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破窗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816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破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制度破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制度破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制度破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制度破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破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破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破窗篇一:有感破窗理论与制度维护有感破窗理论与制度维护张 龙中国有一句传统名言: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说的是衣服有了一个小洞不及时补好,过不了多久就会烂成一个大洞,喻指人们对小的危害不重视,就会酿成大的危害。古训说的很形象,很精辟。无独有偶,最近在网上看到,西方管理学中也有个类似的理论,叫破窗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

2、原本完好无损的车的玻璃上砸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从一辆完好无损的车到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乃至车内的东西全部丢失,仅仅源于窗户上的一个小洞!这就是事实。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环境和细节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

3、性,以及细节会对事件结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破窗理论所描述的现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例如: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单位规程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在优雅洁净的场所,人们一般都会保持安静,

4、不会大声喧哗,也没人随便吐痰;相反的,在脏乱不堪的环境中,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举止;在公共场合,我们提倡每个人都要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这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而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一旦形成“破窗效应”,会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等等。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破窗理论在社会生活或组织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破窗理论的应用在于建立一种防范和修复”破窗”的机制,亡羊补牢,并严厉惩治”破窗”者,同

5、时还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组织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由破窗理论,笔者想到了关于制度的维护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领域、许多方面都建有规章制度。行业系统有大的规章,单位部门有小的纪律;工作上有规范化制度,违章了又有惩罚处理制度。应该说,这些规章制度是维系各个组织体系正常运转、确保整个社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定了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却是工作中的一个“破洞”,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因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之。管理者破,为普通员工打开了“缺口”,群起效之,“缺口”便会越来越大,最终制度

6、成了一纸空文;普通员工破,管理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则其他人就会得到一种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必将重蹈“破窗”之辙。所以,管理者在维护制度上起着重要的示范和督促作用,也是解决“制度不制”这一顽疾的关键。破窗理论应该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和维护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首先,内控制度设计要能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要有预警机制;其次,内控制度完善之后,要得到良好的执行。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不要带头打破窗户;普通员工要自觉遵守和维护,不要轻易去破窗;对已被打碎窗户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一句话:要维护制度,营造环境,及时补漏。破窗理论-读后感1、“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

7、”,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妙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在中国,破窗上升为了理论,并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当1998年我国南方发大水时,有学者曾经撰文分析,依照破窗理论我

8、国的经济将会因此而加快增长,这次911事件,给了破窗理论一个施展的机会。破窗谬论broken_window fallacy?我不知道是否能找到这么一扇窗子,打破它可以创造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因为砸破玻璃带动的经济效用是以另外一部分负效应为代价的。整个社会上的资源并没有增加,所以孩童砸烂玻璃是破坏而不是建设。2、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

9、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同样,在日本,有一种叫“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其主旨也和“破窗理论”相通。比如,日本的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

10、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象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眼下引进的经济理论,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各地拼命引进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生产线一样,可称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引进高潮”。现在回头想想,我怀疑日本八十年代的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不是因为他们加班为我们生产生产线,继而装配,之后不断地维护和修理所致?就象国内某些地方修马路一样,只要你修了最好修得质量差点,那么你一辈子就有事可干有钱可赚

11、了。恼人的是,干这事大都得和当权者搭上关系,或兄弟,或情妇,或“战略同盟”?这些,我都欲求无门,只有干流口水的份。拉动消费,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在制度,而万万不能将宝押在“窗子”被打破这种预期行为上。老百姓的消费行为总是在现有制度和制度预期下的理性选择。要拉动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来带动经济增长,政府除了出台一般性的鼓励消费政策外,最终还是要改变制度和老百姓的制度预期。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老百姓的储蓄率就低,赊帐也够胆上“丽春院”;东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老百姓的储蓄率就高,拿到钱后往往是紧紧攒着,为生老病死作打算,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说,有时常识比什么深奥的理论更实在,更容易让人作出正确

12、的判断。俗话说的“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怕就是这层意思。经济学家们,请收起你的“破窗理论”,打开窗户,呼吸和窗外的平民百姓同样的空气,跟他们聊聊家常,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向他们说说你的观点吧!否则别怪他们要打破你的窗子了。“破窗理论”最早是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西方学者提出的“破窗理论”,通过一些极普通的社会现象,揭示出了一个社会规律,即环境对人的心理暗示,以及细节对事

13、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破窗理论”不仅对于经济领域、社会管理有指导价值,对于我们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在税务部门工作多年,深感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中的“破窗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一些税收政策设计得不够合理、社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不强;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部分税收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税收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等。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些税收政策在设计上助长了“破窗现象”的出现。税收的经济职能,往往通过具体的税收政策来体现。通过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目前,有些税收政策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

14、政策设计得不够合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有限,有时还直接导致了税收征管中“破窗现象”的产生。比如在增值税征收管理中,对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实行“高扣低征”和 “自开自抵”,直接导致了这类企业增值税实现税金难,虚开、代开、擅自扩大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的开具抵扣范围等现象屡禁不止;对纺织企业中的纺纱企业实行“高征低扣”,导致企业产品增值空间缩小,甚至出现了“增产不增利、涨价不涨税”的情况,部分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往往选择避税或者偷税。这些设计不够合理的税收政策,既扭曲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意图,同时也是导致税收征管中“破窗现象”产生的客观因素。二是社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不强。当前,税务机关不断加大税

15、法宣传力度,“依法诚信纳税”已经是第五次作为税收宣传月的主题被提出,但是我国还是缺少一套促进依法诚信纳税的长效机制,纳税人的依法诚信纳税程度还是令人担忧,有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漠,不办理税务登记,不进行纳税申报,甚至不自觉地抗拒纳税;有些纳税人采取做假账、两套账的手段偷逃国家税款;有些纳税人拖欠国家税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凡此种种现象,说明社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三是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目前在基层税务机关的日常征收管理中,确实存在一些没有及时修补的“破窗”,极少部分“破窗”后的连锁反应也有所呈现,例如办理税务登记的

16、户数越来越多,纳税定额管理的户数不增反降;企业零负申报比例居高不下;对发票违章处罚的额度长期停留在最底点?对于出现的这些现象,反思我们税务人员在执法程序上绝大部分并没有失误,但就是那隐藏在角落里的一小块破损的“窗户”,其“榜样”的作用引导了更多的不易查觉的“破窗”现象的出现。四是税收执法责任追究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税收执法的过程中,一些税务干部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加上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原因,消极执法或越权执法问题时常发生。从以往税务执法监督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来看,有些问题是年年查,年年有,年年相同,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发生问题的执法人员没有实施有效的责任追究,一些奖惩措施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对第一个来自税务机关内部的“破窗者”没有给予严肃的责任追究时,只会导致税收征管中更多的显性或隐性的窗户玻璃被打碎。五是税收任务的超额完成淡化了税务干部对税收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