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434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篇一:题目5270f91dc281e53a5802ff27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

2、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

3、答过程之中。篇二:题目645bb21e650e52ea5518981e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

4、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篇三:

5、20XX最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古代赋税制度专题(20XX-4-22)一、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1.的财物作为贡赋。2.春秋时期:它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6世纪初,3.国家的主要赋役负担有田租、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等,另外统治者还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和征发杂税等。汉代的田租税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4.5.隋唐时期:(1“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隋朝的庸有年龄限制(50以上),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它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2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

6、大改革。6.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愿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贫瘠收赋税,官僚地主不例外,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7.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清朝有利于当时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1.2.3.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或规律)1.2.3.;5.以上赋税制度演变规律主要反映了6.7.对商品收重税说明封建制度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中国古代赋税调整的几种情况1.新王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

7、或荒歉之年,减免纳税额。如汉高祖把田租降为十五税一。2.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而农民没有土地的情况下,政府授田给农民,规定授田者定额交纳租税。如租庸调制。3.当政府直接控的农业人口少,影响政府收入时,政府规定按照土地财产的多少纳税,使土地多者多纳税。如两税法。4.封建政府为掠夺更多的财富,增加农民的赋税。如明末加派的“三饷”。五、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作用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调整,只能在一

8、定程度上缓解当时的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说明封建政府内部的部分调整,不可能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5.每一次赋税改革都对历史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改革税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1.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 )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A.B.C. D.2.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开始实施时,政府财政收入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 )A.新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B.地主官僚必须按田亩和资产纳税C.商人和手工业者必须纳税D.由原来的征收实物改为征收银两3.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

9、种)”。材料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特征是 ( )A.经济得到发展,与内地经济交往频繁 B.魏政权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有效地管辖C.已经逐渐趋向农耕,土地兼并严重 D.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作方式与中原无异4.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统治者的经济政策A.B. C.D.5.从唐朝的租庸调制到北宋的募役法实现了 ( )A.代役税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 B.征税标准从人丁到田亩的转变C.农民负担由重到轻的转变 D.赋税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由阻碍到促进的转变6.下列选项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是 ()“

10、相地而衰征” “令民为什伍”“为田开阡陌封疆”“民年五十,免役收庸”A.B. C.D.7.中国古代史上的赋税政策中,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方田均税法8.西周实行的井田制与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的相同之处 ( )A.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B.本质上都是土地公有制C.农民都是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农民都要交纳一定的田租9.在社会转型时期,将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的相关内容有 ( ) 鲁国初税亩 “相地而衰征” 商鞅变法 李悝在魏国变法A. B. C. D.10.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

11、(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A. B.C. D.11.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12.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古代“勿夺农时”思想的有( )编户齐民 租庸调制 募役法 一条鞭法A.B.C.D.13.史书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这一税法实施的直接原因是()A.土地兼并之风盛行B.均田制破坏C.租庸调制无法维持D.封建经济发展14.便民图纂“上仓”图中有这样一首诗:“秋成先要纳官粮,好

12、米将来送上仓。”说明在古代( )A.“官粮”是农民唯一的租税负担B.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C.封建国家向每个农民征收地租D.在征收赋税的过程中国家首先保证农民的生活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谕大学士九卿等:今海内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材料二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此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究穷免敲扑,一举

13、而数善备焉。-熙朝纪政 材料三材料四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材料五 乾隆后期,湖北汉江两岸,“百姓坐齿日繁,垮垸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实行什么 赋税制度?引述材料,扼要归纳这一制度的显著特 点。(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实行这种赋税制度的积极效果。(3)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简要分析上述赋税制度在后来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解析 均田制肇始于北魏,废止于唐中后期,故选。 解析 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这三者的共同

14、点是:收税标准不是以人丁为主,而是以田亩和 资产为主。这样,地主官僚也必须交税,扩大了纳税面,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解析 材料中的“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说明土地兼并严重;“随口割赋”说明河西走廊 已经逐渐走向农耕。 解析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流域,这不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析 由于募役法中收取“役钱”的规定,所以代役税向货币转变。 解析 分属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又都是经济内容;不是经济范围,时间不对。 解析 C项将役银分摊到田亩上,且纳银代役,所以符合题干要求。 解析 井田制、均田制都是国家控制大量土地的情况下而实行的制度。B、D符合均田制,C项符合井田制。A是共同点。 解析 只有税制的变化,通过变法将土地私有制确立下来。 解析 是民族关系的内容,应排除。出发点是政府解决与农民或地主的矛盾或解决财政危机。 解析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以资产和土地作为征税的标准,故B项正确。 解析 项中人民的赋役沉重,影响了正常的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