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449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的作用篇一: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一积极作用 1、科举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各类学校就更加发达了。 明朝南京国子监学生多达 9000人是15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学府。 清代府、州、县学的教官就有 4000多人府、州、县学及私塾的学生大概有上百万人。 科举极大调动了广大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形成中华民族刻苦学习的优秀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xx数的增加学校教育的发展导致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为增加。书籍需求增加文化得到普及。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2、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技术的提高使各类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和广泛流布这样就大大推动了文化的普及。2、科举明显地推动人才的选拔提高整个官吏集团的文化水平与素质 科举制度主要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以提高官员的素质科举选拔的仕人虽然有个别败类但多数以“修齐治平”为己任更不乏政绩显赫者。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3、科举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科举则是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都可以自愿报名这就扩大了选举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科举制度把考试和考核结合起来

3、通过分级考试层层挑选择优录取考试方法比赛完备它为广泛网罗人才保持社会的稳定以至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3、科举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与道德的重要之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儒家文化 科举制度是知识分子和占统治地位文化的连接点。 科举规范了广大士人学习和修养的内容有利于促进思想的统一。在中国广阔土地上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科举对各民族之间使用不同方言的汉族之间共同使用汉语文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 4、对国外选官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拔官员制度因而对东亚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朝、越三国模仿中

4、国设立科举制度各有特色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但对于三国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科举制度不仅东传日本、朝鲜、越南而且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 16世纪以后许多来华的欧洲传教士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介绍到西方。 曾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艾伦 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收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二消极作用 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战较期突出。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四点 1、 用科名羁糜人才统治人民思想 科举制将教育和

5、做官直接联系起来 以科名荣誉 令天下xx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 使举人贡士以上安富尊荣效忠君上 这就造成中国教育官本位的思想。天下xx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幻想整日埋头苦读。在“功名”二字的利诱下不再关心国家的盛衰、人民的疾苦了他们俯首贴耳地服从封建统治者的一切安排。 唐太宗曾经私自登上宫殿正门看见进士们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八股文体严重束缚了思想 特别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考试内容单薄 两两对偶 规律严 束缚多。 所以士人只钻研作文诀窍知识面已狭窄到极点。 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究实际学问大多数xx经历的是头白齿摇、终老科场的失意。 让万千学子

6、困死考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终生一事无成。 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一些清醒的士人发出了“科举杀人”的呐喊。如顾炎武所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龚自珍在诗中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3、教育沦为科举的附庸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科举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士人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兴学设教的热情另一方面又使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学校教育完全以科举考试为准尺而调节、变化成了考试的预备场所混淆了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4、科举仅存“进士”一科限制了社会所

7、需多种人才的成长 广大士子专在四书五经之文字形式中耗费心力 而不注重实学。 跟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的艺术与科技门类的知识文化由于远离科举而遭冷遇鄙薄自然科学技术与实际能力造成知识分子孤陋寡闻。清末 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旧式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应付不了国难当头的局面。 至18世纪中叶面对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贩卖鸦片毒品中华文明古国屡战屡败国破家亡落入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三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是中国古代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的基本制度它曾长期左右着士人的命运和文风时尚。1300年间传统中国官僚政治、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皆以

8、科场为中心得以维系和共生科场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人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在有不少地方还有用科名命名的食品如酒令中的“五经魁”等叫法一些地区的“状元红”酒、“状元豆”等食品体现的也是从前人们对科名的崇尚心态。开封现在还有“进士糕”与“状元饼”的传统名点是人们馈赠亲友和招待贵宾的高级礼品。 在厦门、漳州、泉州、金门一带中秋节有 “夺状元饼”的习俗。 状元筹的出现是与科举制密切相关的。 “状元筹”又称“状元签”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士人阶层的博弈用品。 状元筹是古人寓教于乐的娱戏力图激励人们公平竞争、启发思维、进取向上的一种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人用这种方法来占卜流年运气状元筹有时也被当作赌博的器具

9、。篇二:考试制度比较客观题 共50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题. 考试的社会功能不断得以强化,考试不仅是教学双边活动联系的纽带,评价、甄选、任用人才的基本手段,调节各类人员结构的杠杆,而且也是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和加速文明进程的( )。 A. 体制机制B. 重要制度C. 重要机制D. 主要体制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2题. 德国完全中学纯粹是( )的预备学校。19世纪的完全中学只限于古典语言文学的学习。进入20世纪才开设新的课程,加入现代语言和数学/自然科学两类。 A. 研究生B. 大学C. 中等教育D. 高中 【参考答

