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76710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度芜湖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7单选 8-12多选 12*4)1.下列关于摩擦力理解的四句话中正确的个数是(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武警战士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他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图中滑块A沿着粗糙的竖直木板向下运动时,A不受摩擦力作用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D【解析】【详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故正确;静摩擦力只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受静摩擦力的物体可以

2、静止也可以运动,运动的物体若与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同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会产生静摩擦力,故正确;武警战士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故正确;滑块A沿着粗糙的竖直木板向下运动时,滑块A与墙面无挤压,滑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故正确;所以正确的个数是4个,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关键是需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挤压,粗糙表面;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

3、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科学假说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推理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答案】A【解析】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

4、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说法错误;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说法正确;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推理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C说法正确;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故D说法正确。所以选A。3.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几种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

5、为零C.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D. 物体的速度变化而速率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故A可能出现;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例如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故B可能出现;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方向始终不变,速度一定发生改变,故C不可能出现;D、物体的速度变化而速率不变,例如匀速圆周运动,故D可能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故选C。【点睛】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方向始终不变,速度一定发生改变;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变化而速率不变。4.一质点以大小为V

6、0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的速度大小变为3V0时,通过的位移是S,所用的时间是t,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s/(t2) B. 3s/(2t2) C. 4s/(t2) D. 8s/(t2)【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得,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联立解得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 1:4:9 1:2:3 B. 1:8:27 1:4:9 C. 1:2:3 1:1:1 D. 1:3:

7、5 1:2: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可得:,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三段大小之比为:,B对。考点: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平均速度。【名师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三个基本公式vv0at,xv0tat2,v2v2ax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2方法技巧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首先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6.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 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L1,BC=L2,且物体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求得

8、CD的距离B. 可以求得OA的距离C. 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D. 可以求得从A到B的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设从A到B的时间为,由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由于平均速度公式可得,根据速度位移可得OB的距离为,解得OA的距离,因为不知道AB、BC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因为不知道CD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得CD的距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时间为t,即可表示出B点的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求出B点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出OA的距离。7.甲同学站在三楼阳台上,同时以V0的速率抛出两

9、个小球,其中一个球竖直上抛,另一个球竖直下抛,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t1,乙同学站在六楼阳台上,以同样的方式抛出两个小球,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t2,丙同学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用手拿着绳子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释放小球,使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3,如果丁同学站在六层楼的阳台上,同样的方法释放小球,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t4,不计空气阻力,几个时间差相比较( )A. t1小于t2 B. t1大于t2 C. t3小于t4 D. t3大于t4【答案】D【解析】【详解】AB、设高度为h,竖直上抛经历的时间为,竖直下抛,由两个式子相减得,解得时间差为一个定值,与

10、高度无关,故A、B错误;CD、设细线的长度为L,第一个小球着地后,另一个小球运动的位移为L,在L内运行的时间,即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第一个球着地的速度为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内的初速度,高度越高,落地的速度越大,则可知高度越高,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内的初速度越大,根据,初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所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一个球竖直上抛,另一个球竖直下抛,将竖直上抛运动按照时间段分解为竖直上抛到落回抛出点和接下来的竖直下抛过程,故两个小球的时间差为为一个定值,与高度无关;不论放在三楼阳台释放还是放在六楼阳台释放,一球落地后,另一球运动的位移相等,根据,求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的变化;8.

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s-4s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减速直线运动B. 0-2s内和4-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C. t=2s,甲乙相遇D. 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答案】BCD【解析】【详解】A、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而2s-4s甲为匀速直线运动;2s-3s内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3s-4s内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内与 内,甲的两段图象平行,速度等大同向, 内与内,乙的两段图象平行,加

12、速度等大同向,故B正确;C、甲在2s末位移为4s,而乙的位移为,甲乙相遇,故C正确;D、甲前2s内路程为4m,第3s内路程为4m,第4s内路程为4m,最后2s路程为4m,总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故D正确;故选BCD。【点睛】位移-时间图象斜率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位移判断物体是否回到出发点,位移图象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求出路程,速度图象根据“面积”求出位移。9.如下图甲所示,质量为lkg的物体在恒定外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其初速度v0,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4。则下列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取初

13、速度方向为正方向)(g=10m/s2)()【答案】BD【解析】物体速度减速为零时,可能静止也可能反向运动,符合条件的为BD两个选项。10.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1m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该车刹车后第1个2s内的位移是32m,第3个2s内的位移是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B.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20m/sC.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D.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2【答案】BC【解析】【详解】BCD、根据得:,根据得初

14、速度为: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可知汽车在6s前速度减为零;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1,根据得,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采用逆向思维,第3个2s内的位移:,联立解得,初速度,故B、C正确,D错误;A、汽车刹车到停止的距离,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故A错误;故选BC。【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运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判断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出物体在6s前已经停止,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距离,判断甲车是否撞上乙车。11.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

15、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15 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B. 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 m/s【答案】AB【解析】A、汽车在内的位移是: ,由,代入数据 ,解得:,故A正确;B、由 ,即:,解得:,故B正确;C、汽车从第1根到第7根电线杆的时间是,则: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用的时间: ,故C错误;D、汽车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速度时间关系公式以及位移速度关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1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