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7171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典型案例第一种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崇州市怡顺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 该合作社于2010年5月成立,位于四川省崇州市桤泉镇生建村,是由生建村3组、8组、12组、14组、20组的22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124. 79亩。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 一、组织形式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22户农户自愿将确权后的124.97亩承包土地,按0.01亩折成一股,共折股12497股,组建合作社。 合作社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规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了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各3人,设理事长1人、监事长1人。 合作社由理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监事会负责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运行机制 由理事会决定“种什么、如何种”,现种植模式是:大春种粮食(富硒水稻)、小春种经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 合作社与崇州国储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公司质量标准和订单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 合作社通过入社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贷4万元,作为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 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崇州国储公司技术员杨复明为生产经理,并与生产经理签订了劳动报酬支付和收益预期协议。按协议约定:2010年大春种植富硒水稻亩产指标为800斤,每亩生产费用控制

3、在510元以内,超产、短产部份分别按50%奖励、赔付。 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的“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田管的“四统一”。 三、利益联结方式 年终经营纯收入按9:1比例按股分红,即:收入的90%用于土地入股分红,收入的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 四、初步成效 合作社今年大春种植的富硒水稻平均亩产达到825斤,按与崇州国储公司签订的合同最低保护收购价每斤1.35元计算,亩平收入1110元左右,高出种植普通水稻100元左右。 农资“三统购”和管理“四统一”,使每亩生产成本同比减少50元。 预计入社农民每亩土地年股份分红收入可达1100 -1200元,比入社前亩平增收200-300元;

4、入社农民可安心外出打工挣钱,每个农民外出务工一年将增加上万元收入。 合作社的建立,既推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又加快了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持续稳定增收。 案例2 崇州市杨柳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 该合作社于2010年5月成立,位于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是由黎坝村15组30户农户发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95.57亩,入股资金95570元。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 一、组织形式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黎坝村15组30户农户自愿将确权

5、后的95.57亩承包土地,按0.01亩和出资10元折成一股,共折股9557股,组建合作社。 合作社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规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各3人,设理事长1人、监事长1人。 合作社由理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监事会负责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运行机制 由理事会决定“种什么、如何种”,现种植模式是:大春种粮食(富硒水稻)、小春种经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 合作社通过与崇州文井源品牌推广公司签订合同,按照文井源品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及订单要求组织生产。 合作社利用入社农民出资的95570万元作为生产经营的

6、启动资金。 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农业技术员周维松为生产经理,并与生产经理签订了产量指标、生产费用、奖赔合同。按合同约定:2010年大春种植富硒水稻亩产达到800斤,亩平生产费用控制在510元以内,超产、短产部份分别按50%奖励、赔付。 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的“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田管的“四统一”。 三、利益联结方式 合作社年终经营纯收入按9:1比例按股分红,即:收入的90%用于土地入股分红,收入的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 四、初步成效 一是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增收明显,亩产富硒水稻820斤左右,按与文井源品牌推广公司签订的合同最低保护收购价每斤1.35元计算,亩平收入1100元左右

7、,而种植普通水稻亩平收入在1000元左右; 二是合作社经营实现了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机耕、机防、机收等“统管”,质量保证、价格便宜,仅此每亩减少成本50元; 三是入社农民从单纯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安心外出打工挣钱,每人每月还能挣1000 -1200元。 第二种模式:土地股份公司 邛崃市汤营农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 2005年10月成立,位于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公司现有股本金构成为:邛崃市兴农投资公司注资190万元(占50%股份),村集体入股土地60亩与823户农户入股承包土地2010亩(共占50%股份)。公司法人代表胡桂全,系汤营村村支部书记。 一、组织形式 2005年,汤营村506户

8、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汤营农业有限公司,初期入股土地1060亩。 2007年,公司实行增资扩股,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新增的60亩耕地入股,入股农户扩展到823户,入股土地达到2070亩。 公司制定完善章程及财务收支制度,成立股东代表大会,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 公司由董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镇财政所监督公司财务,公司实行报帐制,定期公开财务,接受监事会监督。 二、运行机制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经营,实施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行机制,每个项目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 实行产销分离,在用工上全部采用计件制。 固定管理人员不足10人,主要

9、吸纳入股农户、本村村民和周边农户参与公司生产经营。 统一组织生产。目前,2070亩入股土地中,有130亩转租给4个业主发展水产养殖、有400亩转租给1家业主发展中药材生产。其余的土地由公司自行组织种养业生产,兴建有标准化规模猪场(20亩)、蔬菜大棚(60亩)、食用菌大棚(50亩)等。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项目有西瓜、时令蔬菜、水稻、生猪等,均实行项目负责制,由职业经理人负责项目管理,按项目核算。 统一产品品牌。公司产品已注册“汤营”牌商标。 统一市场营销。与大型批发市场、批发商、加工龙头企业直接对接,解决了产品营销问题。公司生产的“口口脆”小西瓜,对接成都市水果批发市场,设点进行销售;生产的各种时

