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9535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技术交流材料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市勘察设计协会东营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1. 关于抗震等级的问题。纯剪力墙结构注明了抗震等级,所有构件抗震等级一致,无框架梁、框架柱时可不另注,但存在框架梁、框架柱时,需要注明框架梁、框架柱的抗震等级。而框架-抗震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不一定相同,应分别注明,剪力墙之间的连梁或框梁抗震等级应同剪力墙,应特别注明。计算模型中, 剪力墙之间的连梁按框架梁输入时,会造成该梁的抗震等级错误,应修改。剪力墙端柱按框架柱输入时, 也会造成该柱的抗震等级错误,也应调整,需要特别注意。2. 地下室外墙的钢筋

2、构造。见11G101-1P77,应注明顶板作为外墙的简支还是弹性嵌固支座。设计说明中经常发现不注明,施工无法操作。3. 关于地下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 高规12.2.1 -4条及抗规6.1.14-4条均有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与上部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设计审查时经常发现,地下层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面积的情况,需引起注意。4. 端柱设计问题。抗规6.4.5条: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

3、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可按图6.4.5-1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并宜符合表6.4.5-2的要求。2、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配箍特征值、箍筋和纵向钢筋宜符合表6.4.5-3的要求。高规7.2.16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7.2

4、.16中阴影部分采用,其最小配筋应满足表7.2.16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竖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框架柱的相应要求;通过以上规范条文规定发现,端柱纵筋、箍筋及轴压比既要满足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要求,也要满足框架柱的要求。当端柱在底部时,其箍筋间距应满足柱根箍筋加密区间距的要求。审查时经常发现端柱箍筋间距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应引起注意。5.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竖向配筋问题。高规7.2.15条: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可为暗柱、端柱和翼墙(图7.2.1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竖向钢筋除应满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计算要求外,其配筋率一、

5、二、三级时分别不应小于1.2、1.0和1.0,并分别不应少于816、616和614的钢筋(表示钢筋直径);目前设计中,配筋率一般能满足要求,钢筋数量也能满足要求,而钢筋直径是否必须满足,意见有分歧。为了避免上面专家下来检查时提出意见,我们的意见原则上控制根数和直径均要满足要求。6. 暗梁的箍筋配置问题。高规8.2.2条:带边框剪力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3、与剪力墙重合的框架梁可保留,亦可做成宽度与墙厚相同的暗梁,暗梁截面高度可取墙厚的2倍或与该榀框架梁截面等高(抗规要求不小于墙厚及400中的大值6.5.1-2),暗梁的配筋可按构造配置且应符合一般框架梁相应抗震等级的最小配筋要求;高规6.3.

6、2条: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4、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注意暗梁的配筋包括纵筋及箍筋,尤其是箍筋未设置加密区,不满足框架梁的要求。7. 剪力墙竖向钢筋直径。抗规6.4.4 条: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3、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主要考虑施工要求,直径较小时,钢筋刚度小,施工中容易偏移,实际工程中由于采用高强度钢筋,当层高不大时(如

7、普通层高的住宅楼)仍可采用8高强度钢筋。当为公共建筑,层高较高时,建议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8. 剪力墙厚度的问题。高规7.2.1条: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 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80mm。3、三、四级剪力墙:不应小于160mm,一字形独立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尚不应小于180mm。一般情况剪力墙厚度能满足要求,不满足墙厚的主要为一字形独立剪力墙。什么是一字型独立剪力墙?一字型剪力墙规范有明确要求,对于是否为独立,目前规范没有统一规定。我们认为,剪力墙两端有强连

8、梁时(跨高比一般不大于2.5时)不属于一字型独立剪力墙,否则即属于一字型独立剪力墙,一字型独立剪力墙厚度应比其他剪力墙厚度大,设计时应注意。9. 剪力墙连梁设计。高规7.2.27条: 连梁的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4、连梁高度范围内的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应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的腰筋。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混规11.7.11 条: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5、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纵向构造钢筋在连梁范围内贯通。当梁的腹板高

