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7924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模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该地理事物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进而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一、地形成因分析主要从内力作作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1内力作用与地形:(1)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其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风力沉积沙丘、

2、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3湖泊的成因:构造湖:内力作用使地表断裂凹陷,积水成湖,如日月潭、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些湖泊、贝加尔湖等火山湖:火山口积水成湖河成湖:一些平原地区的河流由于河道摆动、淤积等情况,在河道上形成湖泊堰塞湖:由于地壳运动(如地震、火山喷发等)或外力作用等引起山崩,造成河道或河床堵塞,形成湖泊。冰川湖: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五大湖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一些湖泊人工湖4岛屿的成因大陆岛:由于地壳运动大陆的一部分沉降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大、海岸线曲折、地势陡峻。如台湾岛、海南岛;珊瑚岛:热带浅海中的珊瑚虫遗体沉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海拔低,如大堡礁,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些

3、岛屿等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地势陡,如夏威夷群岛沉积岛: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其特征是地势低平,如崇明岛三角洲成因分析: 形成三角洲的条件: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典型例题: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2008年全国卷一第36题)参考答案:泥沙来源方面: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泥沙沉积方面: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在入海口地区未形成明

4、显的三角洲。二、气候类型及相关气候要素的成因分析1气候类型相关成因的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人类活动等2主要气候要素的分析(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纬度;地形、地势;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天气状况(降雨多,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低);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地形、地势: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太阳高度(取决于纬度高低);天

5、气状况;地势三、与河流有关的问题成因分析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落差(位于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2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需求量大3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如下:(一)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方面:(1)

6、流域广,支流多;(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水文特征方面: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气候特征方面: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4河流断流的原因:一般可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支流汇入少、冬季河流结冰、中上游用水量大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黄河下流断流的原因: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下游泥沙堆积形成

7、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中下游工农业用水量大;蒸发旺盛;人口、城镇密集,生活用水量大;水源浪费严重。5沼泽形成的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容易积水;纬度高,蒸发量小;冻土层发育,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河网密布、容易洪水泛滥地区6湖泊萎缩的原因:(1)湿润地区的淡水湖:流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而泥沙淤积;围湖造田(2)内陆干旱地区的咸水湖:气候干旱,蒸发加剧;由于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围湖开垦、泥沙淤积等7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成因分析:气候(降水季节变化的大小);湖泊、水库的调节作用;气温的变化(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8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

8、的时空分布不平稳;人为原因:人口剧增、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不合理人类活动(砍伐森林、排干湖泊等)使水的时空分布朝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9咸潮产生的原因:自然方面: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流量较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人为原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四、其它自然地理成因分析1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山地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另外,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热量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纬度(纬度越低,雪线越高);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

9、;地形坡度(越平缓,雪线越低);同一山体向阳坡比阴坡雪线要高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源等4渔场的形成原因分析位于大陆架上,光照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上升流(原因同)五、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冷暖交替,目前处于间冰期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毁林2酸雨人类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致冷剂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4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多暴

10、雨(冰雪融化引发洪涝);土壤特征:如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云贵高原土层浅薄;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地表破碎;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毁林、陡坡开垦(人地矛盾)、过度放牧、樵采、不合理开矿、滥用土地等5土壤盐碱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加剧蒸发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过度捕杀7泥石流的成因地质条件:一般多发生在地壳运动活跃或地质构造脆弱地区;地形条件:一般地形起伏大的山区;气候条件:水源(如特大暴雨、冰雪融水或大量地下水;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加剧泥石流的形成8滑坡的成因地形和物质条件:松

11、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动力条件:雨水的大量渗透、地震等;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爆破、矿山开采、水库蓄水等六、人文地理成因分析1影响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原因2工业区向郊区迁移的原因3发达国家(地区)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原因4工业集聚或分散的原因5产业转移的原因(寻找最佳区位优势)6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7我国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8交通线布局的成因分析地形(平原地区建设成本低,且有利于通行);人口、城镇分布(便于人们出行);资源分布(便于资源开发、运输);环境保护的需要(如保护良田、名胜古迹等);水文地质条件(尽量避开沼泽地、沙漠等环境恶

12、劣地带,尽量避免跨越河流,避开断层带、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9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成因分析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单产低;生产成本高(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高);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受损失大)例6:铁路选线时,通常选择经过平原地区,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从北部经过而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北部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人口稀少;南部气候较温暖,人口、城镇较多,运输量较大。)例7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十分突出。俄罗斯对外贸易为什么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其原因。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自给率高;工、农业产品进口

13、额较低(对外依赖较小);国内市场大。地理成因分析建模与应用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因地制宜自然气候暴雨集中,冲刷力强;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耕牧,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采取工程措施护坡、保土,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地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壤土质疏松或土层薄;人为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主要水土流

14、失成因的比较:形成原因影响黄土高原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2、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模式:分布形成原因整治措施西北风蚀自然:降水少、日照强、大风日数多;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质疏松,风力侵蚀强烈。 人为: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的耕作、灌溉;露天采矿等导致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合理耕牧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力度。南方水蚀(参见水土流失)华北盐碱化自然:春旱多风沙,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水盐运动强烈;地势低平,海水倒灌;地下水位较高,或洼地排水不畅,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以治水为中心,采用井排井灌、引淡淋盐、覆盖和生物技术等措施,科学调控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青藏冻融冻融现象突出,冻土深厚广布,不适合植被的生长。分析模式的应用 3、区域(或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应对措施资源性缺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量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加强环保立法和监督,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防止和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