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婚姻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105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婚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印度婚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印度婚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印度婚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印度婚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度婚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婚姻制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度婚姻制度篇一:印度土著的婚俗印度土著的婚俗【摘要】印度少数民族之多、数量之大,世界闻名,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更有奇特的风俗习惯。本文从印度土著的奇特婚俗、土著婚姻的规定与禁忌以及几种婚制三方面来看印度土著的婚俗。【关键字】印度土著婚俗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仅土著民族就有500个以上。印度国内外学者,对土著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有的称为部落族,有的称为原始居民,有的称为山区部落、森林部落、万物有灵部落、落后部落,有的称为落后的印度教徒。实际上,他们大多属于印度的古老民族,所以用原始民族作为他们的总称。而原始民族的实际含义和我们一向所说的土著的含义接近,故采用“土著”这个名称。据印度统计,全

2、印表列土著民4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散居在各个邦。印度的土著生产方式不一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印度的土著为创造印度的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山区和森林地区的垦殖活动和农田水利建设中,起过积极作用,在反对外国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一、 土著的奇特婚俗印度土著民族众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奇特的风俗习惯,挑选生活伴侣的方式独特奇异。大概有以下几种。试婚:男女婚前可同居,以便了解和确定婚姻关系。男的到女的家住一段时间,如果双方满意,则可结婚。若双方性格不合,男的要给女方父母一笔钱,作为赔偿。但若女方已经怀孕,两人则非结婚不可。强行抢婚:在女子及其父母同

3、意的情况下,把女子抢来举行结婚仪式。姑娘如不能轻易抢到手,男男子可藏身于庙会或其他公共场所,待机行动,只要时机成熟,就往姑娘身上戴番红花。一旦戴花成功,就意味着姑娘归他所有,与此同时,能得到社会的承认。默契抢婚:双方家庭商定,男家于某月某日来女家抢亲。那日,男家带着亲朋好友“袭击”女家。女方家人假装不知道,没有行动,男方家的人把姑娘抬到马上,和男青年一起带走,这时姑娘要假装呼喊哭泣。这种方式显示了男青年的勇敢,并表达对姑娘的爱情。礼仪性抢婚:男女青年双方情投意合,却遭到父母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庙会或赶集的机会,男青年应姑娘的要求公开给她头上涂硃红,这样,父母也只好同意他们成婚。考验婚:到

4、了结婚年龄的男子利用庙会、节日等机会,当显示出自己的体力和才干为强者后则有权挑选姑娘为妻。各种竞技比赛获胜者,有权挑选在场的任何一位跳舞的姑娘为妻,并且可以不支付分文,立即带走。服役婚:婚后新郎在岳父家做工服役,到一定时间,相当于付完姑娘的身价费才能把妻子带回家去。抢亲婚:这是一种两家的姑娘交换成婚的办法,即甲家的姑娘嫁到乙家,乙家姑娘加到甲家。私奔婚:男女双方相爱,遭到父母的反对或付不起姑娘的身价费,一对情人就私逃外地,结为夫妻。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家里,社会就会承认。强求婚:若一位姑娘爱上了一位青年,或已订婚而男方在拖延婚期,或男青年同意又遭到父母反对时,姑娘带上米酒闯入男方家,当遭到男方家

5、反对时,男方家千方百计把她赶走。和她相爱的男青年会偷偷的帮助她,并鼓励她努力坚持,不要灰心。若姑娘经受住了考验,就算她获胜。男方父母也只好同意他们的婚事。二、土著婚姻的规定与禁忌印度土著结婚有不少规定与禁忌,他们流行,受印度教的影响,有些土著强调种姓区别。种姓是一种严格的内婚制集团。属于一个集团的人只能和本集团的人结婚。异性以及种姓之间的通婚在理论上都是被禁止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存在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为妻的“顺婚”形式。顺婚尽管丢脸,不为社会所提倡,却还能为社会所容忍。但相反的情况,高种姓女子嫁低种姓男子的“逆婚”,则被绝对禁止。 对于违反内婚规定者有严厉的惩罚。通常的做法是,将冒犯者双发

