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396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经济普查数据再看金融危机过后的浙江企业字体: 大 中 小 日期:2011-01-20 14:31:18访问次数: 28 信息来源:内容摘要:本文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企业造成的冲击以及冲击的路径,利用普查数据比较浙江各种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研究不同企业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冷静判断此次金融危机给浙江企业带来的困境与机遇,树立收复失地的强大信心;通过审视各国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政策的实际效果,分析政府力量在危机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寻找适合浙江省情的政府政策供应,为浙江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关键词:金融危机 浙江企业 机遇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整个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泥沼,

2、中国经济虽然不是此次灾难的“源发地”和“重灾区”,但也饱受其害,尤其是浙江省,作为经济外向度极高的沿海省份,在此次风暴袭来之时,必然是首当其冲,损失严重。第二次经济普查恰逢金融危机,其数据对分析浙江企业在危机中的表现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本文从考察金融危机对浙江企业的冲击路径着手,借助普查数据对浙江各类企业的生存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浙江企业抵抗金融危机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一、金融危机冲击浙江企业的路径考察此次的金融危机根源于美国金融市场。美国房贷市场长期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金融衍生品滥用、监管缺失以及国民消费至上的文化,导致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泡沫到了2007年走向破灭,以几大房贷公司相继破产

3、为导火索,并由此引发了华尔街“巨变”:贝尔斯登猝死、“两房”国有化、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接管、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转型。此后,这场波及整个美国金融领域的大风暴又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 2008年内,美国破产企业大幅攀升,其中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型企业倒闭7家,在2008年财富榜单上,美国上榜公司数目相比2007年明显下滑,为10年来表现最差。美国经济下滑和次贷危机产生的“溢出效应”,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将危机从美国扩散到全球,对整个世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冲击: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均较2007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衰退,以“

4、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增长速度也显示出较大幅度下降。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之广,破坏威力之大,化解难度之高,均为近数十年来所未见的。此次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对象是中国的金融机构,由于中国对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的管制比较严格,因而中国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危机带来的消费者信心下降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造成国际汇率风险加大,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2008年以来,中国国内以外贸为主的出口类型制造业出现倒闭潮;钢铁、食品、航空、地产等多个行业出现企业巨亏、破产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GD

5、P增速跌至个位数,出口出现下降等。而我省具有经济外向度和民营经济占比“两个70%”的特征,不可避免地成为全国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最早、影响最深的省份之一。经济增幅明显回落(2009年1季度3.4%),出口面临严峻考验,大量民营企业出现停产歇业甚至关闭破产。(一)金融系统和外商投资饱受冲击从影响机制来看,由于危机是在金融领域爆发,其首先影响的必然是金融领域。就浙江省而言,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金融机构1的现金收入近7年来出现了首次负增长,从2007年的94491.16亿元减少为2008年的89150.79亿元。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省利用外资比2007年明显减少,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

6、143.2亿美元减少为124.5亿美元。利用外资中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2008年的协议项目和金额,分别从2007年的2919个项目,204.0亿美元减少为1858个项目,178.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103.6亿美元减少为100.7亿美元,从分行业情况看,制造业利用外资额占总额的比重较大,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在2008年出现减少,从2007年的71.7亿美元减少为68.3亿美元,降幅4.7%;金融业利用外资总额不大,但减少幅度最大,达到90.6%;房地产业降幅也较为明显,从15.1亿降为11.5亿,降幅23.8%。(二)实体经济伤亡惨重“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省企业数量庞大,其中近80%是

7、工业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这些企业本身就具有较大外向性,与国外市场联系紧密,因而对于国外经济气候的变化向来具有敏感特质,在国际经济形势好的年份,能够敏锐的抓住商机,接轨全球产业链,在全球化分工中分得一杯羹;而在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不友好时,如人民币升值、反倾销诉讼、非关税壁垒等,这部分企业也最先受到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为猛烈,在这次危机中,浙江企业的“受灾面”更广,“受灾程度”更深,许多企业几乎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具体表现就是,浙江企业的数量出现明显波动。图1: 浙江省近5年正常营业状态企业数量变化图(单位:万)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到,近五年来,浙江省正常营业企业总数,

8、工业、批发零售企业数量总体都处于上升的趋势,但3者在2008年都出现了明显波动:正常营业企业总数从2007年的40.09万下降为39.3万,降幅2.0%;工业企业从22.44万下降到21.83万,降幅2.7%;而批发零售企业数量虽未减少,但增速明显放缓,从10.6%降为2.8%。与此同时,2008年关闭破产、停歇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从2007年的1.29万家增加到2.77万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08年出现亏损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达到了8918家,而在2005-2007年的三年中,这一数字分别只有4229,4460和4929家。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出现了近几年来的首次下

