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935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复习精华第1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简答论述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40个)199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因;非公是重要组成部分;公实现形式多样性。(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含义作用;要素分配是社义市经中分配制度一重要方面。(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冲突的,而是可以兼容的。因为: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是内

2、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关系的客观表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公有制的重要特点;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市场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关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初级阶段的理论。已经是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本质是解放和发展,消灭消除,最终实现。(3)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不是修补不是否定是“革命”,是自我完善。方式上是循序渐进。(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新的体制,要使市场机制在调控下起

3、基础作用。(5)关于对外开放理论。是基本国策。大胆借鉴,独立自主。(6)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政策。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契约自由和体现消费者主权,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规模、结构由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调控经济运行过程。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与市场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80年代末。围绕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作用并把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以及如何结合等问题展开。提出了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形成“计划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90年代以来。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从“利用论”、结

4、合论发展为市场“基础论”,市场经济真正被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体制类型,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001中国的过渡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中国的市场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体制转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首先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但是,仅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无法全面把握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含义。经济过渡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宪法制度对于

5、改革道路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宪法制度的内容决定了改革的内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是,它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政治制度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此基础上完成过渡。宪法制度的变化决定了改革的方式。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对于原有的宪法制度没有采取推倒重建的“革命”性做法,而是在原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边际性调整,逐步修改原有宪法制度的内容,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新的内涵。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特征?实质: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而不是激进式改革。特征

6、:它对于原有的宪法制度没有采取推倒重建的“革命”性做法,而是在原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边际性调整,逐步修改原有宪法制度的内容,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新的内涵。具体说:强制中的诱致性。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整体,采取非均衡的改革战略。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和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相结合。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初始条件与改革路径。弱政府还是强政府。中国经验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渐进式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

7、发展要求相适应。马克思关于所有权权能的论述?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产权的功能?产权制度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最主要的功能是,能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怎样正确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发展国有独资企业,更有大力发展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要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数量,要有分布的优化和质的提高。在不同产业和地区

8、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别。(2)要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改革国有经济的管现体制,是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实现形式。正确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产权明晰化对于国企改革的意义?有利于明确交易界区;规范交易行为;稳定收益预期。提高合作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法人资产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出资人承担有限责任。股票自由让渡。界定经营者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合理有效的所有权约束。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必要的外部约束。2004体制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治理结构

9、:即市场是一套治理市场交易关系的机制,而企业是一套治理企业交易关系的机制。内部: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机制。外部:健全相机治理程序。其核心是通过市场对企业的治理来保护所有者的权益。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应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改革战略。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国有小企业宜完全放开。竞争性国企的股份制改造?应选择国有资产的四层授权经营模式:构造出政企分开的制度性条件,使代理国家行使竞争性国有企业所有权

10、的主体行为资本化。建立一批竞争性的控股公司,实现国有股的收益权与控股权相分离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经营职能相分离,使国有股权事实上分散化,为企业产权独立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公司产权独立化。通过委托人为代理人设置最优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资产的营运效率。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经济制度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一方面,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处于平等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生产资料的垄断、占有,获得特殊的经济利益,劳动成为他们获得社会产品的惟一依据;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社会分工

11、,劳动还主要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劳动能力还是一种个人的“天赋”权利。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做了必要的各项社会扣除后,还必须以各自付出的劳动量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2)意义:它用劳动代替了资本,使劳动成为了占有社会产品和获得收益的惟一依据。它体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平等关系,从而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它用劳动的尺度代替了需要的尺度,承认个人能力和与此相关的利益差别是个人天然的权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具有的“经济人”身份,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劳分配中体现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与商品等价交

12、换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反映了劳动者之间经济利益以及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差别。按劳分配关系的存在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商品交换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按劳分配要求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企业之间具有明确的利益边界和产权边界,要求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为公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化和市场化奠定了基础。收入分配中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1)平等:两层意思:一是初次分配中的平等,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二是再分配过程中的平等,它反映了再分配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平等的实质是承认不同的劳动者所具有的不同的天赋和不同的工作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产品占有上的差别,实行等量劳动相

13、交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种平等还有与劳动者个人竞争机会和自由选择的平等相联系。(2)公平:市场经济,私有制中,收入差距,两极分化;干预是必要的,已成为基本职能。但是,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又会影响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社会主义社会,更大范围程度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既可通过公有制主体地位在初次分配中实现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平等与效率的统一,又可通过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把再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剩下的部分作

14、为个人消费品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1)产品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产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相联系的。(2)现实分配制度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按劳分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分配制度;以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分配制度;按需分配(社会保障)。(3)不同分配方式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共生关系,表现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反映两种含义:表示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的并存;表示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要借助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4)在社会主义

15、市场经济中,各种分配方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它是一种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赶超型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实施的发展模式。它是一种经济结构倾斜型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实质上是以农业、轻工业等产业部门的缓慢发展为代价的。它是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追求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方式,通过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来不断增加产品数量。它是一种封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选择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重工业中又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农业和轻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视,农、轻、

16、重比例严重失调;外延型的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通过人为地压低人民的消费水平来提高积累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工业化进程中,一般是求大于供,因而它并不依赖市场需求的引导,而是依靠工业内部的自我消费。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1)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伦理道德规范,旨在约束个人追求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包括三种类型:宪法秩序、制度安排、伦理道德规范。(2)当把制度作为决定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变量时,经济增长则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的结果。(3)制度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影响经济增长:产权。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有效率的产权应是竞争性的或排他性的,这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及避免产生机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