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8981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XX高考文科学习计划篇一:20XX高考历史复习计划20XX届高考历史复习的基本思路高二历史备课组一、复习计划制定依据:1、20XX年至20XX年江西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特点:(1)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2)重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3)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特点(4)突出了时代特征的考察,淡化了具体时间的考察(5)体现学术性,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研究新成果被引进高考命题(6)具有创新性,主要是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和第41题题型近几年都在变2、学校和年级组的要求3、其他年级和学校历史备课组的做法和本备课组的经验、教训二、历史高考复习的总体规划:(一)一轮复习通史复习(系统复习)1.时间安排:

2、从20XX年5月中旬到20XX年3月初(用最长时间把第一轮复习做扎实)2复习目标: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3.复习方法 :(1)按照时间线索、通史顺序梳理、整合专题知识体系。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之中,复习按考纲顺序,依据通史顺序整合专题知识,归纳专题历史特征。 同时注意按照时间线索梳理、整合历史知识,注重历史时序,并归纳历史时代特征并要注意阶段特征的把握。整合每个专题内部重要时间段中的历史事件。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历史教材之必修和选修,整合重要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背景、过程以及意义影响等),将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古今中外的对比,从中找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运用多元史观来整合历史,进一步

3、摆脱阶级斗争史观的束缚,吸收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等的长处,以文明史观指导历史复习。依据其他版本历史教材、参照相关专著或资料适当补充一些知识。(5)依据教师用书的史学新观点部分和相关著作适当介绍史学研究新观点,培养发散思维。(二)二轮复习专题复习1.时间安排:从20XX年3月初到4月中旬2.复习目标:使学生对同类历史问题进行规律性总结形成规律认识以进一步巩固主干知识提高学生“明晰设问、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能力3.复习方法 :(1)选择和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学生答题能力,更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强化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应试策略指导;归纳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三)三轮复习热点复习1.时间安排:4月下旬到6月初2.内容安排:(1)热点专题讲座(2)专项训练(3)模拟考试、试卷讲评(4)关注高考命题专家的学术专长(5)收集高考信息,做高考信息卷(6)回归教材、查漏补缺三、本届复习计划的特色及落实每一届的高考历史复习主要是继承上一届的的经验:这就是注重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关注热点问题。如果真的要说一下本届复习计划的特色和落实,那就是:1、第一轮复习用通史模式构建知识体系,更加注重把握不同历史时代的特征;为此教师和学生需要对教材和蓝本

5、进行重新组合。2、依据其他版本历史教材、相关专著或资料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和依据教师用书的史学新观点部分和相关著作适当介绍史学研究新观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此,每周教研活动时由一位教师对下周教学内容中的补充知识和史学新观点做一罗列,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形成资料供大家共享;在周练训练题中应有题目对补充知识和新史学观点进行回应。3、关注新的史观、史学研究新成果和高考命题专家的学术专长。为此,在教学和训练中对新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进行渗透,可上网查找高考命题专家及其研究领域和学术观点并在教学和训练中适当渗透。最重要的计划的落实要靠历史备课组的5位作为一个团队的努力和坚持。祝20XX年高考再创辉煌!篇二:

6、20XX高考历史复习计划20XX年高考历史备考计划20XX年高考已尘埃落定,20XX届高考的战鼓已经敲响,为迎接20XX年高考,我们历史学科老师共同研究,特制订20XX年高三备考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本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二、学情分析本届我校高三文科12个班,2个远航班,2个重点班,1个补习班,7个普通班。存在三大问题:1、学习主动精神太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2、学习

7、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而倾向于死记硬背,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3、做题能力太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严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三、时间安排与阶段目标一轮时间:从20XX年5月底20XX年2月初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

8、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轮时间:从2月初5月初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参加巴中市和周边地区的模拟考试,做好总结分析。三轮时间: 5月初至6月初。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

9、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四、具体措施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看,历史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 二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

10、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为此,在把握考纲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备考中,不仅要把握好考纲,针对近几年高考题(全国卷)分析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重难点、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备课组必须认真研读“三纲”,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复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逐步转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3、潜心研究备课内容。备课要认真关注“三情”、 “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

11、等问题。4、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第二、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

12、哪些能力上的提高。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3、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 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 知识;又可知新,即

13、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以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它以秦朝为分界线,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阶段。西周时期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等成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造就了后世“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袭制和宗法制的遗存因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一时 期孕育的思想经诸子百家阐发而成为古代中国的精神宝典,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国一体”、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经济上的“土地国有”,成为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

14、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以 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奠定,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4、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 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 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

15、”“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第三、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