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6774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部编版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共18张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实验物理学家。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格物致知: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现代汉语词典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肇(zho) 埋没(m) 瞭望(lio) 缅怀(min) 肇(zho) 不知所措(cu) 彷徨(png hung),读一读,写一

2、写,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读一读,记一记,阅读课文,思考: 1. 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议论文三要素之一中心论点),精读课文,小组研讨: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格物致知有什么意义?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 (3)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3、有何现实意义?,(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格物致知有什么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样?),不,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3)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

4、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第一,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格物致知”的现实意义,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你能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提供几个正面事例吗?,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来捕捉雷电;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 莱特兄弟的试飞实验; 爱迪生的电灯实验 ,一次次的实验带来了一次次的发明创新。,要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就要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要培养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 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在自己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