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76824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唐诗风云会到最爱是中华,近来,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社会关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其实,这些节目并不是最近开播的,不少都播出一些年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地

2、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电视剧里,抗战雷剧、谈情说爱的戏码、婆媳育儿剧、古装玄幻剧,已经开始让大家厌倦了,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综艺节目要么音乐选秀扎堆,要么明星真人秀扎堆,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也是少之又少。被乌七八糟的事物包围太久,观众势必会自发地生出一种反动。套用文青的话就是,谁的内心没有诗和远方?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一直在寻找突破口。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国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在看惯了网红脸、听多了鸡汤话的当

3、下,与其让播放平台被烂节目占据,不如用充满诗香的节目占据。这些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社会需求的转向,终于等来了更多人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莫过于古诗词。其实,传统文化的重镇在子学,在经学,在小学,但是门槛太高。而唐诗宋词,我们从小就背,接受面广。所以,传统文化节目的落脚点几乎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从传播规律出发考虑的。学数学要从一加一开始学起,学英语要从ABC开始。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百家讲坛让传统文化红火了一阵子

4、,但接下来就恢复平寂了。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没人看。这次古诗词节目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能否带动更多人去翻阅我们的文化经典?还是会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样,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这是需要继续观察和讨论的。(摘编自慕松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说明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B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是最近才开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产品供给其实一直都在持续。C近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例如充斥荧屏的一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

5、。D我国一直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使传统文化节目和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经典得到了持续地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引起“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这一论题。B文中以人们厌倦的一些电视剧和缺少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为论据,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人们文化需求被压制。C文中从国家重视、人们需求的转向、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古诗词的带动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节目成热需品的原因。D文章最后通过连续的设问,对当下火起来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具有持续性、带动性、持久性,认为还有待于继续观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6、的一项是( )A由于大家对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中国诗词大会就成了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突破口。B唐诗宋词接受面广,很多人从小就背,可见,中国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C传播要从基础开始,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古诗词鉴赏是基础,有了它,就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D百家讲坛曾让传统文化火了一阵,但之后恢复平寂,是因为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呼喊李代云出了小区门口,我和父亲来到了一个公交车的上落点。已经有好些人站在这里等车了。看见旁边站着的人在玩手机。

7、我才想起忘记带手机了。我想回家去拿手机,父亲却扬着他的手机说,我带手机了呢。这时公交车来了,我只好作罢。公交车上拥挤不堪,我和父亲一起站在了过道里的人群中。我的手机我的手机不见了!父亲忽然大声叫道。父亲是农民,长年生活在农村,很少坐公交车。他不知道公交车上小偷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父亲在公交车上疏于防范,也怪我事先没有提醒父亲在坐公交车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好随身携带的财物。这时旁边站着的人忙催促我说,快用你的手机打一下你父亲的电话,看它在哪儿响。我说,我忘记带手机了。于是有好几个人自告奋勇地拿出他们的手机,按照我说的电话号码拨过去,遗憾的是,你所拨打的用户已经关机事已至此,我只好安慰父亲说,爸爸,您

8、那个手机值不了几个钱,等下我给您买个新手机。听我这么一说,父亲才安静了下来。下了车,我和父亲朝菜市场走去,忽然,我听见有手机在唱歌儿,我转过头去,只见父亲拿着手机在接听电话。你别催我回家,我好不容易才进一次城,我还要在儿子家多玩几天呢!父亲对着手机大声说。电话是母亲从乡下打来的。我禁不住目瞪口呆,盯着父亲手中的手机“啊”了一声。像被人莫明其妙地击了一拳,半天没有缓过神来。挂了电话,父亲嘿嘿地笑着对我说,你别大惊小怪,我的手机找到了呢!我说,在哪儿找到的?父亲不回答,一个人朝前走了。菜市场里人来人往,闹哄哄的。父亲说,今天菜市场里怎么这么多人啊?我说,今天是星期天,所以人多。父亲拍着脑袋说,你看

9、看我这个记性,连啥日子都忘记了,人老了,越来越糊涂了哟。父亲满头白发,以前挺直的腰已经有些佝偻了,父亲确实老了。有时糊涂一下也很正常。买了菜,我和父亲从菜市场里往外走时,父亲忽然举起一张二十块钱的纸币朝周围的人大声问道,喂,各位老乡们,你们谁丢钱了?我捡到二十块钱呢!父亲声若洪钟,周围的人都站住了。父亲在搞什么名堂呢?父亲刚才糊涂了一回,现在又糊涂,我觉得父亲有些不对劲儿因为父亲走在我前面,我一直盯着他,他明明没有捡到钱嘛父亲像个耍猴戏的人,大家看稀奇地望着他。我说,爸爸,我们回家,回家,别在这里捣乱。我硬拉着父亲走了。这是谁的钱啊?父亲举着手中的钱晃动着,走出了菜市场,父亲才停止大声嚷嚷。晚

10、上睡觉时,我把白天父亲跟着我去菜市场的所作所为讲给妻子听了。妻子沉思片刻,分析说,爸爸的手机明明没有丢,却说丢了;爸爸明明没有捡到钱,却说捡到钱了。从爸爸的这些行为来看,他有可能是得了老年痴呆症,糊涂了老公,你不是有个姓邓的同学是县人民医院著名的脑科医生吗?我们明天就带爸爸去他那儿检查一下。老年人得了这种病,得趁早治疗。第二天,我和妻子把父亲骗到了县人民医院,邓同学很热情,他仔细地为父亲检查了身体。趁父亲去上厕所的时候,我问邓同学,我爸爸的病严重吗?邓同学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你父亲的老老年痴呆症还还不是很严重。你们神神叨叨的,谁得了老年痴呆症啊?父亲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

11、所措。父亲说,在公交车上,我看见有小偷在偷别人的手机,我没有能力抓住小偷,我又想保护大家,只好大声叫唤我的手机不见了;在菜市场里,我看见有小偷在偷别人的钱,我就大声叫唤我捡到钱了我以此提醒了大家,小偷就没得逞了我知道,我的呼喊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那种情况下,呼喊总比沉默强,呼喊也是一种让坏人闻风丧胆的武器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公交车上父亲“丢”了手机,旁边的人让“我”给父亲打电话,“我”说“我忘记带手机了”,“我”的这句话与文章首段相呼应。B父亲说“丢”了手机,“我”没发现他找回,他却跟母亲通电话了;“我”没发现他

12、“捡”到钱,他却喊谁“丢”了钱;“我”感觉父亲“糊涂”了。C“我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是因为“我”和同学正私下讨论父亲的“老年痴呆症”,父亲却忽然出现并听见了“我们”的谈话。D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本文在正面描写父亲这一人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5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6小说以父亲说出真相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

13、,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

14、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醮,jio,古时称妇女出嫁。烝烝,zhng,淳厚。谯周:人名。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15、分)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