10、令蔬菜采取直接进羊安工业园区企业和固定批发商上门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生产的食用菌采取鲜销和初加工结合方式进行销售;养殖的生猪采取同龙头企业建立“保底收购”制度,由生猪龙头企业进行收购。 三、利益连接方式 2008年以前,公司对入股土地实行“保底+分红”,每亩土地保底收入为800斤黄谷,除去保底费用后,公司经营净利润一半留作公司再生产资金,另一半采取按股分红方式分配给入股股东。 2009年起,公司对入股土地不再实行保底,每年经营利润一半留作公司再生产资金,另一半按股分红。 邛崃市兴农投资公司分红收入留存汤营村集体,待汤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以后,原价回购邛崃市兴农公司的股权。 四、初步成效 通

11、过几年的发展,汤营公司逐步得到发展壮大。 2006年度,公司在种植业经营方面共收入300余万元,支付劳务工资110余万元,支付入股农户保底金71.55万元,扣除其它成本以外,实现利润44万元,入股农户每亩土地除保底外获得现金分红103.5元;生猪养殖方面共收入50余万元,支付成本以外,实现利润4.5万元,入股农户每股现金分红75元。村集体实现收入12.75万元。 2007年度,公司在种植业经营方面共收入480余万元,支付劳务工资120余万元,支付入股农户保底金68.69万元,扣除其它成本后,实现利润83.1万元,提取公积金17.38万元, 剩余65.72万元,入股农户每亩土地除保底外获得现金分

12、红155元;生猪养殖方面共收入90余万元,支付成本后,实现利润6.9万元,提取公积金0.3万元,剩余6.6万元,入股农户每股现金分红110元。村集体实现收入19.01万元。 2008年度,公司在种植业上实现利润49.68万元,市兴农公司分红12.42万元,入股农户分红12.42万元,按照2070亩入股土地计算,每亩入股土地除保底外获得现金分红60元;养殖业上实现利润6.6万元,兴农公司分红16500元;入股农户分红16500元,按照150股计算,每股现金分红110元。 2009年因市场及气候影响,公司收支持平,农户除获得入股土地保底收入外,没有二次分红。 2010年截止8月底,实现销售收入50

13、0余万元,支付工资110余万元。 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力地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平均每天到公司务工的农户达300人以上,每年支付务工人员工资200余万元。 促进了汤营村500多个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带动汤营村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余元,带动周边20余农户从事土地规模经营。 汤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4320元增长到2009年的7509元,增长74%。 第三种模式:家庭适度规模经营 大邑县王泗镇蔬菜种植大户龚玉龙 龚玉龙,男,现年46岁,初中毕业,大邑县王泗镇李安村十六社农民,家庭人口3人,家庭承包耕地2.86亩。 2009年初,龚玉龙从王泗镇五家村、灯笼社区等2个村(社区)7个社161

14、户农户中租赁流转240.5亩耕地,加上自家2.86亩承包土地,共243.36亩,从事特色蔬菜的规模化经营。 土地租赁期限为5年,每亩年租金按600斤大米计算,折款每亩900元。 近两年来,龚玉龙投资27万元,建设生产用大棚40亩,修建生产道路800米,建120立方米蓄水池1个,建生产管理和初加工用房11间。 及时捕捉蔬菜种子市场品种销售信息,专门挑选和种植种子销量小、不被众人看好的蔬菜品种,错位发展特色蔬菜。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种植结构,先后种植苦瓜、莴笋、茄子、六棱瓜、四季豆、韭菜、大葱、洋葱、辣椒、豇豆、黄瓜、波菜、香菜等特色蔬菜品种。 坚持标准化生产,与农资生产销售企业直接对接,保证

15、农业投入品和蔬菜产品质量。 拓展市场营销渠道,与10多家蔬菜营销大户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其蔬菜产品实现了产地直接销售。 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18亩,复种指数达到3.36;预计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370.68万斤,亩平生产量达到15231斤;预计全年实现总收入400.5万元,亩平产值达到1.65万元,扣除土地租金、固定资产折旧和其他生产成本后,家庭年纯收入可达112.27万元,人均纯收入37.42万元。 龚玉龙发展以蔬菜产业为主的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每年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21.65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时,吸纳常年务工人员15人,季节性务工人员70人,为农户创造了92.07万元的务工收入,务工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通过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龚玉龙一家过上了比城市人更幸福的生活,他购置了“现代轿车”,成为远近闻名的“开现代、卖苦瓜”的种植大户。 双流县籍田镇惠民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