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难-题-新-解解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430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难-题-新-解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价-值-难-题-新-解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价-值-难-题-新-解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价-值-难-题-新-解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价-值-难-题-新-解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难-题-新-解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难-题-新-解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价 值 难 题 新 解【内容提要】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都是独偏一方的错误理论。商品交换体现的是商品占有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商品价值是由对应于双方利益的占有性和有用性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且与占有困难度及效用都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三大致命点:一、劳动是唯一价值因素的推导;二、关于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重性的关系;三、虚幻价格。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效用为唯一价值因素;二、以最后一个边际效用为价值标准;三、消费者剩余。 【关键词】价值难题、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占有性、有用性。 NewSolutionToValuePuzzle Mistakesinth

2、eLaborTheoryofValueandUtilityTheoryofValue EitherLaborTheoryofValueorUtilityTheoryofValuemakesone-ideaderrors.Exchangeofcommoditiesrevealstheinterestrelationshipbetweencommodityownersandconsumerswhilecommodityvalueisdecidedjointlybythecorrespondingownershipandutilityoftheinterestofbothsidesandisprop

3、ortionaltodifficultydegreeofpossessionandutility. MaxsLaborTheoryofValuehasthreefatefulpoints:1.Laboristhedeductionfromtheuniquevaluefactor;2.Relationshipbetweenthedualityoflaborandthedualityofcommodity;3.virtualprice.TheerrorsinMarginalUtilitytheoryofValuearelistedasfollows:1.Utilityastheuniquevalu

4、efactor;2.Thelastmarginalutilityasvaluestandard;3.ConsumerSurplus. KeyWords:Valuepuzzle;LaborTheoryofValue;UtilityTheoryofValue;ownership;utility. JELClassification:D460,B120,B130,B140,B290. 现在,世界上的商品价值理论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 本人的研究发现,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都是独自偏执一方且极不完全的错误理论。商品交换体现的是商品占有者(生产者),亦即供给方,与消费者,亦即需求方

5、,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商品价值,即交换价值,必定是由商品的占有(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因素即商品的占有或取得的困难程度和商品对人们的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能力来决定。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我分别称之为占有性和有用性。劳动价值论只关注了前者,即占有方面(供给方)的利益,并且极不完全。因为劳动只是占有或取得商品(物品)的众多方式之中的一种方式而已。或者说,劳动只是商品占有性的一个普遍(因为多数情况下,商品都要经过劳动才能获得)而特殊的形式,而不是占有性的全部。等于说,生产商品花费的必要劳动量的多少,只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占有因难度其中的一个部分,而没有表现它的全部。而效用价值论也只关注了后者,即消费方面(需求方)的

6、利益。并且,实际上,有用性方面,衡量商品价值大小也不是以效用的最后一个边际为标准,而是以平均效用(严格地说,是以社会效用)为标准的。 价值难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表述: 商品价值量由商品的占有性和有用性两方面因素来共同决定,与商品的占有困难度(占有性)和商品的效用(有用性)都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如果价值用V表示,占有困难度用C表示,效用用U表示,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V=F(C,U) 也可以粗略地表示为: CU V=K C+U 2 其中F代表函数关系,K代表关系常数。 从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占有困难度C或效用U为零,则价值V也为零。空气和太阳光的C即为零,因为二者并不存在占有性

7、;烂掉的水果(或其他物品),其U为零。 上面的函数式也可以很好说明,为什么存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论两个理论错误的原因。如果把效用U当作一个不变的量,即常量,也就是不考虑U的变化,则价值V即完全随占有困难度C的变化而变化。劳动价值论就是不考虑U的变化,并且把劳动当作占有性(C)的全部;而如果把占有困难度C看作是一个不变的量,则V即完全随U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效用价值论的函数式。 下面我们来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两大派别的价值理论作个粗略的剖析,以明见其真伪,并对本人的价值理论作些简单的说明。 劳动价值论以马克思为代表,所以我们主要讨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则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代表,这里我们

8、也是主要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 一、劳动价值论的错误。 劳动为何是(被断定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并且是唯一的因素呢?难道我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或消费商品体中所“包含”的劳动,而不是别的东西,比如效用(有用性)吗?难道劳动是取得商品(有用性)的唯一途径或源泉吗? 2007-01-27这非常令人感到疑惑。 但是,劳动价值论的追随者,则似乎不存在这些疑惑,也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即劳动为何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及唯一因素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得到经典劳动价值论大师们的指引: 亚当斯密说,“一个人是富还是穷,依他所能享受的生产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程度而定,但是在劳动分工一旦完全

