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0159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届 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3 届 测 色 配 色 复 习 题 目1 名词解释1.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物理学),较窄波长范围内的光在颜色测量中通常被看成是单色光(颜色测量学定义)。2. 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的光。3. 颜色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表示物体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4.颜色的彩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5.颜色的色相: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是色彩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6.条件等色:两种颜色的本质(分光反射率分布)本来就不同,而将这两种颜色判断为等色的现象就是条件等色,也叫同色异谱(俗称跳灯)。7.色温: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

2、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8.同色异谱指数:当某一条件变化后,原来匹配的两个样品之间的色差大小,用M表示。9.提升力:是指染色深度随染料用量增加而递增的性能。提升力好的染料具有较好的染深性,可以通过增加染料用量获得深色染色效果;提升力差的染料则达到一定深度后,得色不再随染料用量增加而加深。2 填空题10. 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也称加法三原色。11. 色料的三原色是指 黄、品红、青 。12. CIE于1971年正式推荐了四种测色的“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包括 垂直/45;45/垂直;垂直/漫射;漫射/垂直 。 13. 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

3、“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为 d/0 (“45/0”、“0/45”、“d/0”、“0/d”)14. 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名称包括(至少写出2个) CIEL*a*b* 、 CMC(l:c) 、 CIE94 、 ISO 。 15. 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CMC(L-c)中, l= 2 ,c= 1 。 16. 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光路设计是 反向 (填写“正向” 或“反向”)。17. 分光测色仪单色器的主要部件是 光栅 。18. 分光测色仪的结构组成包括 光源、单色器、积分球、检测器 。19. 分光测色仪中,积分球内所涂白色物质为 硫酸钡 ,其作用是 使积分球内部形成高反射散射性表面 。20. 条

4、件等色可分为 光源条件等色 和 固体表面色条件等色 两类。21. 物体表面色的条件等色可分为 照明体条件等色 和 观察者条件等色 两类。22. Lambert-Beer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A = K C L 。23. 计算机配色的方式包括 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三刺激值匹配。 24. 对于户外广告电视屏幕,其颜色设置时应工作在 RGB 模式(填写“RGB”或“CMYK”)25. 对于户外广告印刷介质(如直至横幅或画布),其颜色设置时应工作在 CMYK 模式(填写“RGB”或“CMYK”)。26. 两个滤色样品的反射率曲线如下图所示,饱和度较高的样品是 虚线(比较陡的波峰) 所示 (填写

5、“实线”或“虚线”)。3 简答题27. 测定棉纤维上活性染料染料量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其原理和步骤。答:1.分光光度法:原理是溶液的吸光度与染料浓度成线性关系。 步骤:在上染前测量染液中染料浓度c1,染色结束后,再次测量染液中染料浓 度c2,用c1-c2再乘上溶剂体积,则可得到上染纤维的染料量。2. 剥色法:原理:剥色剂可与纤维上的染料反应将其剥落。步骤:将纤维进入到含剥色剂的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3. 萃取法:原理:有机溶剂能萃取纤维上的染料(相似相溶)步骤:将纤维浸入到有机溶剂中,待充分萃取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28. 测定涤纶纤维上分散染料上染量的方法有哪些,并

6、简述其原理和方法。答:1.溶解法:原理:涤纶是合成纤维,能用苯酚煮沸溶解。步骤:把涤纶纤维放入苯酚中煮沸溶解后,用有机溶剂把染料给提取出来,测量浓度。2.剥色法:原理:剥色剂可与纤维上的染料反应将其剥落。步骤:将纤维进入到含剥色剂的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3.萃取法:原理:有机溶剂能萃取纤维上的染料(相似相溶)。步骤:将纤维浸入到有机溶剂中,待充分萃取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29. 已知染色样品A、B具有相同的色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0mm,A样品反射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60、6;B样品反射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70、7,试求出A、B样品的K/S值,并比较颜色的深

7、浅。解:样品A: K/S = = = 7.36样品B: K/S = = = 6.18因为K/S(A)K/S(B),说明样品A的颜色较深,有色物质浓度较高。30. 已知样品A的最大吸收波长540mm处的分光反射率为20.2,样品B在最大吸收波长540mm处的分光反射率为18.2,样品C在最大吸收波长700mm处的分光反射率为13.2,试计算样品A、B和C的K/S值,能否据此比较A与B、A与C、B与C之间颜色的深浅关系?如果能,请比较其深浅关系;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样品A: K/S = = = 1.58样品B: K/S = = = 1.84样品C: K/S = = = 2.85因为样品A、B

8、的最大吸收波长相等,且K/S(A)K/S(B),所以样品B的颜色较深;因为样品C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样品A、B的不一致,所以C与A、C与B之间不能比较颜色深浅关系。31. 已知某标准染料浓度为2、4、6、8和10 g/L,其K/S值分别为2.4、4.8、7.2、9.6和12.0,生产的同颜色批次样品染料浓度为5 g/L时,其K/S值为7.2,试计算本批次染料的力份。解:当K/S=7.2时,标准液染料浓度为6g/L,批次样品染料浓度为5 g/L,所以,染料力份= 12032. 已知两个样品在D65光源下的Lab值是一样的,分别为L*=71.0,a*=13.0,b*=32.0;而在A光源下两个样品的L

