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调查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9026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调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鱼类,调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鱼类,调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鱼类,调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鱼类,调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类,调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调查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类,调查方案篇一: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江鱼类资源调查组暑期三下乡服务队蓝昭军 20XX年8月引言北江是珠江水系中第二大水系,鱼类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在广东省的内河渔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酷渔滥捕,拦河水利工程没有配套过鱼设施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北江鱼类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北江捕捞产量一直持续下降,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如唇鱼等已由盛而衰,由衰而竭,面临灭绝的危险;中华鲟、鲥鱼等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北江已经绝迹;昔日重要的经济鱼类如桂华鲮、倒刺鲃等自九十年代以来在北江也面临濒危的处境。八十年代初期,北江渔业捕捞产

2、量只有五十年代中期的约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对北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但这些都必须以北江鱼类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为前提。一、调查目的了解如今北江鱼类资源具体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造成鱼类资源锐减的原因,为科学地恢复北江鱼类资源提供基础材料。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1)、北江流域韶关与清远段渔民。大部分在40岁70岁之间,文化水平较低,靠打鱼为生。(2)、韶关市区及清远市区市民。选择买河鱼的市民进行调查,一般对河鱼有相对较多的了解。三、调查方法1、对渔民和普通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以由我们向对方提问并作记录的方式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

3、率100。2、跟渔民出河捕鱼,或者到河里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直观了解北江鱼类资源的现状。四、调查时间:20XX年7月11日20XX年7月18日五、调查内容主要对渔民主要的捕鱼方法、捕获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造成鱼类资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调查。针对渔民和市民的问卷各一份,分别向渔民和市民提出了二十七个及十七个问题(见附录1、2)。六、调查结果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结合我们跟渔民出去捕鱼的亲身感受,发现北江的渔业资源现状令人堪忧。(一)鱼类资源现状1、鱼类资源急剧下降调查发现,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少于,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在5kg之间,只有的渔民平时每天经常捕到10kg的鱼,而这少数渔民用的

4、是较大的渔船。另外,的受访渔民及的受访市民表示由于北江鱼类资源的剧减,北江上渔船和渔民的数量减少了很多。在我们跟随清远市渔政支队清城大队的飞艇出河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的时候,发现大多数渔民捕到的是一些个体很小的鲮鱼和赤眼鳟等,而且总量均不多。渔民告诉我们,80年代的时候,一天一般都可以捕到25kg以上的鱼,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0kg,而且以大鱼为多。由上可知,北江鱼类资源已经急剧下降,鱼类的种群数量大不如前。2、名贵、特色鱼类越来越少对渔民的调查发现,的渔民表示现在最常捕到的鱼是、鲮、银鮈、宽鳍鱲、马口鱼等小杂鱼,大眼鳜、斑鳜、石鳜、斑鳠、鳗鲡、桂华鲮、光倒刺鲃、倒刺鲃等名贵、特色鱼类已经难得一

5、见,更加不可能捕到个体大的鱼了。通过与渔民的访谈,我们发现与过去的几十年相比,北江鱼类资源中资源量下降得最厉害的鱼类有大眼鳜、斑鳜、石鳜、斑鳠、鳗鲡、桂华鲮、光倒刺鲃、倒刺鲃、海南鲌、小口白甲鱼、南方白甲鱼、鳡鱼、鯮等,而以上这些都是北江的名贵、特色鱼类。渔民告诉我们,就在八十年代以前,以上这些鱼类在北江还有比较大的种群,经常可以捕到比较大的个体。一个仁化县大桥镇的渔民回忆说,以前曾经捕到200多斤重的中华鲟和50多斤的鳡鱼,而现在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了。3、鱼类小型化现象出现本次调查中发现,渔民在平时最常捕到而且数量较多的是 、鲮、银鮈、宽鳍鱲、马口鱼等小杂鱼,其他重要的、大型的经

6、济鱼类难得一见。这表明北江出现了经济鱼类小型化的生态现象。所谓鱼类小型化指的是某些大型水体中天然鱼类区系成分组成的改变,少数性成熟早、个体小、经济效益低的小型鱼类大量繁衍,而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在群落中所占有的比重都明显下降。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一旦生物群体结构低龄化、小型化现象严重后,将给生物资源再生和恢复带来困难,鱼类种群同样如此。北江鱼类资源的小型化,给北江鱼类资源的再生和恢复以及鱼类物种的多样性敲响了警钟。4、外来物种入侵令人担忧本次调查发现,由于引种的不合理以及引种后的措施不当,导致许多外来物种在北江形成了一定的种群,给北江土著鱼类带来较大的危害。调查中,的渔民表示在北江曾经捕到以前

7、从来没有见过的鱼类如下口鲇(俗称清道夫)、太阳鱼等,的渔民表示曾经捕到露斯塔野鲮(泰鲮)、尼罗非鲫等引进养殖的品种。下口鲇(清道夫)是于1990年被作为热带观赏鱼引进我国,然后又被弃入湖中繁殖形成种群的。原产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生存能力特别强,以水中死尸、藻类、落叶、青苔等为食物。最初是人们引进的热带观赏鱼,它能吸食鱼缸内的残留垃圾,保持水质清洁,因而十分畅销。据资料显示,清道夫下口鲇繁殖力极强,每次产卵300500颗,孵化率几乎达100%。一旦逃逸,由于缺乏天敌制约,将会发展为种群而严重危及本地鱼类。目前,下口鲇在我国台湾、广西江河湖泊中已经泛滥成灾,专吃其它鱼卵,致使当地不少“土著”鱼类

