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制度文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9774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制度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制度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制度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制度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制度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制度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制度文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制度文化篇一: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1吴文山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但这种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边界的,不是为所欲为与胡作非为,人必须在规与距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否则就会产生碰撞冲撞。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任何个人、组织、社团都存在于特定的制度与规矩的网络之中,一方面我们受其束缚与制约,另一方面规矩也使世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顺畅与便捷高效。这种规矩,可以是规则、规范、守则、纪律、制度、法律法规,也可以是协议、条例、条约。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所共同遵守的边界,均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强制性。只有划清了边界知道了边界,我们才能“

2、随心所欲不逾矩”。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日常生活,概莫能外。但这与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应该不是一个意思。规矩可以是约定俗成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达成的一种妥协。比如车辆和行人一律靠右走或靠左走,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虽然红灯不足以阻挡国人行进的脚步与前进的步伐。规矩也可以是某一社会组织为了保证该组织的高度统一、实现自己特定的使命、目标而有意识确立的某种组织纪律。比如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的说法:“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更正式地说,是人们制定的、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 所以任何单位、组织,均把建章立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尤其近年来,我们自上而下从上到下,

3、制定了许许多多的制度、纪律、法律法规。但遗憾的是依然呈现出一种乱相。究其原因,一是对这些制度、规矩的宣传普及不够充分与广泛,没有被广大民众所掌握所熟知;二是制度的设立脱离实际,不以人为本,为制度而制度,导致制度不科学,不具可操作性,缺少认同感;三是制度没有与时俱进,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规矩还是老规矩,制度还是老制度,自然也就没有人将其当做规矩与制度;四是对制度执行的监督缺失,或者说监督乏力,监管薄弱,导致制度形同虚设;五是个别干部带头破坏制度破坏规矩,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上行下效,最终失效。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制度虽然很完善,但缺少制度精神,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制度绝不

4、等同于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分为表层制度文化和深层制度文化。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文本、书面或电子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制度实际是表层制度文化,是的实体层面;而深层制度文化是具有规范性和组织性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概念,是指人们对创建制度与遵守制度的态度、价值观、认同观等。通常认为,大学文化的内涵结构主要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环境(物质)四个维度,即大学文化的结构应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面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大学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共同构成大学文化的显层部分,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潜层部分,而属于中介文化的维度,是联结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大学

5、精神的延伸和具体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具体物化,又对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规范、保障、约束和塑造功能。大学制定的各项制度、大学人对制度的态度以及制度的执行三者结合,构成大学文化的制度文化形态。眭依凡先生指出:“是经过学校意志选择的,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规范性、组织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从的文化类型。制度文化是使大学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他同时指出:“制度文化虽有强制性,但其一旦经校园主体认同成为内心接受,就会形成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无需强制便能发生教育影响的精神要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大学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大学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是

6、大学的一项基本建设。离开了制度建设,大学中人就会处于迷茫状态,其行为就无法约束,大学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大学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感。制度是文化和理念的一个载体,大学制度的建构基础是大学理念、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反映着大学的基本理念和大学文化,大学制度的建设从根本上讲是规范和塑造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共同的行为准则,直接联系到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所以,大学制度的建设必须坚持大学文化的引领,注重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体现出理念和精神的指导作用,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价值导向相统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还必须培育。有研究者认为,在管理中有三种境界,即人盯人的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而文化管理是居于

7、最高层次的。培育,就是要在制度建设的同时,紧紧地渗入文化的东西,使制度的每一条款都充满着文化的细胞和血液。培育,就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习惯,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大学中人的自觉规范的行为、良好文明的习惯,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向上的清风正气,和谐的校园氛围。培育,还必须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做到有法有纪必依,违法违纪必究。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必须把制度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制度文化保障和促进大学的科学发展。篇二:论大学文化建设谭光兴