9、ab值如下,样品1:L*=71.2,a*=12.8,b*=32.8样品2:L*=72.2,a*=12.5,b*=31.6(1) 应用CIEL*a*b*公式,求这两个样品在A光源下的L、a、b及色差值,并分析说明各差值的意义;(2) 以样品1为标准,计算这两个样品在A光源下的同色异谱指数。解:(1)L = L*1L*2 = 71.2-72.2 = -1.0 (样品1比样品2颜色较深) a = a*1a*2 = 12.8-12.5 = 0.3 (样品1比样品2颜色偏红) b = b*1b*2 = 32.8-31.6 = 1.2 (样品1比样品2颜色偏黄) E =(L2+a2+b2) =(-1.0)

10、2+0.32+1.22 = 1.59 (差异值) (2)同色异谱指数M =E = 1.59 33. 简述电脑测色的步骤和提高测色准确性的方法。答:步骤:1.打开软件,新建文件夹; 2.先对测色设备进行黑板校准,再进行白板校准; 3.设置测量次数为4次; 4.将待测织物对折两次后放置于仪器上,开始第一次测量,得数据一; 5.测量结束后将织物旋转90,继续测量,得数据二; 6.重复步骤5测得数据三和数据四; 7.计算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应数据。 提高准确性的方法:1、 建立基础数据库;2、 仪器校正方法准确;3、 孔径选择要合理;4、 光源选择要合适;5、 标准样输入方法要正确;6、 保存测色配色

11、仪的环境要适宜;7、 定期校正;8、系统参数设定要准确。34. 简述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答:原理:一束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部分光线被吸收,没被吸收的那部分光线投射到光电管上,光电管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结果就出现光电流,光电流的强弱与溶液的吸光量强弱有关。使用方法:MODE1.开机,预热30分钟; 2.转动波长旋钮,调至所需波长。按 键切换到T档; 3.将黑体放入光路中,合上盖,按 键校零; 4.开盖,将参比液按空白液、标准液、待测液的顺序放入比色杯架上,合上盖,MODE 按 键切换到A档 ; 5.拉动比色架拉杆,将空白液放入光路中,合上盖,按 键校零; 6.拉动拉杆,将标准液、待测液依

12、次放入光路中 ,即可读取其吸光值A; 7.读数后,将黑体推入光路中,开盖取出比色杯; 8.将参比液倒回原试管中,清洗比色杯并晾干; 9.关机,盖上防尘盖,登记仪器使用登记本。35. 如何用测色配色仪表征样品的染色均匀性?答:染色均匀性是指染料在纤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首先,选取织物上任意区域,测量其三刺激值,作为标准区域,再分多次选择其他区域,测量其三刺激值,与标准区域比较,看其色差是否符合标准,若各区域与样品标准的色差都小于1,则说明样品染色均匀性良好,若大于1,说明染色均匀性较差。36. 简述用测色配色仪表征样品沾色牢度的原理和方法。答:沾色牢度是指由不同颜色组成的成衣,在储存时会发生染料由

13、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迁移的情况。原理是在同一光源下,以样品为标准计算,测得沾色后样品的同色异普指数,同色异普指数越高则沾色牢度越低。方法:标准样品数据的建立,将未处理织物进行测量得出三刺激值,再将织物通过干摩擦或湿摩擦等处理,处理完毕后,将织物再次进行测量,得出处理后的三刺激值,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其沾色牢度。37. 简述用测色配色仪表征样品变色牢度的原理和方法。答:变色牢度是评价颜色保持本色能力的指标。原理是在同一光源下,以样品为标准计算,测得变色后样品的同色异普指数,同色异普指数越高则变色牢度越低。 方法:标准样品数据的建立,将未处理织物进行测量得出三刺激值,再将织物通过光照、水洗、摩擦等处

14、理,处理完毕后,将织物再次进行测量,得出处理后的三刺激值,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其变色牢度。38. 简述计算机配色的原理和步骤。答:原理:在反射率和染料浓度之间建立过渡函数,该函数与反射率成简单关系,与染料浓度成线性关系。 步骤: 1.测色与配色软件数据库系统自带资料 2.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3.计算机配方的计算 4.输出配方 5.小样染色 6.配方修正并输出 7.校正后的配方进行染色39. 简述提高计算机配色准确性的方法。答:影响因素有水的品质,基材,染色工艺条件,染料,设备等,提高配色的准确性方法有:1. 提高水的品质,降低水的硬度; 2. 基材的选择,提高基材前处理的质量;3. 提高染浴添加物、浴比、染浴pH的精确性,严格控制时间与温度; 4. 染料的选择,提高染料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染料与助剂称量时的精确性,提高滴液的精确性; 5. 提高染机的流速与反转状况的控制;6. 单色基础数据库的建立:配色成功率在90以上;7. 拼色基础数据库建立:三原色亲和性保持一致;合理的单色浓度分档;8. 修正配方后的数据维护;9. 确保染色重现性:尽量在同一台小样机上,用相同织物、染色工艺和操作流程打样;10. 备份重要配方数据;11. 机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标记为试卷考试题目,计算题老师会修改题目数据,力份题目会增加难度,要用函数关系求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