含Rh 因子)、肝功,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2. 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3. 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 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4. 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 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5. 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 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6. 输血单应该保留在病历中。(四)手术患者查对制度1. 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2. 查手术名称、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3. 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12、4. 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5.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6. 当家属面取下假牙和贵重物品(戒指、项链、耳环等),并交由家属保管。(五)使用一次性医疗、护理物品的查对制度:查对项目:物品标识清楚,有使用合格证、日期、保存期限、包装是否完好、有效期。(六)各类标本查对制度:认真查对科别、门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标本类别、送检部门等。(七)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1.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2. “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3. 查对要求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不包括仅以房号、房号作为查对的依据),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4. 与患者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要用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5. 完善关键流程查对措施6. 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改善病人查对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