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6719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价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B/T 200720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2011-发布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技术指南Guidelin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osmetic Raw Materials(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1年3月)GB/T 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CS 11.020C511GB/T 2011前 言 为有效实施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的一般性原则、技术及要求。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201年月日起实施

2、。 本标准由单位解释I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技术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的术语、一般性原则、技术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终产品中由原料或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杂质的风险评估。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化妆品原料 cosmetic raw material生产化妆品过程中所使用的基质和辅助原料。2.2 危害hazard某种物质对机体引起的有害作用。2.3 风险risk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一因素对机体、系统或(亚)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及特征。2.4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系统性科学地分析因接触危害因素或条件而引起的对健康有害作用

3、的过程。包括危害识别、计量-反应关系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2.5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即定量构效关系,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手段定量研究化学物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2.6 剂量dose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消化道、粘膜、皮肤等)接触可供吸收的量(应用剂量),以mg/kg体重或mg/m3(吸入途径)表示。2.7 阈剂量threshold dose化学物开始产生毒效应的剂量,低于阈剂量时效应不发生,达到阈剂量时效应将发生。2.8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水平no observed

4、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2.9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L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损害的最低剂量或浓度。2.10 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 BMD在基线水平基础上,引起特定外加风险发生的剂量95%可信限的下限值。基准剂量值可利用PROAST 和BMDS 等软件获得。2.11 有阈值化学物threshold compounds 指已知或假设在一定的

5、暴露剂量以下,对动物或人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化合物,包括非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的致癌物。2.12 无阈值化学物non-threshold compounds 指遗传毒性的致癌物,是已知或假设其作用是无阈的,即大于零的所有剂量都可以诱导出致癌反应的化合物。2.13 全身暴露量systemic exposure dosage, SED经口或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到达靶器官的预计量。以mg/kg.d表示。2.14 安全系数margin of safety, MOS从合适的试验得到的实验性NOAEL除以可能的全身暴露量。2.15 可接受风险度acceptable risk 指为社会公认并能为公众接受的不良健

6、康效应的风险概率,通常为10-6,可因时间、地点、条件和公众的接受能力而不同。2.16 T25指在对自发突变进行校正后,某种动物某部位有25%的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剂量。可由慢性毒性/致癌性试验得出。3 风险评估所需资料3.1 化妆品原料的理化性质资料3.1.1 原料的名称:包括通用名、别名、商品名、INCI名、CAS号或EINCES号等3.1.2 原料的物理性状:如固体、液体、挥发性气体及其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燃点等。3.1.3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及分子量:对于不能确定其结构式的原料,应提供充分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过程中所用物质以得到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果和特性。3.1.4 纯度:应明确原料的纯度

7、以及纯度测定的方法。如原料中含有杂质或残留物。应提供原料中所含有的杂质/残留物的浓度或含量或提供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3.1.5 溶解性:水溶性、脂溶性以及溶剂种类等。3.1.6 脂水分配系数:(Log Pow)3.1.7 其他理化性质:如比重、闪点、pk值等;对于紫外线吸收剂还应提供紫外线吸收的波长及紫外吸收光谱。3.1.8 原料拟在化妆品中应用情况相关资料:包括该原料拟用或已用于化妆品中的使用目的或功效、化妆品中拟或已使用的最高浓度等。3.1.9 复配原料相关资料:应提供所有成分的含量配比资料,包括主要成分,防腐剂,抗氧化剂,螯合剂,缓冲剂,溶剂,其他添加剂以及可能带入的污染物等。3.1.1

8、0 矿物来源原料相关资料:包括起始材料,加工过程,组成成分的特性、物理和化学规格,微生物数量,防腐剂和/或其他添加剂等。3.1.11 植物来源的原料相关资料:包括植物的普通名称,植物的学名(属名和种名),原料使用的植物的部位(如叶、花、果等),原料制剂的种类(提取液、汁、油等),加工和纯化过程等,如果是提取液,还应说明包含的溶剂和有效成分的含量。3.1.12 动物来源原料相关资料:包括来源动物的名称,原料所使用动物的器官或部位,加工过程,所含溶剂和稀释液等。3.1.13 生物工程来源原料相关资料:应提供制备过程,所用微生物的种类,毒性,及可能产生的毒素或污染等。3.2 毒理学资料3.2.1 急

