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893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领域青浦科技综合服务平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家介绍上海市将新能源、先进重大装备和生物医药等九大产业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结合青浦区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其中部分行业中的院士和知名专家。1新材料产业纳米材料施剑林,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首批“百人计划”,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重要研究课题。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以及上海市优秀启明星、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精英以及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奖励。团队成

2、员共8人,包括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研究方向:有序介孔材料表面改性及性能研究新型结构纳米载药系统储藏控释技术研究非硅介孔及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研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曾任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孙晋良院士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骨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整体毡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主持的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曾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孙晋良院士在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

3、料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他带领团队研发成功的导电性合成纤维等成果,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应用。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吴国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科技部973项目专家。 近几年已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新材料重大专项、国家十五攻关滚动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军工配套项目、总装预研究等科研项目1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四项。作为第一发明人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研究方向:1.高品质镁合金材料制备技术;2.耐蚀镁合金材料开发;3.镁、铝合金纯净化技术;4.轻合金液态精密成型 代表专利: 1.镁合金除铁熔剂及其生产方法2.镁合

4、金消失模铸造阻燃涂料及其制备方法3.镁合金硼化物除铁熔剂及其生产方法4.镁合金熔炼炉5.镁铝系镁合金晶粒细化复合熔剂及其制备方法新能源材料黄富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多次参加中国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是美国能源部资助项目的科研负责人,目前正承担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基础重点项目等项目。国际专利授权8项和中国专利申请25余项。团队成员包括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3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相关的能源材料和电池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半导体材料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

5、,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上海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三、四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科技部973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目前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光伏技术。2环保产业废水治理周琪,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与技术、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理论及技术、污水处理过程模拟与自动控制和污水生态净化与受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6、等。课题组主要由8位老师组成,其中博导4名,硕导3名,讲师1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十五”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黄浦江、苏州河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何品晶,同济大学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主持和参与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项目3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3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和上海市环境保护发展基金项目各1项。课题组共

7、有教授3名,多年来致力于“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生活垃圾生态填埋集成技术有机废物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技术工业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物中持久性污染物的化学与生物表征城市或区域固体废物管理规划3生物医药产业药物设计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研究。进行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有活性的有机小分子结构预测和设计。提出了计算机药物和受体疏水作用力场三维分布的数学模型和药物构象研究的方法,发展了药效基团的搜寻方法,建立了利用计算机构

8、建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库和模拟筛选的方法,并应用于多种抗肿瘤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开发了基于药物与受体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研究,其中一些受体三维结构模型和新药的分子设计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中药开发沈建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目前拥有研究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在“十五”期间,课题组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生物和信息领域863项目、973计划SARS防治专项、上海市基础重点研究项目等。 共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在“十一五”期间,课题组将利用计算机辅助药

9、物设计、药物化学合成和植物化学等多学科技术平台,重点从事糖尿病与心血管新药的发现研究。具体课题包括:(1)抗糖尿病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症天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优化;(2)基于靶标结构的抗代谢综合症药物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3)治疗多囊肾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临床前研究;(4)中药复方的深度开发。 新剂型及制剂技术侯惠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所属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药学会理事长。多年来一直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先后负责40多项课题,20多项成果成功产业化,获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缓控释、膜制剂技术领域为提高我国药物制剂水平,提供更多的

10、新剂型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国家、部级奖13项,申请专利20多项。获专利7项。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及工程化研究。在缓控释、膜制剂技术领域有特长,研究兴趣涉及新型药物制剂的多个领域。在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关键工艺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4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先进制造系统郭重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国家机械局科技委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奖3项、机械部优秀设计一等奖3项。团队中教授9人

11、,副教授10人,讲师3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先进制造发展战略与决策支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制造系统自动化与集成、高速、精密加工和塑性成型以及精密测量与控制技术等。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阮雪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所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主任。阮雪榆院士在国内率先将CAD/CAM、数值模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引入到塑性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并于198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轻工业局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集科研、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先后完成科研成果400余项,涉及机械、航空、航天、汽

12、车和电子等10多个行业。研究方向:材料加工工程 CAD/CAM 、材料加工过程的模拟、控制材料加工。通用机械和新型机械翁史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热力机械专家,是我国新一代热力涡轮机的开拓者之一。翁史烈教授主持了近10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解决了多项燃气轮机关键技术,9次获得国家、部委奖励。把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引入热力发动机,建立了数字模拟实时仿真和并行计算仿真工作站,首先提出并主持我国大型电站气轮机性能仿真监管的国家攻关项目。率先研制成我国第一台陶瓷绝热涡轮增压复合柴油机,完成了我国第一批陶瓷涡轮转子设计实验。 研究方向:1、燃气轮机性能与仿真;2、新一代的燃

13、气蒸汽联合循环5电子信息产业广播电视技术张文军,教育部首批长江特聘教授,上海交大副校长,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图象通信所所长,国家高清晰电视专家组成员,高清晰度电视功能6样机系统项目总体组组长。图像通信所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 9名。长期从事视音频压缩编码算法、系统、硬件和软件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究。近10年来,图象通信所共完成各类国家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自然基金项目、863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解决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高速高效数字视频压缩编码和解码等7项重大关键技术,并研制完成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编码器等13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核心设备,获得及申请国家

14、发明专利41项。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林争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科学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电工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电子部全国集成电路专家委员会委员。林争辉教授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以及国家科技攻关荣誉证书10项。“神芯一号”、“神芯二号”是由该研究团队研制成功的。电子元器件陈大华,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照明学会副秘书长和电光源专委会副主任,国际照明委员会TC-7中国代

15、表,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系主任、电光源研究所所长。曾负责参与多科研项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和获奖,如“CFL用镓钡玻璃研制”(火炬计划实施)、“电影放映氙灯”(文化部嘉奖)、“脉冲氙灯在高速摄影中的应用”(国防科委二等奖)、电子镇流器测试仪(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发明协会二等奖)。所在光源电器和电子学研究室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主要研究与光源配套的电器附件。包括高功率、高性能电子镇流器、节能灯用电子镇流器、各类新光源用电源及其附件,开发电子镇流器测试仪以及高频无极放电和微波硫灯的电源研究。软件何积丰,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

16、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海量信息的协同性和可生存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高可信与信息安全理论、形式化方法、并发程序设计理论、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和工具、软硬件混成系统协同设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安全技术李建华,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网络安全综合管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华教授曾牵头制订“十.五”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组建了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人材培养基地。主持/参加了38项国家863、自然基金、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制定标准/规范3项。曾获得2003、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