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9276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篇一:07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制度07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制度我站应协助防保站根据小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特点和保健要求,按照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07岁儿童系统管理制度。一、 对新生儿的管理:(负责人:崔远花)1、 足月新生儿访视不少3次,并合理安排访视时间。2、 访视人员应为妇幼专业人员,并经过专业培训。3、 访视时应详细询问新生儿情况,做好查体工作并认真填写访视单。4、 访视时携带必要的检查物品,如听诊器、新生儿秤、75%酒精等。5、 耐心做好新生儿保健咨询工作。6、 对筛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纳入高危儿管理常规。7、 发现新生儿死亡及时报卡。二、 对07

2、岁散居儿童的管理:(负责人:崔远花)1、 严格掌握各年龄段儿童查体次数、时间。2、 按照体检表逐项进行体检,详细记录。1岁以下儿童如发现出生缺陷应给予特别注明。3、 查体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患儿家属说明,提出矫治方法或进行转诊,并做好复查预约工作。4、 对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患儿纳入慢性病管理方案。5、 提高4个月内儿童母乳喂养率。6、 儿童由专人接诊,设施齐备并配有相应宣传内容。7、 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8、 发现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报告。篇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与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

3、的种种规范或规定。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它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其中,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各级学校,指学前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各类学校,按学校任务分,有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等;按教育对象特点分,有为正常儿童开设的学校和为特殊儿童开设的学校;按学校组织形式分,有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函授和业余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是指这些学校在学校系统中

4、的地位和比重,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一般地说,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必然有与之和适应的教育体制。二、学制确立的依据:首先,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与学校制度。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学校教育类型单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处于不完备的初级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各个部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要求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于是学校类型日渐增多。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反映到学制上要求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另一项要求是大工业生产需要

5、不同层次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建立适应生产与科技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现代教育结构中义务教育的基础地位,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比例增大,以及这种发展趋势在学制上的有关规定,都是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各项决策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为根本准则,对于关系着培养人才的类别与水平的教育结构和学制问题。也必然是以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为依据。古代奴隶制、封建时代结构单一,中心是培养统治阶级的继承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复杂的教育结构,学制也趋于完备,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出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等口号,使教育结

6、构适应经济发展,在学制上某些改革,这是教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超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它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要自觉地按照本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学制,使整个学校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等各方面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再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人从儿童到少年,从青年到壮年,在身心发展上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制定学制,规定入学年龄与修业年限,确定各类学校的分段与衔接,升级升学制度中某职业技能从哪个年龄阶段起始,某些职业技能适合于哪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等等,都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7、律。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六岁时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六岁,把其后的十至十二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到十六七岁以后,随着身心发展的全面成熟,进入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再如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上的差异是普遍现象,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需要给予特殊培养。因而,各国在学制上都作出一些特殊的规定,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实行特殊招生,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级,使特殊教育成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说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调整教育结构和建立学制的依据之一。最后,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

8、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一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进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益之处也要学习,比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同一社会制度状况下,由于各个国家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不同,学制也不完全一样。不如,美国是地方分权制,法国是中央集权制;英国是双轨制,美国是单轨制。因此,在不国家的学制之间,新旧学制之间既有彼此相同的一面,同时又有继承和相互借鉴的一面。三、当代学制发展趋势。(一)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即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9、。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全人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使每个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受社会成分、经济状况、家庭地位等等的限制。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受完全相同的教育,而是指以社会需要、个人才能和兴趣为依据,能随时随地地接受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育。社会教育化,不仅表现在正规学校向社会开放,更主要的是整个社会都将担负教育的职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使社会成为一所学校,努力向有学习能力并有志于学习的人敞开,实现社会教育一体化。(二)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 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历史上虽早有研究,但真正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还是近二三十年间的事。第二次世界大

10、战以后,国际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生理学、心理学对智力发展问题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多年来对一千多名被试儿童进行跟踪实验研究,提出了关于人的智力发展的假说,认为如果以十七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的话,那么儿童长到四岁时,智力就发展到50%,到八岁时发展到80%,剩下的20%是在八至十七岁时获得的,心理学研究为早期教育提供了依据。战后人口增长加剧了社会职业的竞争,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使早期教育日益深入人心。国际间科技竞争的加剧,也使得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人才的早期培养,对脑资源的开发给予格外的关注,实行英才教育。各国在建立与完善现代教育体制过程中,普遍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体系。有的教育

11、家还提出,应把传统的学前教育概念改变为“前初等教育”,以便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上把幼儿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一些国家如英国、朝鲜、瑞士等把小学前的一两年幼儿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过去一向偏重家庭教育的美国,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幼儿园也发展很快,五岁儿童入园率到70年代已达90%以上。可见,重视幼儿教育,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与初等教育相衔接,已成普遍趋势。重视早期智力开发,还表现于许多国家积极为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学制上做出若干弹性规定,对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允许提前入学,允许跳级,设立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实行因材施教。日本设立“英才实验学校”,美国制定“天才教育法”都是对

12、超常儿童的教育给予特殊地位,并十其得到国家学制的承认。(三)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在当代学制改革中,许多国家规定的儿童入学年龄都有所提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01982年世界教育统计概述介绍,在199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都规定儿童入学年龄在五至七岁之间,规定为七岁的,比以前提早一两年。中国近年来实行七岁入学,同时试行六岁入学,入学年龄也在提前。义务教育制度是伴随大工业生产的发展逐渐实行的,进入当代社会以后,各发达国家不但普遍实施了义务教育普及,而且其年限在不断延长。日本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日本于明治年代提出“文明开化”的口号,1883年开始实行小学三年义务教育,1886

13、年改为四年,1900年普遍推行,1907年进行实行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颁布教育基本法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教育是立国之本”的口号推动下,不仅很快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且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到本世纪年代,日本升学率为,实际上已经普及了高中。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报告,世界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情况是:英国年,意大利年,法国年,西德年,美国年,日本年,苏联年,巴西年,中国年,印度年,伊朗、土耳其、越南、孟加拉为年。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成为一国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四)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

14、教育的关系,两者相结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当代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大批新兴产业均属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劳动力需要经过严格职业培训.因而,培养熟练工人与初级技术人才成为中等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各国在学制改革中,提高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使普通中学与职业技术学校相沟通.如联邦德国把职业技术教育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和“秘密武器”,全国十六岁以上的青年85%都被纳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学制上保证普通中学与职业技术学校相沟通。日本在战后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实行高中分科,设多种职业技术课程,日本在战后生产率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占

15、第一位,与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直接相关,美国60年代以来,通过“职业教育法”等几时个法案,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苏联与1984年制定关于改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提出:“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包括:普通学校的1011年级、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他们保证对青年实施普及中等教育、劳动训练和职业训练。”所有的青年人在开始劳动活动之前,都将有可能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各国在学制改革中,处理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认识并不完全一致,采取措施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发展与完善职业技术班,但两者相互渗透、趋于结合的方向是共同的。即所谓“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

16、向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乃是基本趋势。(五)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高等教育获得空前发展,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结构与体制。大多数国家形成里高等学校的三级(体制:初级层次是学习时间为二至三年的初级学院,美国教社区学院,日本叫短期大学,联邦德国叫高等专科学校,这类学校学制短,教育投资少,发展快,职业性强,受到产业部门的欢迎,它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占较大比重。中级层次是学习时间为四至五年的综合大学及文、理、工、商、医等多种学院,是高等学校的基本部分,保持学术上严格要求,培养科技与学术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级层次指大学的研究生院,设置所市、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分别攻读三年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