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笔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805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管理会计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笔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本章主要内容一、管理会计的含义,形成,发展二、管理会计的特点三、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基本内容四、管理会计的工作组织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概述一、 管理会计概念3个要点(一) 基础现代管理科学(二) 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三) 方法灵活多样(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四) 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五) 性质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 现代企业会计二、 管理会计的形成(一) 从会计本身来看它是一项管理活动(二) 它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独立出来经历三个阶段1 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前后背景:一战爆发19141918 美国1917年参加企业管理上:(美)企业广泛推行 “泰罗”

2、的科学管理标准化操作会计与之配合:出现了“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新方法管理会计萌芽2 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后)背景:二战后企业规模扩大,导致两权分离,国内外竞争激烈企业管理上:广泛推行“职能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会计与之配合:出现了“量本利分析”“职责会计”等新方法加上20年代的会计方法形成管理会计的初步形态3 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背景:生产力迅猛,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国内外市场竞争剧烈,资金紧张企业管理上:重视预测、决策会计与之配合:会计出现了规划会计,决策会计等方法,此时需要一种与现代管理科学相适应的会计体系产生,于是这些会计新方法从原有会计中分离独立起来“

3、管理会计”原有会计“财务会计”(理财会计)1952年在世界会计学年会上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门名词它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三、 发展(一) 管理会计风靡全世界1972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分制度化美国:成立“管理会计协会”英国:成立“管理会计人员协会”两国都出版了“管理会计”月刊,向世界发行(二)1980年4月巴黎举行各国会计人员联合会10个欧洲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如何推广运用管理会计”80年代初管理会计传入我国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一、基本假设(一)多主题假设(所有责任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主体是单一的整个企业(二) 理性行为假设(实事求是)(三) 合理预期假设(灵活分期)

4、(四) 充分占有资料的假设二、基本原则 P6三、基本职能(一)规划(二)控制四、基本内容(一)规划会计决策 第四七章(二)控制会计责任会计 第八、九章第三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一)服务对象不同财:为企业外部利害人服务管: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二)核算重点不同财:着重反映过去管:着重规划未来,控制现在(三) 核算依据不同财: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管: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受约“管理理论”,“数学公式”(四) 核算主体(对象)财:整个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管: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局部(责任部门、个人)可以是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可以是某一环节(五)

5、核算方法不同财:会计方法管: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六) 编制报表时间不同财:定期期末管:不定期按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七) 核算程序不同财:程序不同证账表管:程序不固定按内部管理需要(八) 核算要求不同财:力求准确管:不求准确,只求近似(九) 法律效力不同财:其核算资料是正式文件,有法律效力管:其核算资料是不正式文件,无法律效力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一)信息同源 管理会计进行规划,主要靠财务会计提供资料(二)总目的相同都是提高企业效益第二章 成本性态(习性)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一、成本性态含义、分类、意义二、固定成本含义、特点、图形、分类三、变动成本含义、特点、图形、分类四、混合成本含

6、义、特点、分类、分解方法第一节 成本及其分类一、 成本性态的概念及意义(一) 成本性态的概念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额之间依存关系业务量产量、销量、工作量(二) 财务会计对成本分类按成本经济职能在非生产环节发生在生产环节发生1、 分类内容2、 对此分类的分析(1) 优点:反映了产品成本的构成,便于分析成本升降原因,寻找降低途径(2) 缺点:没有将成本与生产能力挂钩 (产量) 不利于对成本的事前预测 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三) 管理会计对成本重新分类标准成本性态 分二类(四) 成本按性态分类的意义1、 是实行变动成本法的前提2、 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之一3、 是企业开展量利分析的基础4、 有利于

