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0355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XX区XX路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 章 概 述1.1 项目名称杭州XX区XX路(XX路XX大道)建设工程1.2 建设单位杭州XX区XX总公司1.3 项目拟建地址本工程位于XX区中部,道路沿线均为农田,XX路起终点XX路、XX大道为现状道路。1.4 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1.4.1 项目背景图1-1杭州市位置图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南第一州”。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我国东南沿海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有着2

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XX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409.5万。总人口660.4万。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 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XX、XX、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XX区位于杭州市南,XX下游,

3、距杭州市中心约7公里。境内地势平坦,除回龙山、冠山、紫红岭等少量低山丘陵外,均为XX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杭州XX区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XX区。XX区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杭州高新开发区(XX)总规划面积85.64平方公里,其中江(XX)北区块11.4平方公里,毗邻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江南区块73平方公里,沿XX而建,与XX隔江相望,是杭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全区人口19万。从规划看,未来的XX区将形成西、北部沿XX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

4、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的城市形态,呈沿平行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XX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带动XX中部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011年6月杭州市XX总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根据合同要求,我院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踏勘现场,认真研究工程项目,合理安排、科学调度设计资源,全力配合业主,以期实现预定的工程总体进度要求。1.4.2 建设的必要性XX区中部是XX区的产业园区带,是城市发展的主方向,它的建设将有利于提高和改善XX区的城市环境与质量。XX路西起XX路,东至XX大道,全长37

5、3.351米(指施工范围),标准道路红线宽16米。XX路的建设将提高XX区的交通能力,完善和发挥道路的网络效应,用以集散客流和服务。使东西向联系更密切、快捷,同时也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促进该区块功能的完善。1.5 编制依据1、关于编制“杭州XX区XX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任务委托书。2、工程区域1:1000地形图及道路红线图。3、XX区政府、XX区规划建设局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4、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浙江省单位估价表;5、浙江省施工机械台班单价;6、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7、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2007年8、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9、杭州市统计年鉴(20

6、10年),杭州市统计局;10、项目相关设计及勘测资料。1.6 研究范围及内容1.6.1 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区项目直接影响区为XX区。1.6.2 研究范围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为杭州XX区XX路工程,长约373.351m。道路所处位置详见“XX路位置图”。图1-2 春波路位置图1.6.31.6.4 研究内容本工程范围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雨污水工程、给水工程及绿化、照明、交通设施工程等,及上述工程中产生的各项配套服务。1.7 主要研究结论1.7.1 工程建设条件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XX区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各区前列,经济实力雄厚,道路建

7、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1.7.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内容单位指标备注一技术指标1占地面积M 261522道路等级I城市支路3计算行车速度Km/h304道路工程4.1范围总长M373.3514.2路面宽度M164.2.1车行道宽度(半幅)M54.2.2人行道宽度(半幅)M34.3交叉口个0未包含起终点5桥梁工程5.11号桥预应力空心板梁桥5.1.1桥梁跨径M205.1.2桥梁横断面宽度M16.56排水工程6.1雨水管M3706.2污水管M3507其他管线工程7.1给水管M3737.2燃气工程M3737.3电力工程(10KV管沟)M3737.4通信工程M3

8、73二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1158.41.1工程建设费用万元747.01.2前期费用万元277.21.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92.21.4预备费用万元42.01.7.3 资金筹措本工程为杭州XX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由政府筹措后下拨。1.7.4 建设进度设想本工程计划20112012年安排实施,初步设想如下:2011年6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8月,完成勘察工作;2011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工作;2011年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2011年12月,完成监理招标及施工招标工作;2012年1月2012年7月,完成项目全部建设。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

9、批意见为准。1.7.5 综合评价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XX责任公司 27杭州滨江区春波路(支一路时代大道)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 章 工程建设必要性2.1 区域概况2.1.1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钱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钱塘、仁和、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城、昌化等州县皆属杭州路。因遭战乱,杭州城内的不少宫殿被毁,工商

10、业曾一度衰落,XX也渐被泥土淤塞。但由于在南宋时期打下了繁华基础,恢复较快。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大有作用。所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杭州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现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XX、XX、萧山、余杭8个区。属县则有萧山、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桐庐、淳安七个县(市)。2.1.2 地理位置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

11、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409.5万。总人口660.4万。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XX区位于杭州市南,XX下游,距杭州市中心约7公里。境内地势平坦,除回龙山、冠山、紫红岭等少量低山丘陵外,均为XX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2.2 XX路建设的必要性论证2.2.1 XX路服务对象XX路位于XX区中部,属XX区的产业园区。本道路在于强化本区块路网通行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XX路两侧地块均已规划,而完善的路网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故XX路的建设迫在眉睫。XX路为城市

12、支路,车行道宽度为10米,道路两侧人行道均为3米。XX路建成后完全能达到其在XX区路网分配的任务。起到优化路网缩短运距,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社会的发展。2.2.2 沿线土地资源使用开发情况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XX路的建设是该地块周边地块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2.2.3 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XX区在努力形成一个能促进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

13、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城市氛围,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将为XX区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改善生活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2.2.4 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改善程度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但随着城

14、市建设发展,在规划区范围内所有耕地均将变成城区,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供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XX区的城市化进程。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城区的交通条件,加速该区域的社会发展。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将带动影响区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将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2.2.5 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问题主要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道路营运期将使道路沿线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应大力整治噪声污染,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道路交通空气污染主要为扬尘和汽车尾气。本工程道路建设后,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减少扬尘。道路建成后,应设立监测点,禁止污染严重的车辆上路;道路两侧植树绿化。第 3 章 社会经济分析道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中,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