8、、彭志武 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发布时间:20XX-2-25 20:24:50 点击:102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国高等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提升。但是,我国大学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大学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一方面,大学忽视了自身的文化建设,传承和产生文化的地方反而成了文化遗忘的“角落”,很少大学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面对这双重困境,大学管理者中的有识之士为之焦急,希望重塑大学文化,还大学的本性。一、什么是大学文化(一)大学文化的内涵与主要构成汉语“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英文“cul

9、ture”一词,来自拉丁语colore,意为“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而大学则是播种文化的主要组织。正因为文化与大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往往从大学来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历程表明,一部人类大学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史。那么,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大学自身的文化是什么?英国学者罗威勒曾如此形容:“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份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字来界定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文

10、化的弥散性决定了我们感受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大学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努力探求大学文化的奥秘。关于大学文化,理论界见仁见智,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三层次”说。即大学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构层次;二是“四体系”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其特点是强调大学的行为文化的动态特征;三是“六因素”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等六个因素。我们较倾向于“四体系说”。尽管人们的观点不很一致,但是都承认大学文化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所

11、形成的文化,而不是以其它组织结构为载体形成的文化;第二,大学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第三,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筛选、积淀过程,也是一个承前启后、除旧布新的过程。这一系列定义都带有描述性质,并没有清楚阐释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实,透过文化的起源以及大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学术氛围、规章制度、价值标准、学校环境等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大学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属于大学文化的硬件,是大学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实现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载体与手段,是

12、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校名称和承载名称的校牌。(2)校徽、校旗、校花等。(3)校园外貌、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办公室与教室布置,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4)学校的纪念性建筑,包括纪念碑、纪念墙、纪念林、历史文化名人和英模塑像等。(5)学校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6)学校文化生活用品和纪念礼品。(7)学校文化传播媒体。包括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宣传栏、宣传册、标语口号、橱窗板报等。(8)大学的文化成果。如科研论文、软件设计、艺术作品等,还有纯物质形式的,如山地学校师生开辟的植物园,城市学校师生栽植的树木、砌垒的花池、职工制作的绿

13、地护栏、科技发明装置、教具设备等。除此而外,摄影、书法、歌舞、剪纸等艺术创造,也是大学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行为文化大学行为文化是由大学校园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主要是通过大学人外在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内在的校园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比如文艺体育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师生行为举止等。3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制度。这是指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比如教代会制度、教学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2)特殊制度。这是指学校中非程序化的制度,如学生评议教师制度、总结表彰制度、领导干部“五必访”制度等。(3)学校风俗。这是指学校长期沿袭、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

14、、节日、活动等。如体育比赛、歌咏比赛、学校成立周年庆典等。4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学术思想等内容,主要体现在校训、校风(包括教风、学风、文风、作风)、校刊、校史、校歌等五个方面。应当提及的是,大学文化的这四个方面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不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上面只是根据它们的主要属性进行的分类。如学校名称、校刊、校歌等,它们既是显性的,又是隐形的,它们既包含了所象征的大学精神,又是具体的、物质的。大学文化的以上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具体实在,构成校园文化的硬外壳;行为文化作为一种浅层文化,成为大学文化的软外壳;制度

15、文化是学校观念形态的转化,成为大学文化软硬外壳之间的联系和支撑;而精神文化则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的总和,是大学文化表现在内外软硬外壳及其相互联系方面的渊源,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二)大学文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近几年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备受社会关注,它们与大学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为加深对大学文化涵义的理解,我们有必要探讨大学文化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1大学文化与大学理念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体系”(韩延明著:大学理念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58页。)。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基本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系统思想。与大学文化不同的是,它纯粹是精神层面的概念,从属于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理念主要探讨的是大学本质问题,即大学是什么?目的在于揭示大学的客观属性和规律,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诚如纪宝成教授所言:“一所大学的理念是这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这所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不仅决定她的今天,更决定她的明天”(纪宝成.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EB/o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化视觉识别网.)。比如,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成为了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竺可祯先生在浙江大学建校时倡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