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养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7189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的养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品德的养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品德的养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品德的养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品德的养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的养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的养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品德的养成一、不定项选择题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在2-5岁时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叫做( )。A、自我中心阶段B、成熟阶段C、权威阶段D、可逆性阶段E、公正阶段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4、品德最显著的特性是( )。A、品德形成具有先天性B、品德内容具有社会性C、品德表现具有行为性D、品德结构具有稳定性E、品德抉择具有自觉性5、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阶段儿童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

2、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D、公正阶段E、前道德阶段6、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7、认同是在思想、情感、行为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8、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 )几个水平。A、前习俗水平B、中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9、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有( )。

3、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10、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是( )。A、华生B、加里培林C、皮亚杰D、柯尔伯格E、弗洛伊德1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2、(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A、皮亚杰B、加涅C、蒙台梭利D、柯尔伯格E、福禄贝尔13、对偶故事的设计者是( )。A、皮亚杰B、伍德沃斯C、马斯洛D、柯尔伯格E、桑代克1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的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内化D、同化E、顺从1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16、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到公正阶段的年龄大约在( )。A、1-2岁B、2-5岁C、5-8岁D、8-11、12岁E、11、12岁以后17、“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这句话反映了品德的( )特点。A、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B、品德内容具有社会性C、品德表现具有行为性D、品德结构具有自觉性E、品德抉择具有稳定性18、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的心理结构有(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

5、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E、道德规范19、在( )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A、依从B、顺从C、认同D、内化20、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是( )阶段。A、依从B、认同C、内化D、同化21、黑格尔说:“一个人做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这不能说他是有道德的;只有这种行为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句话反映了道德结构的( )。A、时效性B、稳定性C、持续性D、对象性22、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 )。A、模仿B、服从C、去个性化D、从众E、认同23、

6、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合作道德阶段D、公正道德阶段E、后道德阶段24、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D、品德和道德的直接根源相同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25、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 )。A、核心成分B、智力成分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分E、动力性成分26、以下属于品德的特征的是( )。A、形成的后天性B、内容的社会性C、表现的行为性D、结构的稳定性E、抉择的自觉性27、内化

7、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念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E、意识形态28、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2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A、道德认知B、家庭教养方式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30、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几个阶段。A、依从B、认同C、内化D、实践31、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言语或行为32、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形成阶段。A、情感B

8、、意志C、个性D、伦理33、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是一种( )。A、奖励B、惩罚C、示范D、鼓励34、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35、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高中阶段D、初中阶段36、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高中阶段D、初中阶段37、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有( )。A、事业感B

9、、自尊感C、义务感D、责任感E、羞耻感38、态度与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二者( )。A、相同B、不同C、有时相同D、基本一致39、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二者的结构不同4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41、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42、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3、“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

10、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A、强化说B、认知失调理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44、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良心或原则的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45、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B )。A、得到他人认可B、试图与榜样一致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D、与他人相接近E、观点一直46、以下关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种理论是根据美国社会的情况作出的划分B、该理论中的每个阶段是人的一生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且具有不可逆性C、柯尔伯格认为人的各个道德发展阶段持续的时间不一致D、柯尔伯格的理论反映出人的道德

11、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47、某些教科书把态度和品德分别安排在两章教授。这两个概念可能的关系是( )。A、态度概念包含品德概念B、两者分别指本质上不同的东西C、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品质D、品德是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48、让寝室里的同学共同讨论制订出寝室守则,这种方法是( )。A、说服B、利用群体规定C、价值观辨析D、角色扮演49、在一个好的集体里,差生的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 )。A、群体凝聚力的作用B、从众C、老师的威信D、认知失调50、甲孩子因偷吃东西,打破一只碗;乙孩子因帮妈妈洗碗,打破 15 只碗。根据儿童道德判断

12、发展水平,认为乙孩子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可能是:( )。A、学前儿童 B、小学儿童 C、中学生 D、无法确定51、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们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过度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52、国外有座收费的桥。当局规定,凡乘一人的车收税,乘两人以上的车可免收税,于是人们纷纷多人乘一辆车过桥。根据强化原理,这种行为最适当的解释是:( )。A、受负强化加强 B、受正强化加强C、受收税的影响而加强 D、人们怕罚款53、“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宜用现代心理学

13、哪一理论来解释(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54、用“道德两难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奥苏贝尔55、()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56、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思想接近57、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5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A、

14、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5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60、品德的核心是()。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61、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A、依从 B、同化 C、认同 D、内化62、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63、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水平。A、前习俗B、习俗C、后习俗D、超越习俗64、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培养(

15、)。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65、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66、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A、10 B、9 C、12 D、1867、形成稳定的态度和品德是在()阶段。A、依从阶段 B、认同阶段 C、内化阶段 D、同化阶段68、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D、文化因素二、填空题1、品德的心理结构中,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 等。3、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叫做 。4、 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