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571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山东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搞好全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动物疫病,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方案。一、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现状(一)畜禽粪污产生情况1.畜禽养殖量大。我省是畜禽养殖大省。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2418亿元,居全国第一位。生猪存栏2910.7万头,居全国第4位;牛存栏495.4万头,居全国第5位;羊存栏2174.6万只,居全国第2位;家禽存栏6.07亿只,居全国第1位。全省畜禽总存栏合计9490万个标准猪单位,每平方公里土地负荷604.7个标准猪单位,是全国的6.4倍;每公顷耕地负荷12.6

2、个标准猪单位,是全国的1.9倍。2.粪污产生量多。按照行业统计数据测算,2014年,全省畜禽养殖共产生粪尿2.7亿吨,其中粪1.8亿吨、尿0.9亿吨。分品种看,猪为1.0亿吨,占总量的36.3%;牛为0.9亿吨,占32.6%;羊为0.3亿吨,占12.0%;家禽为0.5亿吨,占19.1%。3.分布差异显著。从生猪和奶牛粪尿产生量看,产生量比较大的前五个市是临沂、潍坊、菏泽、泰安、济宁,粪尿产生量为9080万吨,占全省的52.2%。从畜禽粪尿产生总量看,比较大的前五个市是德州、菏泽、临沂、潍坊和聊城,粪尿产生量为1.31亿吨,占全省的48.9%。从单位耕地面积负荷看,粪污产生量最为集中的市是泰安、

3、德州和济南,每公顷耕地负载达到50吨以上,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多。综合评价,德州、泰安、济南、临沂、潍坊、菏泽、聊城等畜禽养殖处理利用的任务比较繁重,而威海、枣庄和淄博相对较轻。(二)粪污处理利用情况1.利用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各级政府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摆上重要议程,逐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规划布局,推广适宜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省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92%,处理利用率67%,污水处理利用率44%。2.主要模式得到推广。一是自然发酵处理,主要用于家禽和散养牛羊、生猪,粪便堆积发酵,污水沉淀降解,粪尿直接还田,约占畜禽粪便处理量的30%;二是垫料发酵床处理。主要用于中小型生猪和肉禽养殖,粪尿

4、同时发酵降解,基本实现零排放,约占畜禽粪污处理量的20%;三是沼气工程处理。主要用于大中型生猪和奶牛养殖,粪尿厌氧发酵,沼气用于生产、生活或发电,沼渣沼液处理还田,约占畜禽粪污处理量的2%;四是生产有机肥。主要是收购生猪、奶牛和肉牛规模化养殖场的粪便,加工成商品有机肥,约占畜禽粪便处理量的4%。3.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截止目前,全省建设各类畜禽发酵床1350万平方米,存养各类畜禽6025.7万头(只),其中生猪538万平方米、484万头,家禽807万平方米、5541万只,肉牛肉羊5万平方米、0.7万头(只)。全省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企业108个,加工商品有机肥425万吨。全省畜禽养殖场共建设大

5、型沼气工程360个,厌氧池总容积51.2万立方米,生产沼气主要用于照明、生活燃料、取暖等,其中利用沼气发电企业63家,年发电量约7154千瓦时。设施化处理粪便量合计4861万吨,占总粪便量的18%。(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污染影响大。全省600多万个畜禽养殖场户广泛分布在各地,污染面广量大。每年尚有33%的畜禽粪便和56%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造成部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养殖场周边空气,而且传播疫病,影响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其中,污水是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据环保部门数据,全省COD排放和氨氮排放总量中,来自畜禽养殖的分别占68%和37%。2.处理成本高。尤其是养殖污水,按照达标排放

6、要求,处理1吨养殖污水至少需7.5元。这个问题在生猪和奶牛表现尤为突出。存栏量2000头左右的养猪场日产污水约30吨,存栏量1000头奶牛场,日产污水约100吨。出栏1头生猪单污水处理成本要20元,1头奶牛每年的污水处理费用要260多元。如果加上折旧和固体粪便的处理,成本还要增加50%。3.种养循环差。由于化肥增产的比较优势、耕地碎片化、农村劳动力缺乏等问题,使养殖与种植无法有效衔接,造成了畜禽粪污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据调查,全省真正实现种养结合的比例在20%左右。充足的畜禽粪肥资源与仅有1.4%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地力现状形成了较大反差。据资料,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作物产量7080靠基础地力,2030

7、靠水肥投入,而我省耕地基础地力对农作物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低2030个百分点。4.技术支撑弱。无论在控源减排、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还是在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方面,缺乏研究、推广和服务力量,造成单位产品粪污产生量多、粪污处理不彻底、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畜禽养殖污染监测和治理的标准、方法、技术难以满足需要,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尚未建立。5.资金投入少。畜禽养殖比较效益低,大多数场户无力对污染治理进行投入。近几年,各级财政每年在畜禽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远不能满足粪污处理资金需求。金融部门的信贷积极性不高,已有的沼气发电并网和补贴政策难以落实,导致粪污治理设施设备配套不