7、实行弹性预算和成本控制总之,管理会计进行规划、决策的先决条件成本必须按成本性态分析二、 固定成本(一) 含义: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二) 特点在相关范围内(三) 图形(四) 相关范围1、 一定业务量内2、 一定时期内(五) 分类按管理者决策能否改变固定成本数(总)额1、 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了企业的生产能力(1) 定义:管理者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2) 例子:折旧,管理人员工资,财产税(3) 特点:其数额改变后,影响企业生产能力(4) 作用: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2、 酌量性固定成本(选择性)(1) 含义:管理者决策可以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2) 例子:

8、广告费,培训费,展览费(3) 特点:其数额改变后,不影响企业生产能力(4) 作用: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三、 变动成本(一) 含义: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二) 特点在相关范围内(三) 图形(四) 相关范围 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方法一、 混合成本的概念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不成比例变动的成本二、 混合成本的特点它含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因素三、 混合成本的分类三类1、 特点2、 例子:电话费、设备维护费3、 图形(二)半固定成本阶梯型混合成本1、特点2、例子:检验员工资,化验员工资3、图形(三)延期混合成本1、特点2、例子:管理人员加班津

9、贴3、图形四、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一)账户分析法1、含义:根据会计账上混合成本项目性质,观察其比较接近固定还是变动的,从而直接加以归属的方法2、方法:凡成本的变动与产量关系密切变动成本燃料的动力凡成本的变动与产量关系不密切固定成本低易品、水电费4、 评价:方法简便,成本内容具体 能查出成本高低的原因,但工作量大(二)合同确认法在合同中已明确混合成本中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如电话费(三)技术测量法1、含义:用技术方法测量结算混合成本中的固定和变动部分2、例子:P2223(四)数学方法1、高低方法(1)含义(2)方法:依据y混=a+bx a、b为常数(3)注意 公式中必须是同一期资料,也必须是同一期

10、资料 如果不在同一期或不在同一期,以为最高点,以为最低点(4)评价:方法简便,适用于各期混合成本波动不大的企业,否则误差大2、散布图法(布点图法)(1)含义:用作图的方法来分解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2)方法 a、b为常数(3)评价 优点: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对不正常的坐标点不考虑),且较直观 缺点:作图因人而异,分解结果多样 适用:各期混合成本波动较大且对分解结果精确要求不高3、 回归直线法最小二乘法(统计方法)(1)含义:用回归方程来分解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2)方法 a、b为常数(3)评价: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各期混合成本波动较大且对分解结果

11、精确程度较高总成本1、 内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2、 方程: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本章主要内容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特点二、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三、变动成本法的计算规则与优缺点四、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运用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一、 变动成本法含义(直接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变动生产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成本的方法二、 全部成本法的含义(吸收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三、 两种成本法的计算对比表四、 两种成本法的区别(一) 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固定制造成本【全】

12、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变】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二) 存货成本不同【全】存货成本=存货量【全】单位产品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全】(上)单位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全】(本)单位产品成本【变】存货成本=存货量【变】单位产品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变)单位产品成本注意:由于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各期单位成本相等(三) 期间成本不同【全】期间成本=全部的非产品成本 =全部管理费用+全部销售费用+全部财务费用【变】期间成本=全部的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的非生产成本(四) 计算损益不同【全】销售

13、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已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已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动成本+已销产品在非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 =销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P30产量=销量1、【全】产品成本=1,000+1,200+800+600=3,600(元) 单位生产成本= 【变】产品成本=1,000+1,200+800=3,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2、【全】期初存货成本=0(元) 【变】期初存货成本=0(元) 【全】期末存货成本=0(元) 【变】期末存货成本=0(元)3、【全】期间成本=900(元) 【变】期间成本=900+600=1,500(元)4、【全】销售毛利=200220-3,600=40,400(元) 税前利润=40,400-900=39,500(元) 【变】贡献毛益=200220-3,000=41,000(元) 税前利润=41,000-1,500=39,500(元)P30 例3-1假设期初有存货20件,上月产量为220件,3月产量200件,销量220件产量销量 算2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解:1、【全】产品成本=1,000+1,200+80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