6、开除各自所属的种姓集团。顺婚制度对当代印度人的婚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在顺婚制度下,使得印度社会最高种姓的女子和最低种姓的男子出现严重的“剩余”现象。另一方面,顺婚制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嫁妆制度的盛行。一个低种姓女子为了同高种姓联姻,要准备丰厚的陪嫁。由于同种姓联姻是女子改变自己地位的唯一办法,许多低种姓家庭便不惜钱财以博得夫家欢心。高种姓女子由于求偶范围小,也不得不陪以厚嫁。结婚时女方重金陪嫁,一般家庭常因陪嫁女儿闹得倾家荡产。陪嫁少的新娘被婆家折磨、逼死。三、几种婚制人类对自身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形式是婚姻,婚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习俗。这些风俗基本上反应了家族、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结构以

7、及他们的不同阶段。婚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由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起的。印度土著众多,每个民族都有与自己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宜的婚姻习俗,印度社会与生产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婚俗复杂,并不统一,主要有三种。1内婚制.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是指,一个男子可以同时娶几个女子为妻。今天,在印度的迦罗人、登迦人、格拉西亚人、那加人、贡得人、白迦人道达人、波迪亚人以及皮尔人等土著中还很盛行。这种婚姻形式产生于母系制的初期,主要表现为“姐妹共夫”,一个男子同时与妻子的姐妹结为夫妻。这种婚姻是群婚制的残余,它与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状况的好坏有关,是一定的社会产物。妻子被当

8、做一种“财产”的象征,认为娶妻越多,越光荣体面。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终身为鳏夫的也很多。土著一夫多妻的原因之一,印度土著以农业为主,提高了男子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而确立了男子在社会中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多娶妻子,以作助手。一夫多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印度教的影响下,有些土著结婚时兴姑娘陪嫁男方,娶妻越多,丈夫的收入越多,有人把结婚当成了发财的手段。2.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制是指,一个女子可以同时嫁几个丈夫。这种婚姻主要与经济状况有关,男方贫寒,无力养妻,只好同时几个人合娶一妻。而这些女子,愿意同时嫁给几个丈夫,他们认为,“几个丈夫养活她一个人,生活上才有保障”。这种婚俗的存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

9、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一妻多夫的两种情况,(1)丈夫是同胞兄弟,他们共娶一妻,若其中一人与女子结婚,则妻子也属于其他兄弟们共有,甚至将来出生的小弟也是那位女子的丈夫。(2)丈夫为非亲兄弟。一个女子除同兄弟几个结婚以外,还与旁人同时结婚。几个丈夫不住在一起,妻子轮流与丈夫同居。当他与一个丈夫同居时,其他丈夫无权干涉。3.一夫一妻制在印度广大土著中,由于男子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逐渐确立起父系统治的地位,引起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母系大家庭转化为父系大家庭,由妻方居住过渡到夫方居住。一夫一妻制成为主要的婚姻方式。一夫一妻制指的是,一个男子只能和一个女子形成婚姻关系,男子和女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夫一妻

10、制是私有制度的产物,妻子被视为其他财产一样归丈夫私有,她的主要职能是生育后代,延续父权世系。一夫一妻在私有制条件下出现男尊女卑,甚至妇女受压迫的种种悲剧是很自然的。一夫一妻制优于其他婚制,这种婚制不仅有利于人类健康繁衍,又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母权制与父权制的斗争仍然存在,它总是以各种形式顽强地表现着,例如结婚时男方向女方支付大量的聘礼,或婚前男子在女方服役,甚至买卖婚姻。男女青年自由结婚的现象并不普遍。纵观印度土著的婚制可以发现,婚姻的婚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婚俗习惯总是相适应于社会发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印度土著的婚制随社会世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最初,母系社会,妇女的地位高

