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央行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739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央行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准央行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准央行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准央行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准央行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准央行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央行制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央行制度篇一:中央银行制度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原因历史原因:1、商品经济和谁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3、调节资金供求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渠道:1、由商业银行转变而来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制度初创时期1、集中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2、中央银行职能集中表现在服务性职能上。3、中央银行主要由商业银行长期自然演进而来 业务分类:1、银行性业务2、管理性业务 中外资产负债表比较:1、中国人民银行最主要的资产是外汇

2、资产。其次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最主要的负债是各类存款,其次是发行货币。2、美国、德国、日本中央银行资产第一位都是有价证券;负债业务中,占第一位的是发行货币。差异原因:1、资产业务(我国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再贴现业务不发达)2、负债业务(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且中国人民银行还具有资金再分配功能,而国外则不具备这种职能) 存款业务: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与意义1、用于商业银行债权债务清偿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时期1、新成立的中央银行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人为设立的。2、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得以完善3、中央银行开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1945至今)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

3、重要原则。2、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得以确定。3、中央银行职能不断完善。4、货币政策工具配套运用。5、中央银行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简述中央银行制度深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1、它的产生:是商业银行长期自然演变的/国家开始推进中央银行的设立/国际合作加强2、货币的发行:垄断发行权/发行制度完善/相对独自行3、职能:服务性/宏观调整/不断完善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性质):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综合职能:1、服务职能2、调控职能调控货币发行量3、监管职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采取总分行制,是标准意义上的中央银行。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复合式中央银行

4、制度(三)准中央银行制度(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1、全部资本国有(主要)2、公私混合持股(公众股东只有分取红利的权利,没有决策权,也不能随意转让)3、私人持股(私人股份不能任意转让,人事权在政府手里)4、无资本金5、资本多国共有(跨国中央银行) 资本所有权是否影响中央银行的性质?不影响。私人持股去决策权,人事权也在政府手中,中央银行的股东权益均在国家手中 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权力分配结构:1、权力集中于一个机构(英国、美国、中国)2、权力机构有多个(德国、日本、法国、瑞士)(二)分支机构设置:1、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考虑经济、地域、历史、业务量因素)如美国、英国等

5、。特点:增加独立性、灵活性,体现经济原则。2、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1998年以前的中国)3、兼顾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日本、德国,现在的中国)一般总行下的分行按经济区域来划分,而分行下的支行等机构按行政区域来划分。相对独立性的体现:1、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2、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权力4、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5、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是否有政府代表参与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类型 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美国、德国)2、独立性居中的类型。(英国、日本)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中央银行理事会成员任期时间长短说明了什么?: 1、 中央

6、银行负责人的任期长短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 美国任期14年,英国7年,意大利直接由总统决定,所以美国最强,英国次之,意大利最弱第二章 中央银行业务2、向有问题的银行提供资金3、缴存准备金、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4、经理国库、控制货币供应量,增加宏观调控力度 准备金存款业务:第一准备:现金及法定准备金,也叫现金或主要准备;第二准备:国债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叫保证准备。 确定存款资金计提的基础:1、确定存款余额:期末时点数额或期间平均余额2、确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基期:当期准备金账户制(以当期存款数为计提基础),前期准备金账户制货币发行原则:1、垄断发行2、有一定的发行准备保证3、弹性货币供应原

7、则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1、现金准备:包括黄金、白银、外汇。2、证券准备:合格的有价证券,一般为政府债券。 发行准备率:(1)比例准备制度:包括固定比例和弹性比例。弹性比例指当货币发行使黄金准备低于法定比例时,对超过部分征收发行税。 (2)两级约束制度:在一定限度内不需要准备,超过部分需要全部或部分准备。英国官方称为“部分准备法”,凯恩斯用语“定额信用发行法”。(3)边际增量约束制度:货币发行不受具体的准备限制,而是每年规定一个货币发行的增量。(我国目前使用) (4)最高发行限额制度货币发行的三个发展阶段:金银准备阶段、保证准备阶段和货币供应量管理阶段。中央银行债券(央票)优势:(1)主动性;(