8、断子绝孙,与食人鱼一样危害极大。该本次调查中,我们在跟随渔民出去捕鱼的时候就捕到一条下口鲇,而渔民表示平时也经常捕到此种鱼,这表明下口鲇已经在北江某些江段形成了一定的种群。另外,韶关水产研究所的钟良明所长告诉我们,如果尼罗非鲫等在北江形成种群,同样会对北江土著鱼类造成很大的威胁。而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尼罗非鲫已经在北江随处可见。(二)造成北江鱼类资源现状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当地渔民和市民,我们认为北江鱼类资源严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对水电、控制水、旱、潮、咸、渍等自然灾害起到了肯定的作用,但水利工程对鱼类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严重的。水利工程对江河的水文环

9、境等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水文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部分鱼类正常的生活活动受到影响。比如干流上的水利枢纽切断了洄游鱼类的通道,直接影响生殖和生长,使洄游鱼类濒临灭绝。根据目前调查,在武江中的倒刺鲃、光倒刺鲃等经济鱼类,都因孟州坝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致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在武江流域已极为少见。第二,人类的破坏性捕捞。因为流域人口与需求的不断增长,加上人们可持续发展观的淡薄,不考虑长远利益,只考虑眼前利益,从而出现了对鱼类的滥捕,出现了一些灭绝性的渔法,如炸鱼、电鱼、毒鱼等。滥捕除了直接使鱼类资源遭受到破坏外,对亲鱼和幼鱼的滥捕会对鱼类资源起到非常严重的且不可挽回的破坏作用。如桂

10、华鲮在繁殖季节,常在武江的上游的激流滩上产卵,当地人在其时大量捕捉,加上电站的建设,桂华鲮种群数量在北江已急剧下降。第三,水体污染。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北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部分江段水体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第四,不合理的采砂。采砂对水生态的破坏不可忽视,其直接影响了贝类生长,致使河蚬产量将下降,使依赖小贝为食物的鱼类减产。其它生态影响是砂床消失、贝类失去生长场所,江河生物净化链断裂,加剧河水污染,造成水生态系统改变,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多重胁迫。在去仁化县大桥镇的途中,我们见到浈江(北江的一级

11、支流)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河边便是堆积如山的河沙。第五,引种不合理以及引种后所采取的措施不到位,导致在当地没有天敌的外来鱼类物种大量繁衍,对土著鱼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致使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七、调查体会面对北江鱼类资源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北江的鱼类资源的保护,通过本次调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大力宣传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人民群众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意识。鱼类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北江的鱼类资源现在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进行保护,使其得到恢复,维持北江的生物多样性和

12、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第二,减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经过充分的论证,论证其对流域内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流域内的鱼类的影响降到最小。第三,严禁利用破坏性渔法进行捕捞。为更好的保护鱼类资源,保证鱼类资源增值,我们应该科学制定捕捞强度,严禁电、毒、炸等绝灭性的渔法,应严禁小口径渔网的使用,使许多未成熟的幼鱼免遭捕杀。严格禁捕繁殖群体和集群仔幼鱼,对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均能起到良好作用。如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形成较大规模的中华鲟产卵场,在繁殖期实行禁捕,中华鲟受到有效保护;云南的滇池、洱海均划定了常年禁渔区,并在鱼类繁殖季节坚持 45个月封湖禁

13、渔,取得较好效果。第四,保护流域环境,严格污水排放。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体系,严格控制工厂和居民区污水的排放质量,加大对乱排乱放的惩罚力度,建立有效篇二:鱼类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嘉陵江古称阆水,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水系跨越陕西、四川、重庆三省市,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属于长江北岸重要的一级支流,它的水系主要由嘉陵江干流、涪江、渠江三大河流组成,流域内鱼类资源丰富。江中鱼类多达151种,属于7目19科83属,其中51种是长江流域特有种,居四川省各河之首。近20年来,随着嘉陵江“全面渠化,梯级开发”综合水电工程的实施,嘉陵江水域生态

14、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鱼类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鱼类的外形特征易于呈现出随地理分布的变异, 是鱼类不同地理种群划分的重要依据 , 进而在鱼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研究意义嘉陵江流域渔业资源丰富,经实地考察整理分析发现:由于大量水利枢纽的建设,河段的人为阻隔,大部分水域环境发生了改变。其水域环境的变化对该区域鱼类组成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统计各方所得数据,并对比1980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发现,经济鱼类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在渔获物中消失或比例急剧减少。因此,为研究环境变化对鱼类的影响,加强对鱼类形态特征的认识十分重要。不同形态的鱼类栖息在不同的生境下,江

15、河鱼类形态特征与环境之间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形态特征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鱼类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必然会在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适应性变化; 其中,形态学特征的变化较之于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更为具体,易于比较观察,是探讨生物与环境间相适应的重要依据。环境分布的特点(嘉陵江):银飘鱼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静水、流水都能生活。喜欢漂泊于浅水地区,行动迅速,经常成群地在水面上来往漂游,故有飘鱼之称。冬季到深水层中越冬。以小鱼、浮游动物及植物碎屑为食。个体不大,但繁殖力强。相关形态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定鱼的全长、体长、体宽、眼后头长、头长、头高、体高、尾柄长、尾柄高、背鳍基长、臀鳍基长、吻长、尾叉长、眼径等14个形态指标数据分析根据所测量的各项可量性状,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处理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 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主要变化范围、形态特征的偏相关系数等。观察其变动范围,并与之前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近年来环境变化对银飘鱼形态特征的影响。三、研究方法和材料 材料: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等) 测量方法: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利用传统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