10、案】B 【答案解析】第3题. 由于会考合格率非常高,各地教育部门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菲,而最终只有( )左右的学生未能通过会考试,有不少人士对是否继续推行高中毕业会考的问题提出质疑。 A. B. C. D.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4题. 合理评价高中教育的业绩,检查高中毕业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应有水平的考试是( )。A. 高考B. 高中毕业会考C. 中考D. 初中毕业会考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5题. ( )两国教师虽然参与中学会考的考试工作,但并不直接评阅自己学生的答卷。A. 中.德B. 中.法C. 中.美D. 中.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6题. 考试形式多元化,可以提

11、高考试的效度,因为各科的评价目标不同,单靠纸笔试是无法充分考核全部评价目标的。例如英文科的考试如不包括( )测试,则难以全面考查读、写,听、说4种基本能力。A. 口试和阅读B. 笔试和听力C. 面试和写作D. 口试和听力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7题. ( )的考试局从1990年初开始实行考试结束之后把答卷全部寄回考生。爱尔兰教育当局从1998年起把考试后答卷送回学校,考生可返校与教师一起翻阅答卷,然后决定是否申请复核成绩。A. 新西兰B. 澳大利亚C. 美国D. 中国台湾【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8题. 法国在处理面向全体考生这个问题,最成功的地方是把3类考试融于同一架构 ( )。

12、不同的业士文凭,起码在名义上,地位是无分轩轾的。 A. 初级学士文凭B. 业士文凭C. 副学士文凭 D. 初级业士文凭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9题. 两汉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在中央设立了相当于现在高等教育的( )。A. 国学B. 太学C. 私学D. 蒙学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10题. 1966年,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在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废除了高考制度,改由( )替代。 A. 指定制度B. 面试制度 C. 考试制度D. 推荐制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11题. 美国的SAT测验是一种( )测验,考试目的不是检查考生的知识

13、量,而是测验考生是否具备进入大学的知识和能力。A. 学业适应性B. 大学适应性C. 入学适应性D. 知识适应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12题. 20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入认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干预达到空前的程度,教育被视为提高和增强( )的重要战略之一。 A. 综合国力B. 国家实力C. 国家军力D. 国家财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13题. 中国在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的1300年间,科举考试的内容不无变革,然而,( )学说始终是考试内容的主体。 A. 儒家B. 释家C. 道家D. 法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14题. 正是科举考试标

14、准的客观性,方从制度上堵住了( )之漏洞,比较有效地避免权贵者对制度的干扰。A. 任人唯贤B. 任人唯私C. 任人唯亲D. 任人唯公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15题. 中国古代文官考试制度就在西传,首先驻足于率先创建文官考试制度的( ),继而影响其他西方各国。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16题. 美国知识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兴趣最早开始于( ),他本人接受了欧洲启蒙运动中有关中国的观点,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实行仁政的专制国家,是一个在儒家明智的世俗经典指导下选任贤良官吏所统治的和谐社会。 A. 伏尔泰B. 狄德罗C. 魁奈D. 富兰克林 【参考答案】

15、D 【答案解析】第17题. 中国的大学招生考试,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命题,发展为统一标准答案、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录取,并采用平均分、标准差等进行了标准化考试的初步尝试。这项重要性工作始于( )。 A. 1927年B. 1939年C. 1952年 D. 1960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18题. 中外中学毕业与升学考试采用的测试方法基本上分为( )、口试和标准化考试三种。各国都尽可能地综合运用这三种考试方式,相为补充。 A. 测试B. 笔试 C. 面试D. 考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19题. 中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各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客观上都成为了连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 )。A. 桥头堡 B. 桥梁C. 据点D. 交接点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20题. 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与其它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类型结构有所不同,可以称其为( )的大学入学考试类型结构。A. 单一服务式B. 并行服务式C. 一站服务式D. 贴心服务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21题. 在实行高度统一考试的国家,高考是( ),社会需要置于首位,考生的选择十分有限,而且不够真实,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很难体现出来。 A. 一选定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