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8156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研究各位学员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自贸区与“一带一路”。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的发展与外部密切联系,全球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未来如何进一步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重大问题,从中国3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改革开放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力,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成为判断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推行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的调整,尤其是提出了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为核心的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思想。这些目前正在稳步的实施,引起了国内外广

2、泛的关注,也成为未来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判断中国对外开放走向的重要内容。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话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就谈一谈,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背景及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看一看当前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最后简单谈一谈,促进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发展的政策选择。一、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背景及关系(一)融入全球体系的三次开放调整很多人都说,自贸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思想、主要思路。但也有很多人将其割裂开来看,那么自贸区跟一带一路到底有什么关系?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来说,它们又起到了什么样的

3、作用?所以这堂课我们讲的不仅仅是“一带一路”,也不仅仅是自贸区的问题,而是理解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个核心内容。首先我们来看看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背景跟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迎来了新的、较快的发展时期,世界出现了新一轮的较快增长,其背后的重要的动力呢,那就是全球化加速,开放合作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大势所趋,谁强调开放,谁就有可能迎来经济较快的发展。综合实力的较快提升,谁强调封闭,谁就可能丧失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开放与合作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基于这样一个判断,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1978年以来沿海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

4、平南巡,这个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及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这三次对外开放的调整,使得中国融入了全球,中国由原来的、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向了现在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通过三次对外开放的调整,取得了三次质的飞跃,助推中国经济30多年来,保持在9%左右的这么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速。前三次对外开放的调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点到线到面的开放,比如前面是几个点,再到沿海的14个城市,形成线,到最后开放期开放,内地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全面对外开放。前面的三次对外开放有一个严格的逻辑,那就是由点到线到面,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前面的三次对外开放,其实就是融入全球

5、体系,接受西方大国所倡导的,开放的市场经济规则。所以说,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三次的调整,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使中国融入全球,使中国与外部对接,促进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前三次对外开放,使得中国接受现有的全球体系,融入现有的全球体系,同时又是现有全球体系的接受者。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上升,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成长,中国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什么?那就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倡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同时跟欧洲倡导成立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议。其实美国就是想要通过TPP和TTIP,构建下一代的WTO,目标是要促进全球一体化的更快提升。当

6、然从更严的目标来讲,应该说美国的这一套体系,有助于深化TPP跟TTIP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但这套体系并没有帮助过中国,外界的解读是,美国要通过TPP边缘化中国。为什么呢?中国前面30多年的发展,使得中国的体量快速上升,美国感到了压力,如果不对中国采取一定的措施,是不是美国,就中国未来的较快增长,会使得美国处于劣势,所以美国现在加快推动全球规则的变革就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边缘化中国。我们刚才说了中国现在经济体量是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是全球第一。如果美国所主导的下一代的WTO构建成功的话,而且中国又不在其中,那么我们就会显得很被动。(二)自贸(园)区:对接及制定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呢

7、?2013年以来,我国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对外开放思想,那就是通过自贸区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如TPP、TTIP。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工会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我们新一轮对外开放里的软肋,那怎么办?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要构建自贸区,在自贸区里先行先试,在自贸区里深化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倒逼中国国内的改革,构建高标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此来应对美国提出的TPP、TTIP。全球的这一套规则是由发达国家来主导构建的,所以我们现在跟别人合作,我们所能形成的这套体系,其实仍然是其他国家主导了这套体系,那怎么办呢?这一套体系我们不一定适用于中国?那中国通过自贸区跟外部

8、的高标准对接以后,我们其实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形成适合中国的,有利于中国开放的经贸规则,那这个开放经贸规则要往哪里进行?谁来构建这样的经贸关系?新的领导人提出,通过一带一路释放中国开放理念的经贸规则,那什么是“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原来是没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等国家,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跟外部的合作也不是非常密切。那怎么办呢?中国通过力推、倡导构建“一带一路”,这时就可以释放以中国开放理念为核心的国际经贸规则的构建,所以我认为,前面三次对外开放的调整,是使得中国融入全球体系。而现在以自贸区一带一路为的,新的对外开放,开启了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对外开放的下半场,也就

9、是由原来接受的体系转向我们现在要参与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优化的时代。比如,我们现在成立的天津、上海、广东、福建自贸园区,先行先试要探索对外的高标准。我们前一阵子刚刚签署的中澳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标准的经贸协定。这些都体现,通过自贸区来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来释放中国开放理念最核心的就是互利共盈的开放理念。(三)全球或者区域治理体系中释放中国声音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里的声音已越来越大,比如说通过20国集团、APEC峰会,对外释放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力推的,在国际经贸规则、区域经贸规则上的调整优化,所以总的来看,前三次的对外开放使得中国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经济发展

