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354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世纪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世纪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世纪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世纪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世纪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世纪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世纪制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世纪制度篇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主要分为3个阶段: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基督教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起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基督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教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程序,即以

2、主教为中心的教职、教阶体系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教规、教纪制度。在中世纪,尤其是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会学校是当时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会学校按等级分为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堂区学校,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宗教,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教学也都是为神学服务的。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大约为8年。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

3、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育,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大主教学校: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后,曾划分主教管区,各主教管区内设立大主教学校,由主教直接管理。大主教学校的学生是贵族和高级僧侣子弟,目的是培养较高级僧侣,学校条件较好,水平也较整齐,学科内容也较完备,但数量有限。堂区学校:设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是由教会

4、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堂区学校一般由教士或其他指定的教会人员负责,招收7-20岁的男青年入学(少数学校也招收女生)。学校的课堂以灌输宗教知识为主,也同时进行读、写、算及简单世俗知识的教学。(二)封建贵族的世俗教育在整个中世纪,虽然基督教教会和高级神职人员是西欧封建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俗封建主之间还是存在着分野,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也一直时影时现,特别是中世纪中期以后,这种现象十分明显。在文化教育上,公元8世纪以后,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巩固,有别于教会学校的、满足世俗封建主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构出现了,包括宫廷学校、骑士教育和城市教育。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中

5、,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与当时的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艺,教学方法也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成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骑士的标准是彪悍勇敢、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78岁以后,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1415岁到21岁,称为“侍从教育阶段”。骑士教育的基本内

6、容除上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骑士十诫”。骑士教育旨在训练保护封建世俗利益的武夫,其内容虽也注重培养宗教道德品质,但以养成军士征战能力为主要目的,文化知识极为贫乏。城市教育: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这些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这就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在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扩

7、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在培养目标上看,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总之,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额成长起了促进作用。(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从12世纪开始,西欧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世纪大学的建立是这种发展的主要标志。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成文、法、神、医等专业学院来进行。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

8、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的入学时间和学习期限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是十三四岁入大学,先学习文科5年至7年,学习内容为拉丁语和“三艺”,学完后通过考试取得学士资格。然后再学“四艺”,四艺学完考试及格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学生只有取得硕士学位后才有资格选修其他三科深造,而在其他三科中的一科毕业后,就可获得博士学位,也才有资格被任命为教授。当时认为神科最难学习,水平最高,毕业生的出路和前途也最好。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演和辩论。当时把上课叫做讲演,即由教授讲解教材,作引经据典,烦琐冗长的考证,学生边听边记,然后让

9、学生辩论。此外,与中世纪大学一起的还有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教父哲学的继续与发展,是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它产生于89世纪,盛行于1213世纪。进入13世纪后,由于种种原因,经院哲学逐渐衰落。经院哲学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调和哲学和神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经院哲学家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使神学哲学化。以封建制度为主要标志的中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世纪曾经粗暴德打碎了奴隶社会的灿烂文化成果,但是也正是这一时期,近代资产阶级的文化幼芽得以孕育。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一致,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等级性。由于教会对教育的全面垄断,教育又带

10、有浓厚的宗教性。中世纪教育的这些特性成为人们创建新的教育系统是所着力打破的,在对中世纪教育制度的反叛中,近代教育制度与思想得以形成。篇二:论述中世纪教育制度论述中世纪教育制度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历史学家就开始把欧洲历史的发展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阶段。这些历史学家多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崇拜者,他们认为西罗马灭亡和他们所处时代之间的这段漫长时期,是文化衰败和野蛮的时期,于是把古典文明衰落至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称为“中间的世纪”。这段历史时期,整个西方社会完全掌握在宗教和宗教意识形态之下,一切古代文明与教育都被摒弃,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被长期禁锢与压抑,所以这段时期又被称为“黑暗时

11、代”(Dark Age)。然而,不论中世纪多么的黑暗,多么的压抑,抑或是文明的倒退,但是在缓慢的发展进程中它逐渐地吸收了希腊的民主、平等、哲学、教育,罗马的法制、政治、基督教的神学,以及日耳曼民族的兽性、野蛮。这些文明的相互结合,相继产生和发展了行会教育制度、骑士教育制度、教会教育制度和大学教育制度,这四种教育制度构成了中世纪职业技能教育、行为精神教育、宗教神仪教育和学术研究教育的四大体系。一、行会教育制度西欧中世行会教育的兴盛,首先得益于这一时期城市行会的产生和发展。从公元十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 在西欧形成了许多新兴的城市,“到了十二世纪, 欧洲城市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其中著名的城市有

