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314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试工具:INTER 3945ABG 无线网卡、PC 终端和 PPPOE 拨号软件。7与设备相连的跳线或馈线应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牢固固定通过 未通过未准备就绪的原因:推论:平分一般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站点名称?为安装室外天线,天线支架(抱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搭设的抱杆必须要结实,采用能抗天气侵蚀和抗腐蚀性的材料;抱杆采用的直径在 35mm 至45mm 之间,常用 40mm 直径。抱杆高度应满足天线安装在至少超过屋顶 1.5m的地方;如果屋顶是金属的,天线的高度至少应为超过屋顶 3m。抱杆或墙上托架上不应有任何东西以免与天线发生电连接10.三角函数的应用建设单

2、位名称:10、WLAN 系统性能测试表一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

3、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

4、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

5、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

6、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

7、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

8、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 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9、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

10、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

11、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3、应完善三个体系,构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营造浓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氛围。在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上,应因地制宜,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在宣传上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专访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应完善长效

12、培训体系。在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应坚持边监管、边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为主,各职能部门分散办班培训为辅,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协助培训为补充的农村食品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实际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培训培训、统一师资队伍、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发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员作用,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乡(镇)卫生院防疫大夫和学校教师中聘请协管员;在村委会、种植养殖户中选聘信息员,利用两员资源在农村开展动态宣传。三是应完善有效活动的宣传体系。在农村宣传中,应充分利用农村围墙、乡(镇)政府公示板,通过悬挂条幅,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并可针对农闲季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

13、周活动,聘请专业人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4、应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点落实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应积极推进农村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库建设,建立便捷的电话、计算机查询系统。各职能部门还应在农村选择示范的食品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和推广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 经过严格遴选,省、市组织部门分配了5名大学生

14、到农村任职。目前,5名“村官”已奔赴3个社区、2个村任职,各级各界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拴心留人,助他们成长成材。一是铺底子。针对选聘大学生刚从校园进入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实际,县财政部门在第一时间下拨到村任职安置费交由他们使用,人事、劳动、保险等部门及时为他 们落实了政策待遇;各村(居)都尽力为他们提供了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尽快适应农村生活、安心在基层工作。屈原镇长江村召开了由镇领导、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村社区、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欢迎新“村官”马腾座谈会,将村委会的一个套间免费提供他居住,为他添置新空调、沙发、电视、被子、牙刷等家具和用品,在村食堂为他免费提供工作用餐。二是给位子。大胆委任

15、选聘大学生,让他们尽快投入具体工作中干事创业,努力在实践中磨砺提升自己。5名选聘大学生均身兼多职,除任职村(居)委会主任助理外,4名担任团支部书记,锻炼综合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1名兼任村企业联络员,历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能力;2名党员大学生被任命为党总支委员,全面培养基层组织工作能力。三是教法子。8月4日,县委组织部对选聘大学生进行了岗前适应性培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兴国寄语他们切实珍惜“三农”问题政策机遇、新农村建设战略机遇和施展才华的工作岗位,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各乡镇建立了“2 1”联系帮扶制度,即一名乡镇班子成员和村(居)党组织书记为工作“导师”、一名村(居)干部为

16、生活联系人,帮他们从学习、工作、生活多方面找准农村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迅速进岗到位。四是搭台子。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以财政、人事、发改、扶贫、科技、农业、民政等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选聘大学生培养联系会议,综合运用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和项目,为他们在基层干事创业提供最优厚的支持和保障,帮助他们多干事、干成事,努力把工作的村(居)建设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五是引路子。将选聘大学生纳入村(居)干部考核,让他们有压力、有责任,潜心谋事,全心做事,迅速成长。县委组织部对他们实行跟踪培养,对于进步较快的,推荐参加今年第七届村级换届选举;鼓励他们向农村、向基层、向群众学习,全面锻炼农村工作能力,积极参加选调生、公务员以及基层副科级领导选拔考试,努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