8、全、运转困难。6.历史欠账多。主要表现在,养殖场内部设施设备工艺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量大,如长流水饮水,水冲粪、水泡粪工艺多,雨污混流,粪污贮存不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粪污处理利用设施不配套等,填平补齐改造投资需求量大,到目前全省畜禽粪污处理欠账多。另外,产区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二、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一)基本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突出扶持畜禽养殖大县粪污处理利用,特别支持产污量较多的生猪、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既要着眼长远源头预防,又要突出当前污染治理。全程控制,生态循环。按照全程控制要求,落实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措施。把畜牧业变成生态循环大农业的重要一环,合理布局

9、规模化养殖场,积极发展粪污利用资源化等生态循环畜牧业模式。政府引导,多方投入。积极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等畜牧环保服务承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污染防治格局。无害处理,资源利用。要把粪污就地无害化处理、就近肥料化利用的种养结合方式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利用粪污发展商品有机肥、沼气、天然气生产和食用菌种植,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围绕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新技术转化,加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加快培植新主体、培育新业态、培养

10、新产业。(二)任务目标2020年目标:到2020年,全省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种养基本平衡、农牧共生互动、生态良好循环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生态畜牧业强省。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到90%以上。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禁养区内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搬迁完毕,区域养殖量达到“三区”功能定位要求。粪污处理利用模式成熟固定。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取得突破。其中,到2017年,实现以下目标:1.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2%以上。2.固体粪便无害化处

11、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8%以上。3.污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4.“三区”划分全部完成,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搬迁任务完成70%。其中,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即海河淮河流域内山东各市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禁养区划定工作必须在2016年前完成。5.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基本建立,并得到普遍推行;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初见成效三、实施重点(一)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1.划定“三区”,优化养殖布局。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和适养区。2016年全部完成划设工作。其中,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即海河淮河流域内山东各市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禁养区划定工作在2015年前完成。禁养区,在2015年全省

12、完成搬迁任务20%的基础上,2016年、2017年各完成25%,2017年达到70%;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完成15%和10%,2019年达到95%,2020年全部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搬迁任务。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内,新建畜禽养殖场(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或委托粪污处理措施,办理有关环保审批手续;对既有的畜禽养殖场(区)落实粪污处理利用措施,对不达标的限期治理。在符合载畜量和环保要求前提下,鼓励建立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还田利用模式,鼓励小型生态分散养殖模式和家庭生态牧场发展。2.农牧结合,优化生态布局。引导支持畜禽养殖

13、向适宜养殖区集中,并与种植业生产配套布局,结合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蔬菜、果品等各分项规划重点实施县,因地制宜,做好畜-粮、畜-菜及畜-果结合工作,在搞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形成养殖业、种植业生态循环大格局。在目前农牧结合率约30%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分别按照15%、12%、9%、6%和3%的速度增加农牧结合的比例,到2020年争取75%的畜禽养殖实现农牧结合,为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粪便污水产生量超过周边农田承载能力的养殖场(区),要切实搞好粪便的商品化利用和污水的处理再利用或达标排放。各级政府应

14、对购买使用有机肥的种植者给予政策补贴,鼓励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二)大力推行标准化清洁生产1.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环保饲料研究开发。积极推广饲料科学配方、新型饲料添加剂、分阶段高效饲养技术,提高畜禽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完善技术、设备的组装配套,引导大型奶牛场和养猪场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采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加强养殖全程监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2.全面推行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即“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12321)建设。“一控”,改进节水设备,控制用水量,压减污水产生量。“两分”,改造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实现雨污分离;改变水冲粪、水泡粪等

15、湿法清粪工艺,推行干法清粪工艺,实现干湿分离;“三防”,配套设施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两配套”,养殖场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一基本”,即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三)分类推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1. 自然发酵。包括厌氧堆肥发酵和好氧堆肥发酵。厌氧堆肥发酵是传统的堆肥方法,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助厌氧微生物将有机质进行分解。主要适用于各类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户固体粪便的处理。好氧堆肥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使粪便中有机物质稳定化的过程。好氧堆肥有条垛、静态通气、槽式、容器等四种堆肥形式。堆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碳氮比、控制堆温、通风、添加沸石和采用生

16、物过滤床等技术进行除臭。主要适用于各类大型养殖场、养殖密集区和区域性有机肥生产中心对固体粪便处理。液体粪污,在氧化塘自然发酵处理后,直接还田。主要适用于各类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户。2.垫料发酵床。将发酵菌种与秸秆等混合制成有机垫料,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对粪便进行分解形成有机肥还田。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生猪养殖场、肉鸭养殖场等。3.有机肥生产。对固体粪便通过进行条垛式、槽式、发酵罐等设施化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异地还田。主要适用于区域性有机肥生产中心。4.沼气工程。养殖场畜禽粪便、尿液及其冲洗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厌氧反应器,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一般地,1吨鲜粪产生沼气50立方米左右,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能够发电约2度。主要适用于大型畜禽养殖场、区域性专业化集中处理中心。5.种养结合。“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根据畜禽养殖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