8、2)期限合理流动性高;(3)调整货币市场利率 问题:(1)紧缩将是暂时的;(2)冲销成本高;(3)对其他债券可能有挤出效应 原因:(1)我国国债业务不发达;(2)巨额顺差的存在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再贴现与再贷款、证券买卖业务)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的重要性: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基本方式,是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也是央行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 再贴现金额 票据面额 贴息额 再贴现利率:一种是“惩罚性利率” ,一种是“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通过两个途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其一,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可以直接发行或回收货币;其二,中央银行通过买

9、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券来影响利率的水平和结构。第三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体系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特征:宏观性、调节总需求、间接性、长期性4、最终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工具体:1、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2、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作用控制、优惠利率3、其他: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也可称为稳定币值。货币政策直接针对的是需求拉上导致的物价不稳定 充分就业:失业

10、原因:需求方面,并将此预测与已经确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相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和操作。1、原因:第一,存在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二,固定汇率转为浮动汇率, 2、条件:1)技术设施:收集数据的能力、建模能力和预测能力2)机构独立:中央银行有较高的独立性,避供给方面,结构方面。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解决的是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三)经济增长:原因:社会劳动力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投资效率的提高、储蓄的增加。货币政策可以影响资本有机构成和储蓄量。(四)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利率和汇率,直接调节资本与金融项目,间接调节经常项目。(五)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包括利率

11、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定。金融稳定是避免货币、金融、经济危机的前提。(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最终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一般来说,二者是统一的。但经济增长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除了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外,其他二者都与充分就业有一定的矛盾。 (二)币值稳定与充分就业: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是相互替代的。但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通货膨胀并不能降低自然失业率。(三)币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及金融稳定:为平衡国际收支可能牺牲汇率,为稳定金融可能牺牲利率,两者都有可能使币值不稳定。同时中央银行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金融,可能

12、调整货币发行量,更直接影响币值稳定。(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来说,二者是一致的。但是,当经济衰退时,可能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反过来,为改变国际收支逆差,可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最终目标的选择:1、单一目标论2、双重目标论3、多重目标论(5个目标央行都有义务去完成,看某个时段中,哪个放在首位)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中介指标的选择的标准:1、相关性2、可测性3、可控性 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利率、信贷规模、通货膨胀目标区) (一)货币供给量 M0 = 流通中现金M1 = M0 + 银行体系中的活期存款M2 = M1 + 银行体系中

13、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 = M2 +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1、优点:(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2、缺点:1)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不是绝对的,而且存在一定的时滞2)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复杂,可测性存在问题。 (二)利率1、优点:1)能直接调节总供求,与经济相关性强。2)中央银行能够运用政策工具加以直接控制3)数据易收集。2、缺点1)可测性存在问题。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差别2)可控性存在问题(中央银行仅能控制名义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3)相关性存在问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还取决于货币的利率弹性 (三)信贷规模1、优点

14、: 1)与最终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2)数据易获得3)具有较好的可控性2、缺点:1)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与最终目标相关性较弱。2)是一种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3)难以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和结构。(四)通货膨胀目标区:指货币当局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势,免制定其他名义变量的目标或途径 3)经济结构:非恶性通货膨胀率,取消价格管制,经济对原材料价格和汇率不是太敏感。4)健康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规模要大,制度完善,银行体系稳健。3、优缺点:优点:相关性好,灵活性高。能够实现规则与灵活性的统一。缺点:条件严格,如可控性差,对中央银

15、行独立性及技术手段要求较高 。 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一)准备金:从需求方面看,可分为法定准备和超额准备。从供给方面看,可分为借入性准备和非借入性准备。 2、优点:1)可控性强2)可测性好3、缺点:1)存在超额准备,因此可控性不是绝对的2)只反应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没反应出所有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因此,相关性差。(二)基础货币:可控性和可测性好,相关性差。 (三)短期利率蒲尔分析:如果实物部门是相对稳定的,利率将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最佳选择;如果金融部门是相对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最佳选择 从可控性角度分析评价各中介指标:如果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缴纳的准备金增加了,可发放的贷款就减少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了,要求资金回报率及利率就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