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诺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819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经济学,诺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诺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诺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诺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诺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经济学,诺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经济学,诺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经济学,诺斯篇一: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马克思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在新制度经济学时期,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 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二)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

2、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度变化而变化。康芒斯继承和发展了凡勃伦的制度分析。康芒斯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他在综合了“从洛克到20世纪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后,提出了“集体对个人交易关系的控制”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康芒斯的研究从“稀缺性”出发,说明了稀缺性“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产生因为相互依存而建立秩序的集体行动”,因此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康芒斯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制度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保

3、护所有权,并提出了法制优先于经济的观点。康芒斯在我国曾被认为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也被认为是“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但是,他对稀缺性和效率的分析,已经成为了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一(James,1937),甚至对于反垄断法的建立影响颇深(三)以产权和交易成本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williamson(1975)提出的。新制度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构建经济模型的时候必须将制度视为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即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性人物,在193

4、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因此被理解成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规章、规则、法律、政策等等。之后的交易成本理论被广泛应用,Arrow(1969)将交易费用看作是经济制度必不可少的费用、Williamson(1981)通过交易成本界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等对促进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诺思的研究起始于交易成本理论,但是其分析方法同上述研究有所差异,以诺思为代表形成了制度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历史和制度变迁的分支。这一分支认为,新的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延边促进了近代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制度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有助于降低转型费用。1、产权理论产权制度就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对

5、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科斯认为,产权界定能使双方通过交易便可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 产权是资产所有者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一定的而不是无限的.使用产权会带来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成本.2、交易费用理论最早是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交易费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威廉姆森等人建立起交易费用完整的理论体系.。3、企业理论科斯认为,市场机制和企业都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 但是要采用哪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则完全取决于交易成本的比较. 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

6、的,但是这个市场运行成本也是可以减少的.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生存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动力4、制度变迁理论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篇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19491984)摘要:诺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成就是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提出了新古典理论框架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另一方面运用该理论解读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欧洲率先崛起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由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三部分组成,本文也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用该理论粗略地分析1949-1984年新中国农地制

7、度变迁的历史,并用这段历史检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关键词: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农地制度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兴于20世纪80年代,由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组成,而以产权理论为核心+ 。诺斯的这套理论依然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其分析基于“理性人”假定,采用边际分析思想、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并且强调价格信号。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实际上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般化。因为在研究组织和制度时,保留了新古典理论的三个“硬核”: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分析思想。因此,制度变迁理论只是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保护带”+ 。修正内容包括:主体面临的约束变成正式制度、非正式制

8、度、制度的实施机制;主体不再拥有完全信息+ 。(一)产权理论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阐释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他提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这便是经济增长。1981年诺斯在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中进一步研究了产权制度的演变和作用,得出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产权制度变化的结论。此外,诺斯还研究了产权制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如技术、人口、资源稀缺程度、要素或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等。(二)国家理论“国家的存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国家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国家理论

9、有两种:契约论和掠夺论。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作为保证契约实施的第三方而存在;掠夺论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诺斯采用契约论,构造了一个统治者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国家模型,这个模型有三个特点:一是国家用一组服务,即保护和公正来交换公民为购买这种服务所支付的税金;二是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动,为使收入最大化而为各个集团设定不同的产权;三是国家受制于选民的机会成本,面临其他国家或潜在统治者的竞争。基于这个模型,可以推导出国家有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规定竞争和合作的基本规则,以便为统治者的所的租金最大化提供一个产权篇三:诺斯等制度经济学博弈的可能:“达特茅斯学院案”的制度经济学

10、分析百度百科 (360收藏)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基本上都重视对非市场因素的分析,诸如制度因素、法律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和伦理因素等,其中尤以制度因素为甚,强调这些非市场因素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们以制度作为视角,研究“制度”和分析“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不是以任何客观的指标来衡量经济活动,而是立足于个人之间的互动来理解经济活动。尽管制度学派是以反对主流经济学为旗帜的,但它强调立足于个人之间的互动来理解经济活动,首先确立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起点,反对以一个确定的、总量的标准对整个经济活动作出安排的研究思路在考察市场行为者的利润最大化

11、行为时,必须把制度因素列入考察范围。他们强调,制度是内生变量,它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制度的基本 功能,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要素,经济行为主体做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以及产权制度与国家职能,意识形态变迁的关系等问题,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制度变迁理论在研究方法论上的特性,启发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效率时,把经济理论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把政治要素作为经济运行研究不用缺少的要素分析。制度因素在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即经济行为中的作用2、/retype/zoom/dfb22efbaef8941ea76e05b3?pn=4&x=0&y=0&raww=581&rawh=27&o=jpg_6_0_&type=pic&aimh=&md5sum=a7d2c51742aee07658f11c3803ee420e&sign=c4509c8a09&zoom=&png=330-&jpg=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P301外在性变化同样影响着制度环境,也改变着来自制度创新的利润。在环境性事件促进安排改变的过程上,看来有两种事件特别能够说明问题。就是为它所困,有时还会被他们所抵销,当这些规范改变后,安排的适应性变化会接踵而来。正是公众对财产权力的普遍支持,使得在保护这些权力时使用治安力量得到了支持。如果公众对这些权力的支持降低,将导致这些资产的价值下降,结果出现非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