12、威尼斯、热那亚、波伦亚、比萨、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米兰、马赛、巴黎、伦敦”。 这一时期,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为了有效地反对贵族的掠夺,为了保护本行业的利益而结成了自卫性质的行会。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壮大,行会的势力也相应地逐日增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具有专业决定意义的经济力量,同时也是工艺教育的组织者,并且往往是一个城市的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于是,在行会的监督领导下,学徒制度逐渐成为维持生产、发展生产以及传授技艺的制度。学徒性质的教育即为早期的行会教育,是中世纪手工业行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同行会的建立一起,很早以来就已经存在。在行会成立之前,它只是作为一种私人的习惯而存在。随着行会的成立,学徒制度才逐

13、渐具有社会性质,最后完全置于行会的控制之下。西欧中世纪的学徒制是师傅传授技艺给徒弟所进行的一种行会教育。这种学徒教育是由师徒之间契约来约束的。契约是由师傅一方及儿童的父亲或监护人另一方共同签订的。契约规定学徒必须做好派定的工作, 在学徒期内,一般为七年,,学徒不得泄漏师傅要保密的一切事情,包括技术上的秘密,不得做也不得袖手旁观有损于师傅的事,并且随时要勇敢地保护其师傅。学徒要绝对服从师傅的命令,学徒期间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嫖赌,不得勾引妇女, 未经师傅同意,不能结婚等等。如有违背,则要给师傅以赔偿。师傅则应尽其所能用最佳的方法传授其技艺给徒弟,师傅不得保留其技术。契约并规定学徒期间,学徒的食宿、

14、衣着等均由师傅供给。学徒期满,合乎出师条件者便可出师,成为帮工。因此,一个手工作坊不仅有师傅、学徒,还有帮工。帮工是师傅的帮手,从师傅那里取得工钱,但不得开业。帮工又称为旅游者。他可以旅游到各地, 为不同的师傅工作,这样他在旅游和帮工中,增长阅历 娴熟其技艺,以便达到作为一个师傅所要达到的技艺水平。帮工的技艺达到专精的地步,提出本行业的一件“ 精心杰作”,经过师傅及行会的鉴定通过,便可以得到师傅的称号,这时他便可以独立开业。行会的学徒教育实际上开创教育史上职业教育的先河。这种教育不仅传授技艺, 同时又看重道德的培养。但是,行会的学徒教育先天地有其片面狭隘性,它把保守技术的秘密当作不可动摇的信条

15、来遵守,这就给技术的传播和促进带来了极大的阻力。12、13世纪,西欧政治、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学徒制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兴市民阶级对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开始出现行会学校和城市学校。由行会资助或自己兴办学校,进行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办以读、写、算为基本内容,用本族语进行教学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这种办校方式下的行会教育即现代职业教育的前身。二、骑士教育制度骑士制度最早在法国形成,法语是hevalerie,另有骑士身份的含义,是从单词heval衍生出来的,生动地勾画出骑士英武的形象。关于骑士制度的含义,学者黑尔恩肖认为:“骑士制度含有三种因素,即战争、宗教、侠义。”在骑士的品质中,军

16、人的品质占第一位,宗教的品质占第二位,社会交际的品质占第三位。黑尔恩肖认为,军人的品德有:勇敢、忠心、慷慨;宗教的品德也有三种:忠于教会,服从,贞洁;社会交际的品德有:礼貌,谦逊,仁慈.这就是所谓的骑士精神.骑士制度分为两个时期,12世纪中叶以前为“英雄时代”,骑士以追求忠君爱国、强壮勇敢为理想。12世纪中叶以后为“礼文时代”,慷慨、谦虚、注重礼仪和仪表风度是骑士的品行标准和行为准则。在“礼文时代”中,兴起了骑士教育。骑士的品行和养成成为骑士教育的目的。对上帝要虔诚,对主人要服从,对女人要爱恋和忠诚,骑士要养成一种锄强扶弱、尊敬长者和女性之风气,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欧洲社会文明的发展。建立在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基础上的骑士教育,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式,分为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