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943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公式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与曲线图题一、计算题题型一 价值量的计算【主要公式】 1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2当前单位商品价值量 原有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题型二 货币发行量的计算【主要公式】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基期物价水平

2、现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5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 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题型三 汇率的计算 1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外汇汇率是以外币为基础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外汇汇率即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兑换外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外币。 2计算方法 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举例说明: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就说明人民币升值,可以比过去兑换更多的美元。相反,如果人民币(或美

3、元)汇率降低,说明人民币(或美元)贬值,比过去兑换的美元(或人民币)减少。升值用乘法和加法,贬值用乘法和减法。例如:过去1美元8人民币,美元汇率下跌20%,则现在1美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应当是:1美元8(120%)6.4人民币。题型四 互补品、替代品的变动量的计算 注意把握几类关系: 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负相关关系,即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上升。 一种商品和其互补品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降低。 一种商品和其替代品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上升。题

4、型五 利息的计算【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时间。另外,还应注意存款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银行存款规定的利率应该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要考虑物价变动幅度。二、曲线图题题型一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一般说来,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题型二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成同向变动。题型三 需求弹性曲线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价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

5、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题型四 需求变动曲线图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1和d2,d2曲线比d1曲线所表达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对应每一个价格,d2曲线上的需求量都比d1曲线上的需求量要大。比如对应于P1价格,d2曲线表达的需求量为Qd2,大于d1曲线表达的需求量Qd1。我们把需求曲线的变动(比如由d1曲线平移到d2曲线的过程)叫做需求的变动。题型五 库兹涅茨曲线 该曲线是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后来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发现部分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也呈现倒U形曲线,

6、后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题型六 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程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7、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平均”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二、商品交换价值的计算题【考点】(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方法】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若1双皮鞋

8、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解析】设原来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原来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则等式为 x2y 设现在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现在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则等式为a2x by2 a:b2x:y24y:y28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考点】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个别劳动时间的短

9、长(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注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变化。【解析】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启示】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商品的数量与商品的价值量都会发生变化,且它们之间正好此消彼长。四、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考点】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

10、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五、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纸币购买力【考点】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水平商品总量)货币流通次数。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 “通货紧缩”。考查知识点: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方法】: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考

11、查知识: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情况下: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领悟:纸币自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储藏。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六、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考点】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当100单位的外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或100单位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减少)时,外汇汇率升高,外币相对于

12、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说明外汇汇率降低,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升值。以100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的人民币,也就是用人民币表示某种外币的价格,表示公式为:100单位外币人民币。说明:(1)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外汇汇率升高,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上升;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外币与人民币的比价下跌。(2)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值,即用外汇表示人民币的价格。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高。由此可见,外汇汇率与人民币汇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3、,二者的升跌正好相反。但表示形式往往是一样。即既可用100外币XXXX人民币表示,也可用1外币X.XXXX人民币表示。 【经济学计算题绝招】:正比例关系用“” ,反比例关系用“” 。口诀:“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 增加关系用加法 减少关系(贬值等)用减法”七、互补互替例2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

14、单位试题解析 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察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分三步计算。第一步,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第二步,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第三步,在其

15、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八、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考点】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九、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关于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企业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