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5253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次:25、26、27、28、29教学内容:课余体育教学目标:了解课余体育地位与特点,以及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和计划、评价。教学手段:讲授第一章 课外体育锻炼第一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概述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学校课外体育包括校内和校外课外体育活动,这里主要介绍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分为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 (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1三者的相同之处 (1)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2)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

2、,因而学生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并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4)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例如,三者对学生的身心都能产生较为全面的复合影响,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兴趣、智力、思想品德和个性,都有相似或相同作用。2三者的不同之处 (1)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 (2)要求的不同 (3)内容的不同 (4)组织形式的不同 (5)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6)效果的评价不同 3三者的相互关系 (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

3、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 从广义上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泛指学生参加的除体育课教学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从狭义上讲,它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的除体育课教学之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目前一般所用的课外体育锻炼概念多指其狭义含义。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认识。首先,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其次,体育锻炼不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

4、途径之一。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 (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第二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与原则一、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一)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二)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 (三)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四)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五)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既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课外体育锻炼,就必然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为己任。 (一)与体育课教学相

5、辅相成,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二)全面锻炼身体,丰富体育知识,扩展体育技能,提高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 (四)激发体育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是课外体育锻炼规律的反映,是确保课外体育锻炼顺利进行、获得理想锻炼效果的基本准则。 (一)自觉、自愿,性原则 1加强体育锻炼目的意义的宣传教育,重视体育教学中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身心的重要价值,使学生明确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的。2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培养体育锻炼的兴

6、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满足以及锻炼效果的及时评定,是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3应加强指导,重视计划性。(二)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指课外体育锻炼必须尽可能地经常进行,以确保锻炼效果良性积累的连续性,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并在长期坚持中形成锻炼的习惯,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科学安排作息制度,妥善处理好体育锻炼与学业和其他课外活动的关系,克服困难,坚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2、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负荷及锻炼的间隔,重视锻炼后的恢复,以不影响课业学习。 3、持之以恒,注意提高自我锻炼的能

7、力,并培养顽强的意志,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指课外体育锻炼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锻炼。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校在计划组织和具体实施课外体育锻炼时,应根据所在地域环境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锻炼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2个体进行锻炼时,应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技术基础、心理状态,做到“保强、补弱”,以避免伤害事故,并提高锻炼的实际效果。第三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一)健身类(二)娱乐类(三)保健类 (四)达标类二、 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校内体育锻炼1早操。2课间操。3班级体育锻炼。 搞好

8、班级体育锻炼的意义在于: (1)班级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巩固体育课的效果。 (2)班级体育锻炼是提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各级学校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的重要途径。(3)班级体育锻炼是开展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 (4)班级体育锻炼是落实每个学生每天有1h体育活动的重要措施 。(5)班级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丰富课余生活,调节精神,完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 一般有“体育节”、“节、假日体育”两种形式。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一般多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进行全校性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应加强组织管理,尤其是在校外进行时,应特别注意安全、卫生教育。 (二)校外体育锻炼校外体

9、育锻炼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参加的体育锻炼活。它与校内的课外体育锻炼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构成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1、校外自我锻炼2、家庭体育3、社区体育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指出:“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这就从法规上为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体育法的颁布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为学生参与广泛的社区体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学生校外社区体育的形式主要有: (1)业余体校(或体育俱乐部) (2)青少年宫组织的体育活动 (3)一些体育场(馆)在规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 (4

10、)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利用寒暑假举办的体育夏(冬)令营、体育旅游等活动。第四节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一、课外体育锻炼工作计划课外体育锻炼工作计划是全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对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学校体育整体效益的发挥,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一)全校体育锻炼计划(二)班级体育锻炼计划其内容主要有:班级体育锻炼的目标;锻炼小组的划分;锻炼基本内容和形式;检查评比方法等。班级体育锻炼计划的具体落实有两种方法: (三)个人体育锻炼计划二、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一)全校课外体育锻炼评价(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三)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复习思考

11、题 1何谓课外体育锻炼,如何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2试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3试述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目标。4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可分为哪几类?5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有哪几个原则,贯彻这些原则时应注意哪些事项?6 课外体育锻炼有哪几种计划,各计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第一节 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点 :训练内容的专门性 科学安排生理负荷,承担生理负荷的极限性 实施过程中的个别针对性 训练成绩的表现性 *不同点 :课余性、广泛性、基础性1、课余性利用课余时间:制订目标、方向、大体设想、阶段计划,平时以文化学习为

12、主,体育训练为辅寒暑假及临时集训期间,以体育训练为主,文化学习,适当休息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训练特点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和体育训练相结合的最佳形式,其它专业训练无法比2、广泛性凡愿意参加训练的学生3、基础性 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基础性:促进形态.机能.素质的正常发展学习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培养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身体素质衡量标志 发展的敏感期处在模仿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阶段正处在世界观形成阶段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构成因素*1、训练因素(主要因素) 表现为:反复操练提高体质、素质改善机能和形态 决定 比赛中的表现 所具有的竞技能力 运动 比赛中的发挥情况 成绩 对手的对抗表现 因素 竞赛

13、评定行为 裁判的道德行为 业务水平 评定手段的竞赛规则 竞技能力获得途径: 先天性称先天性竞技能力遗传效应 后天性称后天性竞技能力生活效应(对心 理.智力显著影响) 训练效应(主要 发展途径)2、教学因素表现为:学习掌握提高文化知识,专项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战术. 熟练、比赛中准确的表现提高独立训练和比赛的能力重视教学因素 3、比赛因素表现为:通过比赛、测验、考核、对抗性、适应性训练手段提高自我激励的能力和比赛经验及正常发挥水平的能力、应变能力环境的影响有两个方面:消极干扰消除、取决于运动员自身控制能力;积极促进4、组织管理因素具体表现:训练体制改革,运动队建设与管理选拔、培养、输送、流动场地设

14、备器材、经费5、卫生保健因素具体表现:生活、营养、卫生保健、伤病治疗、大负荷的恢复 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转移. 三、学校课余运动队的组建(一)训练项目的选择1.考虑布局和基础2.考虑教师的技术力量3.考虑场地设施和生源情况(二)确定选拔运动员的条件*1、方法:经验选材、科学预测选材品学兼优,喜爱体育,具有特长,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2、选材的 基本技术,心理品质 指标 遗传、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 社会环境,物质生活条件优秀苗子+优秀教练员=优秀奥运会选手(1)遗传因素所起作用占2/3,后天训练作用占1/3(2)年龄因素生物年龄和运动年龄、日历年龄早熟型 晚熟型 正常型(3)身体形态因素身高、体重、胸围、肩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