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07922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 庆 市 人 民 政 府 信 息 公 开重庆市政府 索 引 号 009275780/2012-00036 信息分类名称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工作报告/全社会发布机构 重庆市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12 年 1 月 16 日名称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 年)文号 - 主 题 词 行政事务、总结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 年)-2012 年 1 月 8 日在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奇帆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11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2、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 3 号文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务实推进“五个重庆”和“民生十条”,全面实施“共富十二条”,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主要发展指标好中加快。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接近 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2908.8 亿元,增长46.1%。商品销售额突破 1 万亿元,增长 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400亿元,增长 1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600 亿元,增长 29.5%。工业总产值达到

3、1.38 万亿元,增长 26.2%,企业利润突破 500 亿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达到 1.5 万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到 113 万户,增长 23%。重庆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中央要求的“加快”、“率先”之势。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突破 100 亿美元,增长 75%。新增海外投资项目 50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 292.2 亿美元,翻了一番多。重庆港成为内陆首个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试点口岸,外地货物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比达到 32%,国际航空货运量翻了两番多。加工贸易离岸结算平台基本形成,结算额达到 2011 亿元,形成税收 45 亿元。开放的重庆,正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广聚国内外资源

4、。民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开全国先河,平稳有序转户 322 万人。累计开建公租房 2871 万平方米,配租 11 万套,规模、进度和配套水平全国领先。创办微型企业 5 万户,带动 40 万人就业。“两翼”农户户均累计增收 7900 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 15.5%和 22%,达到 20250 元和 6438 元。城乡差距缩小到 3.151,“圈翼”人均 GDP 差距缩小到 2.171,全市基尼系数降至 0.421。今天的重庆,正在成为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取组合举措调控经济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

5、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资金融通、能源保障、土地配置、税费减免、物价运行等“五个调控”,着力打造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的“五低”发展环境,把握了服务经济和保障民生的主动权。在银根抽紧情况下,通过银行信贷、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外资利用、央企信托等渠道,新增社会融资 4000 多亿元,保障了资金供需平衡。安排 12 亿元财政资金,补贴外购电和电煤储备,全年基本避免了拉闸限电。通过争取国家计划与市场挖潜相结合的办法,满足了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西部大开发 15%企业所得税率和重点产业市级财税扶持政策,为各类企业减税让利 2

6、65 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税费、打造安全食品生产链等措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机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5.3%,为全国较低省市之一。(二)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住新一轮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组机遇,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模式,形成了以惠普、宏碁、华硕、思科等品牌商为龙头的“4 6 400”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 20%。“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 2500 万台,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基本成型。引进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太平洋电信等战略项目,亚洲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启动实施。长安百万台中高档车、北汽银翔乘用车等整车项目提速推进

7、,长安福特百万台发动机和变速器、正新和韩泰轮胎等零部件项目加快实施,为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巴斯夫等化工项目开工,重钢环保搬迁项目投产、老厂区关闭转型,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实现重大跨越。启动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超过 65 亿元,15 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开工建设,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 70%。大兴质量强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居全国前列。实施第六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关闭了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速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

8、值占比达到 7%。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银行资本回报率全国领先,不良贷款率降至 0.7%。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到 398 家,融通能力超过 1000 亿元。联交所等七大要素市场健康发展,交易额累计超过 3000 亿元。惠普亚太结算中心运行良好,宏碁、华硕第二营运总部和贝宝、阿里巴巴、佳杰科技等结算平台启动运营。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和消费之都建设,以“三基地四港区”为载体的西部物流中心拉开骨架,形成百亿级商圈 6 个、百亿级市场 12个。精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整体营销力度加大,旅游总收入增长 38%,重庆首次入选“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三)优化城市功能开发。新修订的城乡总体规划获国务院

