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0355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70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万吨)-secret(1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11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一、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某市中心城区是 2002 年设立的,是对外开放试验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近年来,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随着撤盟设 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得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全市各级政府管 理能力明显增强,能够对现有空间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 职能,拓展空间范围,提高效率。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扩大到海拉尔区、 新区、海东工业园区、鄂温克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和陈巴尔虎旗

2、的部分地 区。随着市中心城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区发展空间向外延伸,城市 供水设施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严重地阻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城区内现有河东、河西两大水厂水源井散布在伊敏河滩地内,通过 大口井、辐射井取潜层地下水,现水源地已被稠密的居民区包围,地表 径流和垂直渗透直接对水源水质造成污染,色度、浊度、氨氮、高锰酸 盐指数等多项指标超标,铁、锰含量超标较严重,铁含量为 5-7 mg/l,锰含量为 1-1.5mg/l(国标 0.1 mg/l) ,均明显超过生活饮用 2 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标准, 对人民的饮水卫生安全造 成严重威胁。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矿企业的

3、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旺发 达,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善,给水量及给水管网的不足问题 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办公楼、住宅楼等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严重地制约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如果某市 中心城区给水问题再不解决,就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因此某市中心城区给水设施改(扩)建工程已迫在眉睫。为此 市政府把这一群众盼望已久,反映强烈,呼声最高,直接关系到居民身 体健康的“某市中心城区吃水问题”做为全市头等大事来抓,将其列为 “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列为市政府 2008 年为民办实事项 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本项目是供水系统自

4、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给水工程规划的要求,本着保障供水安 全、节约制水成本、统一管理的原则,某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迫切需要 开发新的优质水源,淘汰不合格的水源,整合原有分片的管网,扩大原 有的供水规模和管网覆盖率,实现整个中心城区保质保量供水、统一管 理供水的新局面。 2、建设本项目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用水的要求越来越 3 高,人均生活用水量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急剧增加, 同时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向城区居民、企业、事业单 位等用户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合格水,是提高人 民生活质量最

5、根本的保障。 3、建设本项目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供水系统是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完善的给水工程设施,对城 市的综合开发、招商引资、工业生产等各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 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各项事业蓬勃发 展的基本保证。 综上所述,给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生命线工程,是 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因此,建设一套工艺先进、技术 合理、管理方便、运行可靠、高效节能的供水设施是某市中心城区城市 建设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 某市中心城区地下潜水可开采水量满足本区规划需水量,地下水水 质铁、锰含量超标,经处理后满足城

6、镇居民生活饮用水质标准,可作为 居民生活饮用水。对地下水除铁锰及消毒的处理措施可行,经验成熟, 运行可靠。地质条件满足建设水厂和铺设管线要求。 2、条件具备 (1)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4 建筑材料来源充足,钢材、水泥、各种管材、保温材料、器具设备 等外购,木材、石料、砂砾、砖等材料由地方企业提供。外购材料以公 路,铁路运输。 (2)施工条件及水电供应条件 水厂位置地势平坦,施工场地开阔有充足的场地进行构件预制、加 工和堆放。 工程涉及的土地征用和动迁工作,须做好动迁安置工作,给予合理 补偿,不会对工程实施带来太大影响。 工程施工用电可就近引入,施工用水可由现有管网或机井就近供给。 3、经济

7、可行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工程的状况,多年来受到政府及当地广大人民群 众的重视。近年来,党和政府各级部门对城区供水事业的发展给予了足 够的重视,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解决给水资金缺乏问题。目前供 水行业逐渐市场化,水价逐渐上涨,供水部门可收取合理的水费用于支 付供水运行费用和偿还建设贷款,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有保障。 4、管理可行 某市中心城区供水部门经过培训,在给水工程施工、运行、维护、 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生产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 高。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实力雄厚的施工队伍和监理公司,工程进度和 质量有保障。 5 综上所述,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本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切实可 行的