9、性毒性试验资料: 包括急性经口和/或经皮和/或吸入毒性试验资料等。可根据原料的用途及可能的暴露途径提供相应毒性资料。3.2.2 刺激性/腐蚀性试验资料:包括一次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和/或多次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等。3.2.3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资料:包括局部封闭涂皮试验或豚鼠最大值试验资料,也可提供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资料。3.2.4 致突变试验资料: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资料。3.2.5 重复染毒试验资料:包括28天或90天或24个月经口或经皮重复染毒试验资料等。可根据原料的用途及可能的暴露途径提供相应毒性资料。3.2.6 发育及生殖毒性资

10、料:包括致畸试验、两代生殖毒性试验等。3.2.7 致癌性试验资料:如慢性毒性/致癌性综合试验等。3.2.8 光诱导的毒性资料:如光毒性试验、光致敏性试验资料等。3.2.9 透皮吸收试验资料:应提供原料的透皮吸收试验资料。对于聚合物,如果其分子量超过1000,该部分资料可免于提供。3.2.10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资料:必要时应提供原料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资料。3.2.11 其它毒理学试验资料:必要时可提供其它有助于表明原料毒性的毒理学试验资料如QSAR资料等。3.3 人体安全性资料3.3.1 人体安全性试验资料包括人体斑贴试验、人体试用试验资料等。3.3.2 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11、、人群监测以及临床不良事件报告、事故报告等相关资料。4 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程序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由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剂量-反应关系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和风险表征(risk characterization)四部分组成。4.1 危害识别根据待评估化妆品原料的理化性质、毒理学试验数据、人体安全性试验资料、QSAR资料及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判定该原料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潜力。4.1.1 健康危害效应分类健康危害效应主要包括:a) 急性毒性:包括经口、经皮或吸入后产生的急性毒性效

12、应。b) 刺激性:包括皮肤刺激性和眼刺激性效应。c) 致敏性:主要为皮肤致敏性。d) 光毒性:包括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光毒性和光敏性效应。e)致突变性: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效应等。f)慢性毒性:包括长期暴露后对组织和靶器官所产生的功能和/或器质性改变。g)发育和生殖毒性:包括引起胎儿发育畸形的改变等。h)致癌性;包括所发生肿瘤的类型、部位、发生率等。4.1.2 危害识别的判定a)危害识别主要根据原料的毒理学试验结果来判定。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或国际上通用的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判定原则对化妆品原料的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皮肤过敏性、致突变性、慢性毒性、致畸

13、性、致癌性等毒性特征进行判定,确定该原料的主要毒性特征及程度。b)根据所提供的化妆品原料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监测以及临床不良事件报告等相关资料,判定该原料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效应;c) 根据原料的结构特征、生物学特性或根据原料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该原料的毒性特点,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等进行预测。 d) 在对原料的危害识别进行判定时,还应考虑到原料的纯度和稳定性、其可能与化妆品终产品中其它组分发生的反应、以及透皮吸收的能力等,同时还应考虑到原料中的杂质或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带入原料中的成分的毒性等。e)对于复合性原料,应对其中所有组分

14、的危害效应进行识别。4.2 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用于确定原料的毒性反应与暴露剂量之间的关系。有阈值化合物和无阈值化合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估采取以下不同的方式进行。4.2.1 有阈值化妆品原料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估a)确定原料的NOAEL值。根据重复染毒试验结果,确定该原料未见毒副作用的剂量(NOAEL)。b)如重复染毒性试验未确定该原料的未见毒副作用的最高剂量(NOAEL),也可以通过确定其可见毒副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或基准剂量(BMD)进行剂量-反应关系评估。4.2.2 无阈值化妆品原料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对于无阈值化妆品原料的致癌性,可通过剂量描述参数T25的确定来进

15、行剂量-反应关系评估。4.3 暴露评估指通过对化妆品原料暴露于人体的部位、强度、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等的评估,确定其暴露水平,即SED。SED可以根据化妆品使用面积或化妆品使用量来计算。4.3.1 暴露评估应考虑的影响因素a) 原料拟用于化妆品中的类别。b)暴露部位或途径:皮肤、粘膜暴露,以及可能的吸入暴露。c)暴露频率:包括间隔使用抑或每天使用、每天使用的次数等。d)暴露持续时间:包括驻留抑或用后清洗等。e)暴露量:包括每次使用量及使用总量等。f)原料的透皮吸收率。g)暴露对象的特殊性:如婴幼儿、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h)其它因素:如误用或意外情况下的暴露等。4.3.2 全身暴露量(SED)的计算:a) 根据化妆品原料的使用面积,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SED:全身暴露量,单位mg/kgd。D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