11、权利大,有关婚制向妇女倾斜。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移,父系统治地位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使得男子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这样,男子在婚姻中就占据了优势地位。印度土著的婚俗还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观念深刻的影响了印度的婚制。【参考文献】王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毅夫.世界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赵锦元李毅夫.世界民族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浅谈印度土著婚俗跨专业选修课世界民族期末论文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金万丽1016011篇二:从童婚制度看当代印度女性的

12、社会地位摘 要: 童婚制度是影响印度妇女地位上升因素中的一个顽疾。一方面,童婚制度在历史上有着政治、宗教等根深蒂固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和经济、教育、法律等领域交叉制约。尽管印度政府在就业、教育、法律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由于社会观念的积重难返,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依然盛行童婚制度,甚至本该成为妇女权利捍卫者的执法人员,却成了童婚制度的践行者。印度妇女地位的提高,依然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关键词: 童婚制度 种姓制度 妇女地位印度作为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其传统习俗和行为习惯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间,雅利安人逐步

13、征服了整个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背景下,印度女性的地位与最低等级的贱民相当;在宗教的桎梏下,印度女性还遭受童婚制度、嫁妆制度、萨蒂制度等的迫害,甚至有的部落认为,成为妓女是女性通向成年的仪式,在当地公开拍卖初夜权。被拍卖的女性一旦失去贞操,就失去了走进婚姻的权利,沦为永久的娼妓。这些残害女性身心健康的行为在印度长期存在着,这种思想由来已久,仿佛已经融进了印度人的血液当中。直到现代社会,印度依然存在严重的妇女歧视、地位低下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此,仅以童婚制度为例,对印度妇女地位及其影响作出探析。一、印度妇女地位与童婚制度的产生印度教有一个宗教仪式即“生男礼”

14、,这是一种祝愿生男孩的仪式。按法论规定:在妇女怀孕的第四个月举行。但是一般来说一个女子如果是生第一胎,就可以在第三个月举行,否则孕妇从怀孕后的第二个月到第八个月期间随时可以举行。在举行仪式时,妇女要穿着新装宣誓。夜间,有人在妇女鼻孔上点涂榕树皮汁液。据说,这样做可以避免流产。在举行这种仪式时,将盛满水的陶罐放在妻子怀里,然后抚摸妻子的腹部,祈祷生个有出息的儿子1。可以说,印度女性是输在了娘胎里,从她们是女性的那一刻起,卑微和弱势就伴随着她们,直至终老。在各国的文明史中,残害妇女的现象举不胜举。无论是遵守三从四德的中国封建社会妇女,还是恪守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欧美基督教修女,她们所受到的压迫和束缚都

15、没有印度妇女境遇惨痛之深。在中国,人们只是说“红颜祸水”,而在印度,如果要诅咒一个人,你只需说“祝愿你生一个女儿吧”就可以让人暴跳如雷。女性在印度,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诅咒的象征。历史与宗教给印度妇女带上了过于沉重的枷锁2。纵观有关古代印度的女性发展的资料,很少有涉及女性教育和权利的内容。从最开始的“生男礼”,到女性18岁之间,仿佛只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结婚。在印度,女孩的结婚年龄普遍偏小,直至今天,印度农村仍然大量存在早婚制,又称童婚。童婚制度不仅损害了印度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而且限制了她们自由选择生活伴侣的权利(因为有很多小新娘6、7岁都被接到婆家生活,她们往往会成为夫家家务的主要承担者和丈夫的性奴隶),过早承担家务和性生活对印度女性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童婚制度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制度,那么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童婚制度呢?它是如何开始实行的呢?又为什么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完全禁止呢?童婚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古代经典中。古代印度教经典认为,女子在来月经前就可以结婚。摩奴法论中写道,年龄30岁的男子应该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年仅8岁的幼女结婚。在印度教徒眼中最神圣的经典罗摩衍那中,被视为女性模范的悉多,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嫁给了罗摩。根据罗摩衍那中的叙述,当罗波那想绑架悉多时,悉多在与他的对话中提醒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