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584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建设性建议-20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小学体育建设性建议 富源中心学校 于海洋 小学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学校体育人才的重要环节,课余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展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因此,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不仅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能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和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提供帮助。小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分析一、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态度现在各小学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都有正确的认识,对训练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本来就是不矛盾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现在个别学校对课余体育

2、训练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在开展具体的课余训练工作时产生许多困难,使训练不能持续、稳定、健康的进行下去。1.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保障体育教师的情况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训练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和参加比赛成绩的好坏。体育教师应该把系统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课余训练的实践,从而使课余训练更加科学,提高训练水平。然而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不够清楚,不知道如何科学的进行课余训练,不知道中小学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不同,训练内容也应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提高。中小学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

3、师,一般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课堂教学任务还“兼职”做体育教师。一名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每周有10余节体育课,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工作,再花相当多的心思和精力在课余体育训练上,显然有些不堪重负。再加上很多体育教师不是专业体育体育教师出身,缺乏体育运动训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指导学校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不能对中小学生有特点的针对性的训练,很难科学的指导课余训练。课余体育训练的科学性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保障训练工作出成效的基本保证。在训练中,指导教师要遵循教学训练的一般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育成长的生物学规律,树立科学的训练观,这对促进学生锻炼的兴趣,提高训练

4、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运动技术的指导。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还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一步一步地适应并提高。例如,800米跑的训练,首次练习不能让学生一次性跑完全程,可让学生在跑与走的交替中,或用慢跑的形式逐步完成。随着训练的进行,再逐步提高要求,渗透运动技术。二是避免大强度的训练。大强度训练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也容易使关节韧带受伤,导致学生对训练产生畏难发愁心理,这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培养刻苦的训练作风都无益。科学的训练应该是强度小总量大,运动量随训练时日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可保

5、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三是训练要有系统性。从基础做起,在运动技术上进行系统的指导,切不可为了一时的成绩和名次采取“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使一些有发展前途的运动苗子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学习而中途夭折,这不利于体育人才的长期培养与输送,违背了训练的规律性。课余训练的科学性是学校训练工作的基础保障。在学校课余训练中,训练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化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负荷的安排有密切关系,因此训练负荷的安排应遵循人体生理规律,合理有效,并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以此达到课余训练的最佳效果。训练场地设施在同一场地, 重复进行同一内容的训练,学生难免产生倦怠情绪。教师应当

6、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就地取材,拓展新的训练空间,灵活安排活动场地和内容。农村有广阔的原野,绿茵茵的草地,松软的沙滩,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开展越野赛和田赛,效果并不亚于专用场地。城市学校可利用校外小路、郊区山地开展训练。还可引导学生利用上学放学的道路,计时跑步。利用自然条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的愉悦体验中接受锻炼,热情会更加高涨。应该注意的是,山路原野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训练前,教师对训练场地的环境状况要了然于胸,训练中,教师要跟踪监护,以保证学生能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训练时间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规律,训练时间是训练水平持续稳定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课余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7、程,运动成绩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的保证。即使本身具备很高水平的运动员,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运动水平也会下降。中小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训练时间,由于受学校学制和课时的限制,很难按照训练学的规律制定多年或全年训练计划。课余训练时间的充分与否是制约训练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训练时间得不到基本保证,体育教师无法安排系统的训练内容,从而训练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训练经费 训练经费是课余体育训练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学校课余训练的经费不足,是直接影响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主要因素。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中必需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器材添置与维修、运动员比赛服装与营养补贴等,这些都是训练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2.学生运动员

8、的状况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是体育训练的关键阶段。在中小学生运动员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产生冲突,常常顾此失彼,往往出现运动成绩提高,文化学习成绩下降。学生运动员不能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是引起“学训”矛盾的客观原因。而对于那些具有运动天赋、学习成绩又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是不让他们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有的甚至百般阻挠,严重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有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训练认识不足,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存在过分注重体育比赛的成绩和名次。也有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用“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在选

9、才时就注重选取早熟的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没有遵循课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忽视了系统化的基础训练,造成一些本来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体育苗子如昙花一现。3.课余体育训练社会问题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体育是副科”的落后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是受不到重视,甚至被严重歧视。许多家长对课余训练的不支持态度也让体育训练举步维艰,他们送孩子到业余体育学校目的只是希望孩子增强体质,即使孩子有体育天赋也不愿其在体育上有所发展,生怕万一体育出不了成绩,又耽误了文化学习。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文化学习成绩较差,希望让他们参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将来能在体育上有所成就。建议一提高学校领

10、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 明确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课余训练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课余体育训练的本质功能“重视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功能,是完成育人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思想认识上转变学校领导把学校体育简单的看作课堂教学的旧观念,应该把体育特长学生的发展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形成重视,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配合,加大对其支持力度。二确定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切实开展,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家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通过课余体育训练使受训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能力,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1充分保证体育场地和设施 体育场地和设

11、施的建设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保障,也是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有关教育部门、体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应争取更多资金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修建,购置一些体育设备和器材。为缓解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的现状,一些有较好体育设施的各组织应该向附近学校开放,这样不仅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而且也为学校课余训练走向社会创造机会。2体育教师的再学习 普通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努力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业务水平,逐步由“兼职”向高水平体育教师过渡。学校领导应该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出发,关心体育教师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各种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汲取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经验,有利于课余训练水平的提高。学校重视加强体育

12、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3制定系统的训练时间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必须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训练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充足的训练时间,以此保障课余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训练成绩的有效提高。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制定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训练周期和训练计划,使他们做到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互相促进。这样一来,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一直客观又尖锐的“学训”矛盾也可以得到缓解。小结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小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目标,从而促进课余训练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下去。参考文献:1杜爱俭. 如何提升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6).2陈作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03).3孙全洪,常德胜.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04).4李朝品.对普通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6,(S1).5赵少雄.海南中小学业余体育训练调查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6李泽峰,史红强.河南省中学课外体育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