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853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有关“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求,特制定我省畜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一、畜牧业发展成就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五”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生产结构和优势区域布局初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现代畜牧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基本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期间的主要经济发展指标。2005年全省畜牧养殖业总产值28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2、达到20.1%;肉类总产量165.4万吨,奶类产量26.7万吨,禽蛋产量44.5万吨,畜牧业发展成就显著。1.畜牧业快速发展,成为保障城乡居民食物供应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全省畜牧产值平均每年以9.2%的速度递增,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17.4%,上升到2005年的20.1%,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肉、蛋、奶产量平均每年分别以6.0%、3.7%和19.0%的速度递增。畜产品产量的较快增长为城乡居民改善膳食结构提供了条件,畜产品已成为城乡居民食物的重要来源,畜牧业已发展成为保障城乡居民食物供应的支柱产业。2.优势特色畜产品区域初步形成,生产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实施畜牧业“西进东

3、扩战略”和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升了我省浙西、浙北等畜牧主产区的产业档次,发挥了浙东南地区资源优势,使特色畜牧业迅速发展,由此带动了全省畜牧业总量稳定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优质猪、肉禽、蛋鸭、奶牛、湖羊、兔和蜂等优势区域,以及羽绒、皮革、蜂产品等加工特色优势区,建立了一批生猪、蜂产品、兔毛和羽绒等外向型生产和加工基地, 2005年通过浙江省出口的畜产品出口额已超过19亿美元,其中羽绒、兔毛和蜂产品外销额均居全国首位。在畜牧业生产总量发展的同时,畜产品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在肉类总产量中,猪、禽和其它家畜肉产量的结构分别由2000年的79.2%、17.6%和3.1%,调整到2005年的75

4、.7%、20.1%和4.2%。 3.初步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十五”期间积极推进现代畜禽养殖方式, 畜禽养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全省出栏猪万头以上、肉鸡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分别达到107个和350个,年末存栏奶牛500头以上的奶牛场27个。全省生猪、肉禽和奶牛的规模饲养率分别达到65.0%、82.0和75.4%。畜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畜禽生态化养殖发展迅速。各地在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基础上,通过对畜禽养殖场生产设施的改造,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等工艺技术,减少了畜禽污水、污物的排放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按照

5、循环经济的理念,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环保型”等方式,对规模养殖场实施生态化改造,提高了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率。至2005年底,全省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和存栏牛30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完成了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全省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已经达到80%,生态化养殖发展迅速。畜禽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基本建立与畜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畜牧业标准体系,全省已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315个,无公害畜产品产量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30%。以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畜牧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全省拥有畜牧业龙头企业50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

6、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1家;县级以上畜牧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69个,带动13万户农户和3万余个规模养殖基地,饲养畜禽7983万头(只);初步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畜产品市场体系,45%左右的畜产品实现订单化生产。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较高,2005年生猪出栏率达到 165.9%,生产水平全国领先;成年奶牛年产奶量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湖羊产羔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长毛兔产毛量、蜂王浆产量、绍兴鸭产蛋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种质资源方面,以种猪为主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建有21个省级种畜禽繁育基地,二级以上的种畜禽场175个,年可向省内外提供种

7、猪8万多头、种禽5000万只、种兔35万只。金华两头乌、嘉兴黑猪、绍兴麻鸭、湖羊、仙居鸡、白耳黄鸡等优良地方品种得到进一步保护。种猪主要生产性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绍鸭、长毛兔、蜜蜂等种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4.饲料、兽药产业和畜禽产品加工有了长足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规模生产企业已达200多家,其中:46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了农业部的GMP验收,2005年实现饲料、兽药产值154亿元,比2000年增加1倍多。我省维生素类产品总产量4万余吨,占全国的市场份额已达60%以上,抗菌药物和驱虫药物在全国兽药原料药市场上占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原料药生产基地。肉类、皮革

8、、羽绒、兔毛、蜂制品等畜产品加工有了较快发展,2005年加工产值约达750亿元。5.动物防疫和饲料、兽药、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全省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疫情监测体系,完善了公路动物防疫监督屏障体系,初步建成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预警、监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系改革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规定,启动了市、县(市、区)两级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的改革,强化市、县(市、区)两

9、级的畜牧兽医监督管理职能,推行乡镇动物防疫检疫派驻制度。6.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有序进行。“十五”期间政府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面向社会招标研究和推广一批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畜禽良种选育、绿色畜产品生产、规模畜禽生态养殖等国内领先的畜牧兽医技术;积极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培训人员1.2万人次,其中通过职业技术鉴定合格人员1万多人;积极引导培育各类民营科研机构,为我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为适应畜牧业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需求为目标,按照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的原则,在全省有序地推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

10、社会化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7.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我省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牧业人均纯收入268.3元,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农业产业人均纯收入1248.1元的21.5%,在农业产业净收入中居第二位。农村从事畜牧业劳动力逾77万人,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对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二)“十一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我省“十五”期间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畜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时期,畜牧业的发展环境也发

11、生了深刻变化。1.有利条件畜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农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省委、省政府将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这些均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将更多地支持农业和

12、农村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覆盖农业、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这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20年来我省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年均分别以3.4%和2.4%的速度增加,但人均消费量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今后,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畜产品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城市居民也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对优质、卫生、方便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城市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

13、需求也将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对畜牧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工商企业和民营资本的不断投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我省畜牧业收入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高。同时,在农林牧渔业中,畜牧业的比较效益相对较高,工商企业投资畜牧业的资本将持续增长,将为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2.面临的不利因素“十一五”期间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存在,使我省畜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受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情频发且呈扩散之势,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等影响,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控工作任务繁重,现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

14、完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受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加剧。我省土地资源紧缺,随着各地对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畜牧业的用地空间越来越小,畜牧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部分地区畜禽养殖总量超过周边环境承载能力,畜禽粪便等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较薄弱。由于投入不足,高效、生态、集约型生产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研发能力受到比较大的制约,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培育的畜禽优良品

15、种较少,部分地方优良品种处于濒危状态;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基层科技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不稳定,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二、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目标,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深化畜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和布局,走高效生态、优质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基本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全面落实科

16、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和规模养殖业,使畜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或畜禽排泄物处理能力相适应,畜禽养殖与动物防疫、投入品和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同步发展,畜禽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饲料和兽药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2.坚持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继续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大力发展优质家禽、奶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生产;继续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战略,优化优势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畜牧业产业带和块状牧业经济,做大做强畜牧产业。3.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加快畜牧业中高效、生态、集约型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和推广,推行农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普及转化,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我省畜牧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综合竞争力。 4.坚持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