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77051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第十一单元第3讲课后作业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A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C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D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答案B解析材料“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反映了智者学派的兴起适应了公民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雅典工商业发展与智者学派兴起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雅典人崇尚理性也是参与城邦民主

2、政治的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故D项错误。2(2019牡丹江一中摸底)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答案B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鼓吹个人主义,忽视道德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智者学派的活动对道德的作用,A项错误;精神生活与人口的流失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影响,排除。3(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

3、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A认为知识是人的生存之本B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C认为人们的道德水平相等D认为恶是人类的本性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人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故B项正确。A项夸大了知识的作用,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材料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不相等的,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善避恶”,D项误读材料,排除。4(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

4、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5(2018清华附中能力诊断)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腊()A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B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C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D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答案A解析

5、根据材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可知古希腊信仰与理性联系密切,故A项正确。B项与“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不符,故排除;材料未突出理性对学科发展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未涉及民主,故D项错误。6(2018福建毕业质检)普罗泰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B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C民主思想受到了遏制D传统价值观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普罗泰格拉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排斥神和自然的作用。由

6、于人们对神和自然界的崇拜,导致恐惧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普罗泰格拉被驱逐出雅典。材料中的“自然”并非自然法,故A项错误,D项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普罗泰格拉时期,民主政治处于顶峰,故C项错误。7(2019牡丹江一中摸底)“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古代希腊的思想涉及到公民民主思想,也涉及到了人文

7、主义精神,古代中国与希腊同时代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先贤关注的是如何让社会更和谐,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古代中国,B项本身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古希腊,均排除。8(2018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氛不是悲惨,而是“悲壮”。这表明()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希腊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古希腊的悲喜剧各有成就,材料不能体现悲剧的文学

8、地位,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戏剧而非古希腊英雄主义的起源,故C项错误。9(2018山东菏泽一模)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A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B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D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答案C解析材料“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说明,苏格拉底是基于人类理性所作出的判断,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中的“反思”不符,排除;材料中只讲到了苏格拉底

9、的个人想法,并未提及他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的苏格拉底之死,说明了苏格拉底宁愿赴死也不愿屈服于城邦强权,因此他不认可城邦的强权,故D项错误。10(2018黑龙江哈九中四模)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说明亚里士多德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理想与现实的

10、结合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幸福的标准取决于“品德”,不是“个人主观感受”,C项错误;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唯物论相对,材料无法体现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排除D项。11(2018天津二模)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这段话意在强调()A“人的发现”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说明“人的发现”塑造了人文精神和法治

11、意识,这段话意在强调“人的发现”的作用,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排除D项。12(2018天津和平区模拟)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带上所有人民而不是整座城市,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表明古希腊()A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B领土观念比较淡薄C高扬人文主义精神 D奉行独立自主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带上所有人民”“是他们的城邦”,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雅典直接民主制,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与古希腊人独立自主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

12、018江苏宿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材料二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格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

13、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材料三与普罗泰格拉不同,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摘编自西方科学的起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材料二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与普罗泰

14、格拉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2)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3)思想: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相同点: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点: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哲学。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中“重人”的思想得出突出人的价值;由“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

15、进行理性的思考”得出重视人的理性思考;由“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得出强调教育的作用。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和人本身几个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从材料“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中可以分析出普罗泰格拉观点的进步性。从材料“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中可以分析出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局限性。第(3)问,第一小问苏格拉底的思想,根据材料“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等信息可从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比较,相同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回答;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哲学等方面思考作答。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可称之为“德性文化”,所以,中国的“治道”特别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