8、 。 二、可研报告的编制过程二、可研报告的编制过程 我院自接受了某市建委委托的某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以来,院领导带领有关设计人员多次进行了 现场踏勘,并在本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就其建设规模、取水方 式及处理工艺等问题与某市建委及有关部门的专家、领导作了多次汇报, 并结合供水现状和以往的经验、教训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 讨论,确定了一整套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改(扩)建方案以及资金筹措 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某市建委、自来水公司以及相关单位的大力 支持与协助,提供了大量详尽的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我院编制了某 市中心城区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9、。 三、可研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三、可研报告的结论性意见 1 1、工程建设规模、工程建设规模 近期给水工程水厂建设规模为日供水能力 5 万吨/日,远期再增加 供水能力 5 万吨/日;新建水源取水能力为 9 万吨/日,远期再增加取水 能力 5 万吨/日。 2 2、主要工程内容、主要工程内容 近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水源井 9 座(辐射井) ,水源输水 管道 20.55 公里,新建水厂供水能力为 5 万吨/日,水厂后输水管线 6 19.93 公里,配水管网 52.29 公里。 远期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地下水水源井 5 座(辐射井) 、水源输水 管道 14.75 公里、水厂日处理能力再增加 5 万吨/

10、日,配水管网 89 公里。 3 3、工程用地、工程用地 新建水厂占地 6.5 公顷,地下水水源井占地 1.26 公顷。 4 4、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 近期工程项目总投资 29403.08 万元,总投资构成为:建筑工程费 5273.92 万元,安装工程费 15669.67 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1305.98 万元,其它费用 7153.50 万元。 本工程单位运行成本为 2.00 元/吨。 5 5、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给水工程是一项关系到某市中心城区经济建设发展,提高人民 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功能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工程。本项 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

11、环境效益,将为某市中心城区的建设创造 一个坚实的基础条件,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起到重大的促 进作用。本项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系统性工程,它的实施 势必可以带动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对推动某市中 心城区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保持某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 112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4、城市供水条例; 5、 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 ; 6、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 发200036 号; 7、 国务

12、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0536 号; 8、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 30 号) ; 9、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10、 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92-2002); 11、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 12、 某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 (1:10000) ; 13、 某市中心城区现状地形图 (1:5000) ; 14、 某市中心城区给水管网现状图 (1:1000) ; 15、 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1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7、 新建水源地地下水源水质检验报告

13、 ; 18、 某市中心城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8 19、 某市中心城区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20、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 准85城劳字第 5 号; 21、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22、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2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13 3 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 一、编制原则一、编制原则 1、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中心城区的给水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合 理利用水资源,并充分利用现有给水设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满足用 户对水量、水质及水压的要求。 2、在工程设计中,选择切实可

14、行的技术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及运 行费用。 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长期发展规划要求,使建设项目充分 发挥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编制范围二、编制范围 本工程编制范围包括:某市中心城区综合生活用水、部分工业企业 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及其它用水的供给。 9 10 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概况城市概况 221 1 城市历史特点、行政区划城市历史特点、行政区划 一、历史沿革一、历史沿革 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 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 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的故乡,鲜卑、蒙古等民族都是由此入主 中原的。 公元前 209 年,强大起来的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

15、方草原, 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 公元 1 世纪,活动在现鄂伦春旗一带的拓跋鲜卑族“南迁大泽” (既呼伦湖) ,在呼伦贝草原上的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和呼伦湖等 地安家落户,由狩猎业转向游牧业。后取代了匈奴的统治,建立了鲜卑 部落联盟。并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 公元 8 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 迁移至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发源地肯特山区。公元 12 世纪, 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里进 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从此,北方草原上形 成了一个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经济生活中

16、有许多共同特点 的民族蒙古族。蒙古帝国建立后,实行“领户分封制” 。1214 年成 吉思汗将呼伦贝尔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大弟拙赤哈萨尔(额 11 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便是他的故都) ,其余部分分封给他的二弟合赤 温额尔勒赤及外威德薛掉家族,岭东地区分封给他的幼弟贴木歌斡 赤斤。元朝建立后,创立行省制,1288 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 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 辽东路管辖。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的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 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萨尔的后裔, 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呼盟地区当时被划为两个行政区,岭西称呼 伦贝尔,岭东称布特哈(1906 年,布特哈又分为东西两路,呼盟岭东 地区属西路布特哈) ,均分别设总管和副都统衙门管辖。 民国时期,岭西地区曾于 19121920 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 1920 年后重归黑龙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