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250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律疏义典章制度文献篇一:政书中文工具书使用政 书一、政书的定义政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典章制度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以便查考的工具书。简言之,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 司马迁史记的“八书”首次记述典章制度,班固汉书将“八书”改写为“十志”,後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二、政书的类型通 史 式 政 书 断 代 式 政 书 汇 编 式 政 书 专 类 式 政 书1、通史式政书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是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记载的,以十通、历代兵制 营造法式为代表。2、断代式政书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又称为“会要” 。如唐会要、五代会要、

2、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秦会要等 。3、汇编式政书(历朝会典、会要) 是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政书如大明会典、大清会典等 。4、专类式政书 是专门记载某一方面制度的政书。 如:唐律疏义、大清律例等。三、政 书 举 例宗、代宗时期之事。是一部记述古代经济制度沿革的史书。通典九门食货 十二卷 选举 六卷 职官 二十二卷 礼一百卷(前代六十五,唐代三十五) 乐 七卷刑(分为二)甲兵 十五卷 五刑 八卷 州郡 十四卷 边防 十六卷(周边诸少数民族及外国传) 通典-九门 食货门 第一 田制上 第二 田制下 水利田 屯田 第三 乡党 土断 版籍并附第四 税赋上 第五 税赋中 第六

3、税赋下 第七 户口 丁中 第八 钱币上 第九 钱币下 第十 漕运 盐铁 第十一 鬻爵 榷酤 算缗 杂税 平准 均输附 第十二 轻重通志二百卷南宋郑樵撰。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礼、乐、刑、政引而至唐),是综合历代史料而成的通史。 门类本纪 十八卷皇后列传 二卷年谱 四卷略 五十一卷列传 一百二十五卷二十略氏族 六 六书 五七音 二天文 二 地理 一都邑 一礼 四 谥一器服 二乐 二 职官 七选举 二刑法 一食货二 艺文八校雠 一 图谱一 金石一灾祚 一 草木昆虫 二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 元马端临撰,记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文献通考门类田赋 七 钱币 二 户口 二职役 二 征榷 六 市籴 二土贡

4、 一 国用 五 选举 十二学校 七 职官 二十一 郊社 二十三宗庙 十五王礼 二十二 乐 二十一兵 十三 刑 十二经籍 七十六帝系 十 封建 十八 象纬十七物异 二十舆地 九 四裔二十五2、历朝会要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五百一十四目。五代会要三十卷,宋王溥撰,二百八十目。宋会要辑稿二百册,清徐松辑自永乐大典,分七十类。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合称“两汉会要”,均为南宋徐天麟撰。两书立十五门。三国会要二十二卷,清杨晨撰,分十五门,九十六子目。明会要八十卷,清龙文彬撰,分十五门,四百九十八子目。其他元典章附新集,分十门 ,三百七十三子目。唐律疏义三十卷,唐长孙无忌撰。大清律例四十七卷。营

5、造法式三十四卷,北宋李诚撰。通典-“食货门”乡党: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土断: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江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东晋哀帝时,桓温推行土断法,裁并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版籍:登记户口、土地的薄册。泛指领土、疆域。丁中:古代课税,征徭役,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丁中为其中主要两类。此制始于北齐。历代迭有变更。漕运:中国古代对水路运输的称呼。中国历代对地方政府将所征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

6、指定地点的水路运输的称呼。始于秦始皇。辛亥革命后,漕运的粮食都改征货币,漕运废除。榷酤:亦作“榷沽”。汉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天汉三年,始榷酒酤,垄断酒的产销。后历代沿之,或由政府设店专卖;或对酤户及酤肆加征酒税;或将榷酒钱匀配,按亩征收,等等,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算缗:古时税收的一种。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征的赋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缗钱为计税单位。平准: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汉承秦制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掌管平准之事。 均输: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

7、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轻重: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有轻重篇论述最详。清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通志-二十略校雠学 研究中国古代整理文献的方法的学科。校雠本为比勘校对之意:“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为雠。”先秦古籍中便有有关校雠的记载。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在整理皇家藏书的校雠实践中,第一次归纳总结了校雠规程。宋代以前所说的校雠,主要是以勘定传本、审定篇次、校正文字为内容的工作方法,它依附于经书章名注疏而存在。至宋代,一方面校雠工作开始向理论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独立完整的专书校勘著作与总结归纳校勘原则、通例的著作,另