9、度hw不小于45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3。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较高的LL腰筋配筋率不满足要求。部分连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腰筋采用墙体内的水平筋,直径为8mm时,则不满足混规11.7.11-5 条要求。此类错误在审图过程中发现较多。10.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要求。高规5.3.7条: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抗规6.1.14条:地下

10、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按照朱炳寅编写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JGJ3-2010的解释,参考高规附录F.1.6条的规定,结构设计中“嵌固端”的刚度比不应小于4,对于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考虑地下室四周填土影响的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也不应小于上部结构首层的4倍,当地下室结构与上部结构首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小于1.5时,能基本满足对上部结构的嵌固要求。11. 框-剪结构中,框架剪力调整问题。高规8.1.4条: 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

11、架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Vf0.2V0 (8.1.4)式中:V0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底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Vf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或某一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Vfmax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

12、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2、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款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予调整;3、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并满足本规程第4.3.12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时应注意,调整系数PKPM默认为2,有时计算时,会超出2,此时应修改上限值。当调整系数过大时,可能是方案不合理,应调整结构方案。调整分段数取1不合理,地下室部分可不调整,顶层一般与标准层不

13、同,也应单独调整;柱子数量不同时,不应按1段调整,这些问题在审查时经常发现,应引起设计重视。12. 楼梯间剪力墙的设计。楼梯间的剪力墙为外墙时,其平面外无支承,稳定性不易满足,通常做法是采取加大梯板分布筋并锚入剪力墙,梯板与剪力墙整体浇筑,增强墙体的稳定性等措施。13. 受拉墙肢的设计。高规7.2.4条:抗震设计的双肢剪力墙,其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意墙肢为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计算中发现受拉墙肢是经常出现,但设计人员在计算时都未定义双肢墙,所以不能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4条做相应内力调整。以后设计需要注意。

14、PKPM新天地2015年第2期剪力墙偏拉配筋设计的探讨有详细介绍,以下为摘录内容:(1)若独立的一字型墙肢出现偏拉,软件中做了PL标示,由于一字型墙肢按照最不利内力组合进行了设计,并且也不满足规范受拉双肢墙的要求,因此没必要判断该拉力是边缘构件配筋控制组合下产生的还是剪力墙分布筋控制组合下产生的,也没有必要判断该拉力是否是地震作用参与的组合产生的,在实际配筋中可直接按照SATWE计算结果进行配筋处理。(2)若属于开一洞口形成的剪力墙,其中某一肢或者两肢均出现PL标示,则要细分以下各种情况:如果计算结果中墙肢上面标示PL,其中某一肢或者两肢对应的构件信息下没有输出“该墙柱在地震组合下有受拉的情况

15、,若该墙柱是双肢墙的其中一肢,请在前处理定义双肢墙,以让程序做相应的内力调整”这一说明,代表该墙肢控制配筋组合中有拉力,但是所有地震参与的组合中均无拉力出现,此时可直接采用SATWE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的配筋结果。如果计算结果中墙肢上面标示PL,同时该墙肢对应的构件信息下输出“该墙柱在地震组合下有受拉的情况,若该墙柱是双肢墙的其中一肢,请在前处理定义双肢墙,以让程序做相应的内力调整”这一说明,代表该墙肢在某地震作用参与的组合下产生的轴力起了控制作用。则此时应该返回SATWE将该墙肢定义为双肢墙,软件会自动对该墙肢在地震作用受拉的组合下的剪力与弯矩均放大1.25进行配筋计算。配筋时判断出大小偏拉,如果是大偏拉,可直接按照之前SATWE计算配筋即可,没必要采用定义双肢墙之后的得到的配筋。如果是小偏拉,对于底部加强部位墙肢建议按照定义双肢墙之后的配筋,若是其他部位墙肢可直接取之前SATWE计算配筋。(3)如果墙肢上未做PL标示,只能说明配筋控制组合中无拉力出现,并不能保证其中某些组合中不出现拉力,若在该墙肢对应的构件信息下输出“该墙柱在地震组合下有受拉的情况,若该墙柱是双肢墙的其中一肢,请在前处理定义双肢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