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157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高等学校校(院)长咨询会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几点思考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张方明去年年底,按照国务院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通过严格评审,选出了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院校,我院名列其中。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院上下非常艰苦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标志着我院站上了一个全新的、更好更快发展的平台。现在,我们思考、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地完成国家示范性建设任务;如何通过示范性建设带动、辐射、引领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

2、,使我省高等教育形成类型有别、重点突出、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如何更好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为实现“工业强省”做出更大贡献?下面,就示范性建设的一些情况、我们的工作思路与大家进行交流。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榜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项计划旨在建成一批中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凝聚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共识,优化高职教育的

3、改革发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引领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周济部长强调,“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就是国家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通过示范性院校建设,将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特别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发挥积极的楷模作用,总结出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改革和发展,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如同本科院校的“211工程”, 必将产生一系列重大效

4、应。一是“促进效应”,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将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二是“提升效应”,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可以有效强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实现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选择。三是“引领效应”,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引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快速发展,实现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四是“驱动效应”,通过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新格局,促进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能力的普遍增强,加快高等职业教

5、育发展。五是“品牌效应”,通过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领先团队和特色模式,树立高职教育的品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二、示范性院校的遴选程序和要求2006年11月3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同时公布了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申报评选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根据意见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将分三年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按院校数和在校生规模各省份每年推荐12所高职高专院校参加评审。

6、参加评审的院校应达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等“五个领先”,具有良好的建设环境,特别是地方政府和院校举办方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应达到建设计划的要求,并列入年度预算,能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6年-2010年实施,按年度、分地区分批推进,稳步发展。中央财政对入选示范院校实行经费一次确定、三年到位,项目逐年考核、适时调整的做法。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院校,终止立项和支持。中央财政预留部分资金,对项目执行情况好的院校实行奖励。申报评审程序包括预审、论证、推荐、评审、公示和公布结果六个环节。各地省级(兵团)教育、财政部门组

7、织项目的申报,并对申报院校进行预审、论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通过预审、论证的院校,填写建设项目推荐书并上报教育部和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答辩、评审工作。教育部、财政部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最后确定并公布2006年度立项建设院校名单,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我院在去年下半年就组织人员开始了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通知公布后我院示范性院校申报工作全面展开。我院的申报工作始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教育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在对我院申报材料进行了预审、论证后,同意我院参加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评审,并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随后我院编制了示范性建设方案,填写了建设项目推荐书。学院将这些材料连同

8、相关的附件材料按时上报了教育部和财政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了80所高职高专院校申报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经过教育部、财政部严格的资格审查后,遴选出45所院校参加评审。2006年12月2日至5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组织了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评审答辩。为检验院校长领导能力,要求各院校长作为主答辩人参加陈述答辩,否则取消评审资格。我院答辩小组精心准备陈述词和答辩内容,反复演练。在陈述答辩中充分体现了学院领导班子所具有的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体现了善于沟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体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体现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充满激

9、情的陈述和认识深刻到位的答辩,给答辩组领导、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赢得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2006年12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2006年立项建设的28所示范性院校名单,我院从45所评审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重点建设的28所示范性院校之一。三、我院三年建设期内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建设目标在三年建设期内,我院将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近亿元,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课程建设方面,建设3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82门工学结合课程、8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编写35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行业规划教材,编写

10、54本实验实训讲义和职业技能培训讲义,制作完成51门多媒体课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新增30名专业带头人,使专业带头人总数达到80人,实现30个重点建设专业中每个专业有23名专业带头人的目标;新增60名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总数达到159人;新增60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总数达到258人,新增184名外聘兼职教师,使外聘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08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整合5400平方米第一工业中心(石油化工技术中心),新建9800平方米的第二工业中心(机械装备技术中心)和8500平方米的第三工业中心(自动控制技术中心)。新建和改扩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成39个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和101个校

11、内实训室,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0;新增29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80个,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达到93,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数达到35个,“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1,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93以上。专业建设方面,按照专业设置、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资源共享、示范引领等指标要求,我院将使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炼油技术4个专业达到全国一流;使地方配套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重点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市场营销5个专业达到西部领先、全国先进;使上述9个专业带动和辐射的21

12、个专业达到省内一流、西部先进。社会服务方面,继续完善现有的继续教育学院、西固社区学院、甘肃工业技师学院、甘肃省第6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工科开放型实训基地、甘肃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等六大社会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完成就业和再就业培训700人,企业岗位技能培训1400人,技师取证培训700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培训12700人次,接纳校外学生或其它人员实验实训300人次,对口支援培训高职师资400人。2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校企高度融合,积极探索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吸纳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参加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课程

13、设置方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同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行业背景优势,按照“将学院建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将企业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的思路,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在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施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顶岗实习的比例。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加强培养”等渠道,继续推行和进一步完善“订单培养”、“双证制”、“21”“2.50.5”等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不求大,不求高,不求全”的发展战略,将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在8000人的适度规模上。面向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锻炼

14、提高教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校企合作的新领域。适应市场需求,深化专业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体现高新技术应用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超前性,突出职业性,提高针对性。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符合社会和市场的特需,且力求超前,又要依托行业特点,兼顾区域,还要发挥学校现有的基础和特长,使特需、特色、特长为一体,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经我们广泛调研,了解行业和区域经济各类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规格、数量,逐步增加新专业,同时对原来已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进行调整,使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作为专业办学成败的检验标准。校企共同制定毕业生合

15、格标准,共同制定专业设置计划,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参与的作用,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目标。推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职场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教学观念和目标的集中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要求课程体系应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来构建。我们将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有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分解出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要素,以此为依据配置与能力结构相适应、相配套的课程。推行基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场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推动全省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6、与创新,建设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有效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和优化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创建共享型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全国同类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优化双师结构,提高双师素质,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建设思路,密切校企合作,加大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推行人才的“柔性流动”,吸引更多有较高专业造诣和精湛技术能力的行业专家充实“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参与专业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强化技能型和能力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每年引进企业技术人才5名,每年选派30名左右教师参加技师取证培训,每年选派10名专业带头人到国外进修学习,切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