8、一方面,郑樵的通志校雠略将校雠的内容拓展为论述收藏整理、经营管理图书的理论与方法,奠定了传统校雠学的基础。至清代,伴随着对传统典籍的大规模清理总结,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诂为基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特色,包括目录、版本、校勘在内的校雠学学科体系,它涉及了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史实考订、古籍分类、目录编纂、内容提要等古籍整理工作的几乎所有环节与方面。近代以来,校雠学中的目录、版本、校勘等内容又走向分化与独立。本纪 十八卷皇后列传 二卷 年谱 四卷 略 五十一卷列传 一百二十五卷二十略氏族 六六书 五七音 二天文 二地理 一都邑 一礼四谥一器服 二乐二职官 七选举 二刑法 一食货 二艺文 八

9、校雠 一图谱 一金石 一灾祚 一草木昆虫 二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记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田赋 七钱币 二户口 二职役 二征榷 六市籴 二土贡 一国用 五选举 十二学校 七职官 二十一 郊社 二十三宗庙 十五 王礼 二十二 乐二十一兵十三 刑十二 经籍 七十六帝系 十封建 十八 象纬 十七物异 二十 舆地 九四裔 二十五历朝会要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五百一十四目。 五代会要三十卷,宋王溥撰,二百八十目。 宋会要辑稿二百册,清徐松辑自永乐大典,分七十类。 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合称“两汉会要”,均为南宋徐天麟撰。两书各立十五门。 三国会要二十二卷,清杨晨撰,分十五门,

10、九十六子目。 明会要八十卷,清龙文彬撰,分十五门,四百九十八子目。其他元典章附新集,分十门,三百七十三子目。 唐律疏义三十卷,唐长孙无忌撰。大清律例四十七卷。营造法式,三十四卷,北宋李诚撰。篇二:中国法制史考试篇三:政书和类书政书一、政书的定义政书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 人称典制体史书,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简言之,政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典章制度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以便查考的工具书。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司马迁史记的“八书”首次记述典章制度,班固汉书将“八书”改写为“十志”,後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

11、度。 最早创造政书这种体裁是唐代刘秩所编的政典。杜佑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扩大, 编成通典。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政书著作, 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政书。但“政书”之名, 出现较晚,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总目, 仿明代钱溥的秘阁书目,在史部设置了“ 政书类”,“政书” 这个名称才正式见于典籍。二、政书的类型1、通史式政书2、断代式政书3、汇编式政书4、专类式政书1、通史式政书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是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记载的,以十通、历代兵制营造法式为代表。2、断代式政书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又称为“会要” 。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秦会要等 。3、汇编式政书

12、(历朝会典、会要)是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政书,如大明会典、大清会典等 。4、专类式政书是专门记载某一方面制度的政书。 如:唐律疏义、大清律例等。类书一、类书的定义类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式的工具书。其内容范围几乎无所不包,广泛辑录诗文词语、人物典故、名物史实、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中国古代类书编撰历经了三国魏至隋代的萌芽与初始时期、唐至元代的发展与成熟时期、明至清代中叶的繁荣与鼎盛时期、清末的衰落与消亡时期等四个阶段, 大约跨越1500 年上下。从晋荀勖中经新簿 至清四库全书总目,见诸历代书目著录的类书有700 余种之

13、多, 而现存的不过三百种上下。类书不仅是了解古代知识全貌的工具,而且也是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薮。二、类书的特点:1、 原文摘取 :部分文献保持完整,引文明确。2、 分类编排 :文献的再xx,分类体系严密。3、包罗百科 :资料网络恢弘,有专门类书和综合之别。三、类书编撰目的: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书籍逐渐增多的时候, 一个人不可能遍读天下书,客观上需要将一种或多种文献资料分门别类地抄纂在一起, 以利于检寻和阅览。特别是那些偏好附庸风雅、喜与文人学士品文赋诗的最高统治者, 为着要掌握很多的文献资料,以便取用自如,必须有一部类辑群书的简要本子,这便出现了类书。四、类书的起源:稽类书之缘起, 所从远矣。中国的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 而在这之前已出现的训诂词典尔雅, 虽然主要是为了解说经书中的语词训诂而作,并非类书,但其分类编次内容的体例,开创了后代类书之先河。宋代王应麟在玉海中说:“类书之书,始于皇览”。 类事,是我国古代早期对类书的称呼,旧唐书.经籍志有“类事类”,著录类书二十二部。新唐书.艺文志改为“类书类”,相沿至今。王应麟认为皇览是第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三陆楫三今说海提要云:“考割裂古书,分隶门目者,始魏缪袭、王象之皇览”。孙冯翼问经堂丛书辑本皇览序云:“其书采集经传,以类相从,实为类书之权舆”。此外如清代学者邵晋涵、章学诚等都主张此说。五、类书举要:1、北堂书钞是虞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