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057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南市2018年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自评报告2018年,淮南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淮发201538号)文件精神,按照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对照安徽省资产收益扶贫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市财政局对2018年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价的自评,自评得分100分。具体情况如下:一、资金投入(满分26分,自评分26分)(一)项目实施主体选择(满分12分,自评分12分)1、项目选择合理性。各县区实施主体选择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施主体具备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

2、经济实力较强、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通过民主、公开方式选择项目实施主体。各村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确定实施主体,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负责指导并参与议事。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 各县区项目选择利用当地具有比较优势资源。2018年淮南市各县区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共安排优质粮食种植加工、棉花种植、蔬菜种植、棉花种植、中药材植、光伏发电、木材加工、新型建材生产,服装加工等项目122个。此项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2、项目选择协作性。各县区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对项目实施主体及项目选择进行逐级审核。根据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乡镇对资

3、产收益项目进行初审,农委、扶贫办等县直主管部门等进行复审,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最终审定。同时对审定项目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审核。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对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的通知(淮财农函20181号),市农委、扶贫办和财政局对项目实施主体及项目选择进行了指导。此项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3、绩效目标合理性。我市制定了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淮财农2018395号),对全市资产收益扶贫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各县区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的带动贫困人口数、带动贫困村增收等量化的绩效目标。同步将资产收益项目绩效目标录入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行绩效目标信息化管理。各县区明确了资产

4、收益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根据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当年资产收益项目资金支付进度9月底前要完成80%以上,年底前完成100%。此项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二)投入资产保障(满分14分,自评分14分)1、投入资产到位率。 我市资产收益扶贫总投入3447万元,上年度省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 20230.7万元,投入占上年度省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17%,其中市县两级投入1458万元,占年度资产收益扶贫总投入的42%。此项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2、综合投入强度。我市资产收益扶贫总投入3447万元,按全市101个贫困村计算,平均每个贫困村投入21.28万元。此项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3

5、、投入到位及时率。全市122个项目租赁、入股合同或协议(下同)等签订后30日内投入资金全部到位。此项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二、项目实施过程(满分28分,自评分28分)(一)制度建设(满分18分,自评分18分)1、管理制度健全性。我市积极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项目,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成立了市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4月份召开了专题会议,全面启动和部署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制定了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实施办法,建立资产收益扶贫协调机制,会同农委、扶贫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推

6、进机制的通知(淮财农2018398号),与农业、扶贫部门分工协作,多次对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进行指导。与县区财政签订责任书,督促县区认真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分别在财政部、省级媒体进行宣传,多次在市级媒体宣传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如寿县财政局、扶贫办、农委联合印发了寿县2017年资产收益扶贫参考模式,确定入股保底+分红、农机租赁、承包经营、光伏扶贫4种模式,供各乡镇在申报、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时参考。为进一步加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推进项目实施,保障资金安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县财政局、县农业委员会、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制定了寿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暂

7、行办法,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 此项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2、带贫机制精准性。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贫困村101个,占全市贫困村的62%。直接带动带动贫困户3435户增收,间接带动贫困户17150户,合计带动贫困户20585户,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5万户的32%。此项满分6分,自评得分6分。 3、资料报送及时性。严格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统计报表的通知要求,按月及时完整准确地报送资产收益扶贫报表,报送材料及时、齐全、真实、准确。此项满分2分,自评得分2分。(二)资产管理(满分10分,自评分10分)1、资产使用规范性。县区和乡镇印发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农村

8、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对象、范围、任务和操作流程,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成立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制定本乡镇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组。开展村级清产核资,防止资产流失,建立村级资产台账,制定折股量化办法;优先支持形成物化资产。坚持“四议两公开”办法,县区主管部门和乡镇指导村集体制定股权量化方案,方案包括量化范围、原则、标准、方式、程序、结果、权责、收益分配等内容。股权量化方案制定要通过“四议”(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程序,通过“两公开”(即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社会监督。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建立公正合理的资产收益分享