9、降,从2007年的1775.47亿元降为1634.2亿元。(三)企业家信心严重不足企业景气指数是反映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及未来景气动向的综合评价和判断,企业家信心指数则反映企业决策者对当前宏观经济状况及未来走势的感受,这两个指数的波动均与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体现为企业景气指数的下降。从2007年-2008年各个季度来看,企业景气指数呈现逐季下降的趋势,在2008年4季度达到最低值,基本也体现出金融危机对企业逐步影响的过程,详细数据见表1。表1:浙江省20072008年各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年份20072008季度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

10、度企业景气指数148.8154.8150.9148.4133.2131.5124.3108工业147.3157.3149.1143.1126.3127.7120.398.4批发和零售业153149.3152.7142.9144.9125.4119.4107.4房地产业131.7132.1140.4139.3119.5120.3110.291.5虽然浙江省企业景气指数总体还处于临界值的上方(景气),但从各行业的情况来看,工业和房地产业已经降到临界值下方(不景气),如果说景气指数则更多的是对当前经营状况的体验的话,那么信心指数更多的是反映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这二者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图2:浙江省2

11、007年2008年各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变化图从图2可以看出,与2007年相比,2008年各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同比出现明显下降,特别是2008年各季度环比下降也非常明显,从1季度的135.3逐季降为4季度的88.8,突破了100的临界值,也就是说,从“景气”变为“不景气”。各行业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比较厉害,其中房地产业在2008年4季度甚至下降到66.1。相比景气指数而言,信心指数的不景气程度更高(见图2),这说明当实体经济出现挫折时,金融危机对企业家心理产生的影响更大,他们担心未来的情况要比当前现实更糟,这种忧虑对企业的影响要比当前的不景气更加严重,也有可能

12、直接影响未来的经济走势。此外,金融危机对消费者心理预期也产生了强烈暗示,从而改变其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消费者对自身未来经济状况难以乐观,势必会抑制当前的消费需求,宏观上造成内需减少,企业营业额下降,从而引发经济衰退。二、从经济普查数据比较浙江各类型企业的生存能力面对金融危机,浙江省内有的企业遭遇灭顶之灾,有的却可不为所动,甚至反而是迎来发展的良机。通过对各种类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生存状况的比较,可以找到那部分在危机中受冲击相对较小甚至基本不受影响的企业,研究其内在因素,也许就可找到抵御金融危机的良策。(一)不同规模的企业一般认为,大企业由于实力雄厚,无论是资金、市场份额以及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都在

13、同行业中占据优势。因此,在金融危机中,其抵御冲击的能力更强。而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都很有限,往往难以熬过金融危机的漫漫严冬。表2:2007-2008年按规模分组的企业景气指数比较2007年1季度2008年1季度2007年2季度2008年2季度大型企业159.2160.7162.1150.8中型企业141.2124.4139.8124小型企业133.8120.51331202007年3季度2008年3季度2007年4季度2008年4季度大型企业159.9147.1149.1121.4中型企业140.2115.9127101.6小型企业131.1113.417598.5从表2可以看到,2008年各季

14、度,各类型企业的景气指数均在下降,但不同规模企业,其下降的幅度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大型企业下降的幅度最小,中型次之,小型企业下降最多。由此可以证明企业规模与其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正相关。根据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亏损情况也不尽相同。由于各个行业门类间指标设置和评价标准都不一样,规模以上工业作为占浙江经济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其企业的相关数据最为详细,最具可比性,因此下面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对象进行考察。表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情况表按规模分企业数(个)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12(%)亏损率23(%)大型企业194189.320.4中型企业43195221

15、2.110.6小型企业54303837815.419.5资料来源: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8从表3可以看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的亏损面基本上与规模成反比,即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这说明企业规模越大,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从亏损率来看,按照规模大小呈现一个奇怪的两头高、中间低的波型分布,即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亏损率明显比中型企业高。大型企业尽管抵御冲击能力强,但由于个体较为庞大,应变速度不够快,一旦出现亏损,很可能亏损额会比较大,这是导致其亏损率较大的原因;小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稳定性不足,在冲击面前波动会比较剧烈,导致其亏损率也很大;而中型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机制更为灵活,相对于小型企业则更为稳定,因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其亏损率是最低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谓“适度规模”规律的反映。(二)不同行业门类的企业国民经济各行业门类由于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相互无法替代,因而不能单纯以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