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470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于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本专业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西南地区已具有良好声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广西和东盟合作组织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特色,重点发展三个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四种能力,形成“1234” 的旅游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校、政、企、研结合办学特色,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广西、西南民族地区乃至东盟国家输送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经过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一些成绩,标

2、志性成果有:国家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旅游管理科学实验中心(2008);自治区级旅游管理优质专业(2006);自治区级旅游管理重点建设学科(2007);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旅游市场学(2009);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旅游市场学(2007)、旅游规划(2008)、生态旅游(2009)、饭店管理(2010);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广西高等学校特色课程旅游市场学、旅游规划(2011);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试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2011)。现对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分如下四方面进行总结:一、项目的实施基本情况(一)组织机构建设实行学校、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的三级管理的制度安排,实行专

3、业建设负责人与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建立专门机构和组织工作团队,明确各细分专业方向及相应教研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在特色专业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学校成立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建设全过程实施指导和监控。学校教务处负责特色专业的申报、立项与教学质量监控。旅游学院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与日常教学管理,教育评估办负责专业质量保障及学生评教,网络中心负责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专业发展涉及到的四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验室项目、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等以及教学团队均有明确任务和责任。(二)配套政策文件国家层面: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4、工程的意见等文件。自治区层面:关于实施广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开展自治区级普通本科教育精品课程检查及国家精品课程推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学校层面: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桂林理工大学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立项评选的通知、桂林工学院本科重点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桂林工学院2006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实施专业教育教学评估,对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进行年度检查,对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学校年度评价。在建设期内,学校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特色专业建设

5、点的建设。旅游学院层面:对于申报成功的与专业建设相关的各类项目,项目负责人待遇等同获得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给予建设团队奖励,在课程建设、教师进修、晋职、岗位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年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根据教育厅与学校要求,学院还进一步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学院定期自查,确保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并达到既定目标。总体上,我校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学校与系院四个层面上下联合,统一行动的政策支持措施。(三)实施程序与措施1、第一步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做全面调查研究。第二步分析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制订全面的、详细

6、的建设计划。第三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体系、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人材培养与储备等方面的建设。2、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的措施:(1)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如定期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采用“平台+模块”的套餐式课程结构组织教学,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习题和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借助信息资源、突出多媒体教学优势,强化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的措施:(1)增设实习合作单位:如,广泛开展与东南亚国家旅游企业的合作;(2)

7、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如,围绕本专业建设重点发展的三个专业方向全面开展实习基地建设。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措施:(1)多渠道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推进“双师型”人才建设:通过“内引外联”、“联合培养”、“借用外脑”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2)建立学科带头人责任制,推进教师梯队建设:如发挥教学带头人作用,老中青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攻读博士学位、获取高等级资格从业证书等。(3)开展丰富的学术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并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四

8、)建设情况1、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现有专业教师40人。职称结构:教授6名,占教师总数的15;副教授教13名,占32.5;讲师21名,占52.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2530%;学位结构:博士学位11名,占教师总数的27.5;硕士学位26名,占65。国内外进修及交流:已派出8人次到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及国内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进行访问学习,参加国内、国际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30多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16人次,外聘教师与客座教授28人。专业教师中有8人具有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3人获得星级饭店评定员资格,3人为广西区景区评定委员会委员。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报考博士学位

9、,每年都有1-2名教师按照规划攻读学位。每年有计划地派出l-2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目前已初步形成旅游规划、民族旅游和生态旅游3个科研团队方向。2、课程建设情况(1)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专业建设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系列化。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见表1),全面推动核心课程群的精品化。表1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获得时间负责人1旅游市场2006年程道品2旅游规划2008年吴忠军3生态旅游2009年王金叶4饭店管理2010年程道品(2)教材立项情况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材立项共8项,见表2。表

10、2旅游学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材立项一览表(校级)时间名称负责人“十一五”规划立项教材旅游市场学程道品森林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王力峰旅游规划吴忠军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吴忠军中外民俗吴忠军观赏动物概论王玉翠“十二五”规划立项教材旅游概论程道品旅游经济学黄月玲(3)出版教材与教材获奖情况建设期间,积极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与教材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出版相关专著、教材逾20部(见表3、表4),其中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2003年出版,2006年获奖)、中外民俗荣获第二届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同时,程道品教授担任了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委会主任。逐步实现专业主干核心课

11、程的自编化工作。表3“十一五”期间旅游学院教师出版的教材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1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程道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王力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旅游学概论程道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中外民俗吴忠军 杨艺5旅游资源经济学吴郭泉 王艳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6旅游市场营销张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现代礼仪教程邓自新8旅游市场营销学程道品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生态旅游学王金叶10休闲学王力峰11民俗旅游学概论梁福兴12旅游信息系统夏琛珍13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王华、黄燕玲14旅游规划吴忠军表4 “十一五”期间旅游学院教师出版的专

12、著及系列图书一览表序号专著名称作者出版社时间1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 程道品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2广西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 程道品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3广西百色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吴郭泉4民族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吴忠军5童话世界-中国国家森林公园 李海防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6绿色家园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区 滕汉书7地球的烙印-中国的地质公园 张 珺8岁月的痕迹-中国世界遗产 杨 艺9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程道品、王金叶、郑文俊科学出版社 200810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王金叶(4)多媒体课件获奖数,清单、奖励等级旅游市场学多媒体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

13、奖。(5)课程建设相关教研项目立项及论文发表数建设至今,承担自治区级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6项,自治区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项,专业教师多次获得自治区教育技术大赛二、三等奖,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四十余篇。3、教学示范中心与实验室建设情况2007年建设前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实验室面积1197 M2,仪器设备348台,总价值135万元;2007年成功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目前已陆续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模拟操作实验室、导游虚拟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与景观模拟设计实验室,民族旅游实验室、旅游管理案例实验室、森林游憩与生态实验室等6个功能实验室,

14、实验室总面积达2408 M2,仪器总价值305万元,现已成为为学校第二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成效与基本经验依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09-2010,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2010年的排名情况为36位,4(全国408所本科院校开办此专业),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全国排名第9位,等级为A。(一)建设成效旅游管理专业在打造特色专业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所有专业教师均参与到专业建设过程当中,建设成果已经在国内同类院校、旅游企事业单位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1、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以来,本专业教师连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6项、国家自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

15、目1项等高级别项目,这些课题密切结合核心课程的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本专业拥有省级“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1人。2、精品课程起到良好的推广示范效应本专业先后建设4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立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实习大纲与指导书、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库、网络共享资源等,实现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尤其是旅游市场学先后已有5000多人次访问了该课程网站。3、专业教材在全国影响较大结合教师近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与实践,编写特色教材,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旅游规划、旅游学概论等教材,已经被多次重印。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选用我院教师主编教材(包括规划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