9、批准,两江新区、主城二环范围内 21 个大型聚居区和两江四岸等重点片区规划基本完成。江北国际机场复合型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旅客吞吐量达到 1900 万人次。内河航运港加快建设,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 240 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 1 亿吨。稳步实施兰渝等 11 个铁路项目。新的 1000 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成渝复线等 15 个在建项目扎实推进,国省道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实施“畅通主城行动计划”,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由 19 公里增加到 75 公里,主次干道全部完成油化改造,畅通水平处在全国大城市前列。全市新增造林 504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9%,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1.5%,

10、荣获生态中国城市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专家组验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24 天。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参展规模和水平创历届之最。累计拆迁主城危旧房 1324 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 61 个,均超额完成三年计划任务。主城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圆满收官,完成 630 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一大批老旧街区焕然一新。新增广场 20 个、65 万平方米,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更多去处。加快郊区区县城市拓展改造,整治小区 61 个,改造主干道 160 公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新增全国文明城区、文明县城 6 个。 (下转 2 版)(四)

11、加速扩大内陆开放。推进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实现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多国海关“一卡通”,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新增 9 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内陆首个保税航油仓库建成投用,重庆跃升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在渝世界 500 强企业超过 200 家,外资经济比重提高到 24%。面向国内市场和重庆需求,策划实施了矿产资源、粮食安全、资源加工、装备技术、园区开发等一系列海外投资项目。轻纺集团收购德国萨固密集团,重钢收购澳矿项目开工建设,粮食集团巴西大豆种植基地投产回运,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贸结构显著优化,笔记本电脑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离岸服务

12、外包执行额翻了两番。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气势磅礴,完成“七通一平”51 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及楼宇 700 万平方米,金融城、会展城、空港园等功能板块快速形成,全国各类品牌集聚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内外商集聚的云计算基地初步成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提前四年全面封关运行,西永综合保税区产能大规模释放,入驻企业全部投产。重庆经开区、高新区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万州、长寿经开区开发加速推进,各类园区日益呈现出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五)以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了转户居民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权益和待遇,促进了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全国产生积极影

13、响。健全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实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调控,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率先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主城房价在全国 35 个重点监测城市中始终保持中低位。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市属国有集团完成投融资 1000 多亿元,强力支撑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国有资本收益的 15%上缴财政用于民生。出台实施资本金补助、贷款融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创办微型企业,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创业热情。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城镇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公务员津补贴第三步方案落实到位,在全国率先兑现了事业单位绩

14、效工资。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农村“三权”确权到户基础上,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财产权,分离量化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益。累计交易地票 8.9 万亩,农民直接获得增值收益 124 亿元。建成农民新村 519 个、巴渝新居 5.2 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 12 万户,农房品质明显改善。组建了 30亿元资本金的兴农融资担保公司,“三权”抵押贷款达到 180 亿元。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817 个,建立起农民按股份分享经营收益的体制机制。(六)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584 亿元,增长 40%。全年生产粮食 1127 万吨、蔬菜 1440 万吨、出栏生猪 20

15、50 万头,“菜篮子”工程保障水平全国领先。完成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 453 个,建成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 436 个,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营销网点 940 个,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8000 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 65%。启动“十二五”千亿水利投资计划,21 座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500 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 33 处城市堤防工程稳步推进,解决了 218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贫困区县脱贫摘帽计划,实现 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 29 万人。把振兴区县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市对区县各项补助增长 34.7%。健全“一圈”对口帮扶“两

16、翼”机制,启动市属国有企业第二轮 50 亿元融资计划,帮扶区县工业园区建设,“两翼”地区经济增速继续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依法设立綦江区、大足区。全面落实加快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区县重点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各区县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启动实施。建立 3000 多亿元的项目储备库,首期申报项目通过审查,后续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启动 15 个现代农业和 8 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困难帮扶试点。开展移民资金总结算和财务总决算,迎接总审计和总验收,为后续规划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三峡水库 175 米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与防范,成功预报和处置了一批地质灾害险情。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七)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实施培训、输送、回引工程,建立重点产业招工用工储备制度,城镇新增就业 55 万人。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五险合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市儿童爱心庄园建成投用。节日送温暖活动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