10、的成果,同时也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开启了中国参与或者主导国际经贸秩序调整优化的新时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开放阶段。所以我们刚才看的就是,自贸区跟一带一路的背景是开放,我们不能搞封闭,开放是重要的基础。由原来融入的现有体系转向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定,更高层次的开放是一个背景,但这两个推出,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共同助推中国,由原来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推动规则调整优化,来转变,自贸区与一带一路,都是推动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的两个重要的手段。所以这就是他们的背景跟关系,所以离开了自贸区一带一路不行,离开一带一路自贸区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二、当前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

11、自贸区跟一带一路我们提出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些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也就是第二个层面,当前自贸区以“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一)自贸区的概念要讲自贸区之前,首先对自贸区做一个概念的辨析。我们现在看媒体的报道,很多都是不加区分的,都叫自贸区,比如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我们成立自贸园区,自由贸易实验区,很多媒体也说,上海、广东、福建是自贸区,我们跟中韩、中澳签署自贸协定,媒体也说,中韩、中澳自贸区。那这两者的概念其实不是完全一样的,为了更好理解自贸区的,我们必须对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区分。自贸区其实包含了两种:第一种叫自贸园区,英文叫FTG,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范围内,设

12、立的实施特殊贸易投资政策,所形成的开放区,这种是单边的开放,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成立的上海自贸园区,我们在上海自贸园区有很多特殊的政策,也就是对外部有很多优惠。但我们成立上海自贸园区,没有要求韩国给我们什么好处,没有要求新加坡给我们什么好处,因为我们是单边开放。这叫自贸园区,在国内也叫自由贸易试验区。而第二种自贸区,英文叫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关税主体之间达成的贸易协定,它是相互开放的,主要是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比如我们最近签署的中韩、中澳自贸区,那就是双向开发,我们中国给韩国什么优惠?给澳大利亚什么优惠?澳大利亚、韩国又给我们什么优惠?不然我们就不跟它签署协定,所以这个是相互开放

13、。(二)自贸区自贸区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自贸园区,第二个是自贸区。自贸园区,目前以上海自贸园区为代表的自贸园区,已稳步发展,上海自贸园区已经运行1年多的时间,去年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的时候,对外交了一张很好的成绩单,这成绩单得到了各方的赞赏,尤其是得到了我们政府高层的肯定。它主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第一个方面是探索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投资模式,我们原来投资的时候都是要正面清单,哪些能投,哪些不能投。但从现在开始要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要探索负面清单,像今年中美经济对话,中国跟美国要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双方交换了货币清单,所以这个货币清单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方面是改革了海关的体制,促进了贸易的

14、便利化,同时伴随着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下放很多审批权等一系列措施。当然上海自贸园区公布一周年的成绩单时,也有一些评论认为,上海自贸园区是低于外界预期,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原来上海自贸园区里边,说要进行很多的金融方面的尝试、金融方面的创新。但是到现在为止,上海自贸园区的金融创新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比如说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债务开放等等。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改革会涉及全球层面的问题,比如说给上海自贸园区更多的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那就意味着这里面的资金回报会更高,那怎么办?他全国的资金都会跑到那里面去,如果说他的资金跟这个区域外的资金,存在利差、汇差的时候,

15、会不会出现套利套汇的问题。就像刚才说的,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释放了重大的消息,比如说货币清单模式,这种原来我们是没有概念的,现在至少有概念了,这就重大的利好,重大的创新,当然我们不能单单看到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更多的是要推过自贸园区,来自己想,想清楚要干什么?自贸园区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以为自贸园区就跟原来的经济特区一样,中央给予特殊的政策、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所以有些地方成立自贸园区,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争取中央的政策优惠。其实这是不对的。自贸园区的重要任务是探索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也就是要探索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什么叫制度创新?那就是探索像TPP里面的劳工标准

16、,在此基础上先行先试。不是说西方所倡导的规则,我国要完全接受,而是针对西方提出的高标准规则,再结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客观的、适合中国的、适合全球的开放发展理念的国际经贸规则。当然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比较大的,我们有严重的区域差异,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沿海的产业也不一样,所以现在中央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构建了几个自贸园区,比如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我认为是非常好,这几个自贸园区分别在各自特殊的区域做专门的探索,比如福建应着力于两岸合作,广东应着力于深化港澳合作,天津应着力于京津冀一体化等等。这些形式再弄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般性的、适合全国推广的制度模式。同时我们要加快推动自贸园区,跟其他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