9、机制,向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人口倾斜。计算出每个股东应持有的股权数,形成收益权分配台账。优先支持形成物化资产项目。各县区优先支持形成物化资产项目,全市 2018年资产收益扶贫投入中种植类项目32个,投入747万元;养殖类项目22个,投入550万元,光伏类项目3个,投入42万元;扶贫工厂(车间)类项目41个,投入1320万元;农机租赁等项目24个,投入788万元。此项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2、监督检查有效性。严格执行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实施办法,对资产收益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成立了市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实施办法,建立资产收益扶贫协调机制,会同农委、扶贫部门下

10、发了关于建立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淮财农2018398号),与农业、扶贫部门分工协作,多次对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进行指导。与县区财政签订责任书,督促县区认真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寿县制定了寿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18404号),明确资金预算与分配、资金拨付和使用、收益的分配和发放、资金管理与监督等保障资金安全及规范资金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为保障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安全,根据淮南市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和淮南市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8月20日8月30日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及资产收益扶贫进行检查。对资产收益主要检查资产收益项目实施主体选择情况、资产收益投

11、入情况、资产收益项目和资产管理情况、资产收益项目收益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各县区也按照不同形式开展了检查,寿县结合脱贫攻坚“五大专项行动”,下发了关于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大排查工作的通知(财农2018278号),从2018年8月10日开始,各分管局长带领相关股室,深入乡镇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大排查,排查按照“四对照、四查、四看” 的方法进行,即对照扶贫领导组批复计划,查项目建设范围,看建设任务是否完成;对照工程设计,查工程建设质量,看建设质量是否达标;对照项目管理规定,查内业文档资料,看制度执行是否规范;对照财务管理办法,查财务账簿、凭证,看资金拨付、使用是否规范合理。在实地详细核查

12、的过程中,还随机走访了部分贫困户,了解了他们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看法,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排查问题情况和整改要求,2018年8月29日,制定出台寿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管理的通知(财农2018299号)下发各乡镇,乡镇全面落实整改工作。此项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三、项目产出(满分10分,自评分10分)2018年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村90个,贫困村增收总额86万元,贫困人口增收总额235万元。我市资产收益扶贫总投入3447万元,收益率9.3%,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此项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四、项目成效(满分36分,自评分36分)1、贫困村增收。2

13、018年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村90个,贫困村增收总额86万元,村均增收9556元。此项满分8分,自评得分8分。2、贫困人口增收。2018年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5821人,贫困人口增收总额235万元,人均增收400元。此项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3、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非贫困人口特别是边缘贫困户增收。资产收益项目主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扶贫帮扶模式,建立与周边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贫困户和增收脱贫同时,也带动非贫困人口特别是边缘贫困户增收。如寿县保义镇张祠村扶贫车间建设(粮食收储、烘干)项目,总投资225万元,厂房面积600平方米,日处理粮食2

14、40吨,2018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公开招租,安徽省第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安徽辉隆集团入驻运营,每年上交张祠村租金20万元,有效促进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务工帮扶。该公司优先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11名常年到基地进行务工,签订务工合同,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雇佣季节性务工人员24人,月工资2000元。二是运营企业为周边农户包括贫困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供病虫防治服务,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粮食,带动张祠村及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收达120万元。三是辉隆集团与镇、村谋划实行订单农业经营模式,让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要,做到持续、稳定、长久的保障本地贫困户(包括非贫困户)的生

15、产收益。 通过资产收益项目实施,促进了我市优质粮食、蔬菜中药材等相关产业良性发展。如寿县张李乡扶贫车间(蔬菜基地)项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44万元,引进安徽富瑞德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入驻运营,该公司投入1000万元,2018年建成蔬菜基地700亩 。该公司成立了寿县好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好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富瑞德种植基地为依托,通过线上销售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公司计划到2020年投资5000万元,流转土地达2000亩,扩大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公司聘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农艺师常寿祥帮助周边农户指导蔬菜种植技术,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等模式,带动张李乡周边400多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形成沿淠河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带动农户增收。通过创新资产收益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不断探索利用贴息、补助、奖励等财政扶贫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奖补结合等方式,吸引带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入项目建设,逐步建立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贫困户个人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如2018年寿县接受社会帮扶捐赠资金1639.66万元,其中蜀山区帮扶资金1000万元,南京军区31605部队捐赠41.66万元,国元证卷公司捐赠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