9、确立以后,一个人自已的劳动只能供应他所需要的这些东西的很小一部分。其他绝大部分他必须从他人的劳动去获得,而他是富还是穷,必然依他所能支配的或能够买得起的他人劳动的数量而定,因此,任何商品的价值,对拥有它但不想自已消费它而是要用它来换其它商品的人来说,等于该商品能使他购得或支配的劳动的数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他还说,“每一件东西的真实价格,即每一件东西对想要得到它的人的实际价值,是获得它时所付出的辛苦和麻烦。每一件东西,对于已经得到它并想要处理它或用它来交换别的东西的人来说,它实际所值,是他能为自已省去的并能加诸他人身上的辛苦和麻烦。”“用货币购到的或用货物交换来

10、的东西都是用劳动购来的东西,劳动是最初的购买货币。” 亚当斯密论证的结果是:“财富=价值=劳动”。 除了上述这些之外,亚当斯密还有一个佐证,即劳动本身的价值永不会改变:“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说是对劳动者具有同等的价值。因此,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后的真实标准” 这可能是论证劳动价值的最早的版本,也是一种很苍白无力的说词。 马克思更有一个看起来好像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实则不堪一击,一触即溃的理论推导: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

11、产品这个属性,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部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这样,劳动抽象劳动就是商品体中唯一可以作量的比较的东西。所以,劳动,并且只有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说法的可信性。 1、亚当斯密的说词 首先,商品并非都要经过劳动而获得。我们知道,人类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的根本目的(或最终目的),是为了商品(或物品)中作为财富基本性质的有用性,即效用。而有用性(效用)的形成和取得,并不是都要经过劳动。或者说,劳动并不

12、是财富(即效用)的唯一源泉,它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就象先哲(如威廉配第、萨伊)所说的那样,商品(物品)有效用,首先是源于自然力,即天然力量,劳动只不过是一种辅助作用,即使物的形态适合或更适合于人们的需要而已。许多效用天然就存在,并不需要劳动的作用,如处女地、天然湖泊、河流、海洋及其中的鱼类,和矿藏、石油、森林等,这些东西天然就已适合于或基本适合于人们的需要。 另外,现实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人们用劳动来购买商品的情形,只可能在商品交换刚刚出现的时期,即在经济学尚未出现之前,也即是在色诺芬、亚理士多得之前,而不是在亚当斯密之后,会有类似的情形即单纯用劳动来作为商品交换的依据的情形存在。因为那时,物

13、品过于贫乏,人们对于物品的有用性即效用的大小尚无暇顾及,而且,相对地,除劳动之外的其他资源又并不缺乏,劳动作为唯一的稀缺资源制约着物品(产品)的增加,所以那时曾经以劳动作为商品交换的唯一依据。但是后来,随着社会财富(物品)的相对充裕,商品交换相对频繁之后,人们看到的就不只有劳动,而还有效用及别的制约财富增加的因素,如土地、资本等,这时人们就不可能只以劳动作为商品交换的唯一依据,即唯一的价值依据了。 再者,劳动本身的价值会不会改变,即会不会随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与商品交换、与商品的价值并无必然的联系。因为商品的价值是可能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的。这与供给和需求的状况有关,与本商品跟别

14、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也有关。比如猪肉瘦猪肉及肥猪肉,六七十年代时,笔者家乡的肥猪肉要比瘦猪肉卖得贵。因为那时油类、粮食都很缺乏,油类是必需品,肉类不是必需品,等于说,油类的需求程度与肉类相比相对较高,所以肥猪肉的价格(也是价值)相对较高。因为 肥猪肉可以作油用。而八九十年代之后,反过来,瘦猪肉要比肥猪肉贵。因为这时油类主要是花生油相对充裕(而肥猪肉炼出的油又没有花生油好),肉类瘦猪肉即作为相对高级的享受来需求,需求程度相对较高。而这些变化中,生产肥猪肉和生产瘦猪肉的劳动的相对数量并没有什么改变。这表明,劳动本身的价值有没有随时间(或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与商品交换及商品价值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可见,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亚当斯密的论证都经不起推敲,都站不住脚。2、马克思的推导 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等人的遗产,并且比前人更发扬光大了。 他在他的推导中也首先认定劳动是商品的必要属性。他认为有用性和劳动(劳动产品)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即必要属性,并且以此为前提,展开他的前无古人的理论推导。 马克思的推导我们可以简化为: 前提I:商品体中有并且只有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有用性)和劳动产品(或劳动)。 前提II:决定交换价值大小的因素(价值因素),只能有量的差别,不能有质的不同。 推论I:不同商品之间使用价值只有质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