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980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1(1分)(2008河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干冰升华时吸热;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煤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酒精挥发时吸热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用干冰作制冷剂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干冰升华时吸热;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

2、物理性质金刚石的硬度很大;C、用煤作燃料利用了煤的化学性质煤具有可燃性;D、用酒精擦身体降温利用了酒精的物理性质酒精挥发是吸热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2(1分)(2008河南)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应禁止使用塑料制品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判断B、根据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判断C、根据材料分

3、类知识判断D、根据塑料的用途判断解答:解:A、白色污染是指废旧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执行“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所以正确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所以正确C、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所以正确D、塑料作为合成材料,它的使用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不能禁止使用,所以错误故选D点评:“白色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指废旧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就要从收下几方面入手: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回收废弃塑料3(1分)(2011天水)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

4、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没有白烟生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没有火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是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解答: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不是固体,没有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而不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易燃烧故选C点评: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一定要用词准确,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要分析清楚,

5、象“光”和“火焰”、“烟”和“雾”等4(1分)(2008河南)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洗洁精或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以防止腐烂C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含铅物质的排放D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能源危机考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利用化学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的常识对各个选项进行探讨,其中的甲醛是有刺激性物质,是致癌物不可应用于食物中让人使用解答:解:A、用洗洁精或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日常生活常用的方法是安全的,故此选项错误B、甲醛属有毒物质,食用后对人有较大的危害,故

6、此答案正确C、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含铅物质的排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此答案错误D、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能源危机到来的有效途径,故此答案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练习,是对学生相关生活问题的渗透,属基础性识记题5(1分)(2008河南)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过滤B给液体加热C检查装置气密性D稀释浓硫酸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

7、B、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先预热,在固定加热等C、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解答:解:A、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缺少玻璃棒;故A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先预热,在固定加热,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防止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

8、,故D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液体的加热方法,注意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了解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和稀释浓硫酸的方法6(1分)(2008河南)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蔗糖固体C用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与稀硫酸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物质的鉴别、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分析:对于给定的试剂的物质鉴别题,一定要注意从给定试剂去推测可能用到的原理如用水区别硝酸铵固体和蔗糖时,很容易理解为只是借助溶解性来区分而导致下结论无法成功,其实在溶解时两者

9、的现象是不同的,因为硝酸铵溶解于水的时候需要吸收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较低,而蔗糖不会所以可以区分解答: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由于滴加肥皂水振荡后,软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多,而硬水产生泡沫较少,所以可以区分正确B、用水区别硝酸铵固体和蔗糖,因为硝酸铵溶解于水的时候需要吸收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较低,而蔗糖不会所以可以区分正确C、用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的酸碱度,进而体现酸碱性由于石灰水是碱性的,而食盐水是中性的,所以可以区分正确D、用紫色石蕊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由于石蕊是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的,而稀盐酸和稀硫酸同属于酸,无法区分错误故选D点评:在物质区分实验中一定根

10、据给定试剂去推测用到的物质的性质,从性质来分析实验的可行性和结论的可靠性7(1分)(2008河南)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B这是一种正确的闻气体气味的方法C该操作利用了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性质D研究有剧毒的气体物质时不可用此方法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图示表示的是一同学正在闻物质的气味,利用了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一观点解释相关现象解答:解: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利用的原理是微粒是在

11、不断运动的这一性质,而不是利用微粒之间存在空隙的性质故选C点评:在学会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的同时,要应该明白其中的原理8(1分)(2008河南)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元素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元素质量守恒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

12、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根据生成物CO2和H2O中C、H元素质量,可以确定可燃物中C、H元素比和原子个数比解答:解:A、生成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但是否含有O元素在此无法判断,所以,只含C、H元素的说法不正确;B、8.8gCO2中C元素质量=8.8g100%=2.4g; 5.4gH2O中H元素质量=5.4g100%=0.6g可燃物中C、H元素质量比=2.4g:0.6g=4:1,说法不正确;C、生成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可燃物中是否含O元素无法判断,所以只能说可能含O元素说法正确;D、利用原子个数比=,可求得可燃物

13、中C、H原子个数比=1:3,说法正确故选CD点评:根据元素质量比=A相对原子质量A原子个数:B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可推导出:原子个数比=9(1分)(2008河南)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氯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钠原子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图中所示钠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结构,氯原子得到电子变为稳定结构,形成化合物氯化钠解答:解:A、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

14、子,而氯原子得到电子,即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A说法错误,故A正确B、化学反应发生时分子先分解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再结合成化合物,说法正确,故B错误C、是因核外电子的得失使其变为稳定结构,则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说法正确,故C错误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法错误,故D正确故选AD点评:学生应正确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教材所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10(1分)(2008河南)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ClMgCl2+H2O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3CaO+CO2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