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148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成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成长需求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改革必须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反过来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也给教师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可以说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两者相辅相成,正因为两者和谐统一的发展,才完善了信息化的内涵,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关键词: 信息化 平台 促进 教师 成长21世纪,整个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那就是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被信息化,而这种信息化的普遍性就像当年“电气化”过程一样,浸入社会领域的各个角落。最近几年,“信息”这个词

2、变成了一个形容词,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改革必须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和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联合国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教师的专业成长、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推力,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如何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平台的构建给新课改全新理念的实践又提供了较好的途径。课程整合已经不是一个陌生

3、的名词了,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大致历经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课堂设计利用投影等终端设备进得教学,有利于把动态的、过程性的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但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利用远程资援这样改变了上一阶段的效率问题。第三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初步建起学校网站,预设了“学习网站”进入学习,学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方向,学生可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中,不断积累,形成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库,由于学生的加入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信息化教育中来,学生从接受课程到建设课程的提升。虽然上述各个发展阶段说来简单,但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

4、是伴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而发展的。特别是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更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资源库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在校园网纷纷建成的今天,如何建好、用好多层次的、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资源库,就成了能否有效实施课程整合,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关键。从厂商那里购买的教育资源不适用,教师开发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方案是,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让师生在信息的流动中、积累中、体验过程中生成全新意义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动态资源库。以此展开了,围绕学校素材资源建设的师生共同学习方式的研究;以资料收集为载体组建教师、学生、家庭学习共

5、同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课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学校给予学生的影响都可以称为课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已经跨越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增进了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对学习的控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围,形成了多媒体课堂网络化教学互动式学习的全方位教学模式。博客网志在学校要求推广,为教师带来了一个舞台,在校本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增进同伴互助、加强专家引领,但是由于时空的限制许多美好的设想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偶尔为之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有了想法来这里记下来,没有想法到这里寻找灵感,这里不仅个人的天地,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发表跟贴,阐述自己的观点,加

6、强了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艺术发展。 教师在自己做博客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了小小博客。学习叙事就是其中一种形式,学校博客平台逐步升级,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教师在其中的创造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蜕变式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和见证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走出了一条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也是由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学校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体现了“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办学理念。我们以为:网络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考虑到硬件建设的合理、高效、优化、人本、速度等因素,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到软

7、件的配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也是一个重要的配置因素。因而一开始我们就定位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网络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的成长过程;让教师参与到网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过程,形成双赢。几年来,在不借助外在力量的情况下,学校的老师们从一台电脑的单机运作模式,到两台电脑的尝试性互连,有研究教育博客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他们都已成为这方面的行家,假如失去了这个参与的过程,也就失去了教师一次很重要的发展机会。信息平台将使全体师生改变了学习、生活方式,形成全新的教学方式,只有师生真正得到发展了,教育信息化这个项目才算成功了。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如何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是摆在

8、全体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平台的构建给新课改全新理念的实践又提供了较好的途径。课程整合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大致历经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课堂设计利用投影等终端设备进得教学,有利于把动态的、过程性的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但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利用远程资源,这样改变了上一阶段的效率问题。第三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初步建起学校网站,预设了“学习网站”进入学习,学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方向,学生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中,不断积累,形成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库,由于学生的加入使学

9、生真正融入到信息化教育中来,学生可从接受课程到建设课程的提升。虽然上述各个发展阶段说来简单,但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而发展的。特别是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更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资源库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在校园网纷纷建成的今天,如何建好、用好多层次的、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资源库,就成了能否有效实施课程整合,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关键。从厂商那里购买的教育资源不适用,教师开发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方案是,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让师生在信息的流动中、积累中、体验过程中生成全新意义的多层次的“数字

10、化学习中心”动态资源库。以此展开了,围绕学校素材资源建设的师生共同学习方式的研究;以资料收集为载体组建教师、学生、家庭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课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学校给予学生的影响都可以称为课程。教师对学习的控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围,形成了多媒体课堂网络化教学互动式学习的全方位教学模式。博客网志在学校要求推广,为教师带来了一个舞台,在校本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增进同伴互助、加强专家引领,但是由于时空的限制许多美好的设想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偶尔为之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但经营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有教育反思、教学随笔、个人教案、偶尔一得、生活趣事、工作花絮。有了想法来这里记

11、下来,没有想法到这里寻找灵感,这里不仅个人的天地,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发表跟贴,阐述自己的观点,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艺术的发展。 教师在自己做博客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了小小博客。学习叙事就是其中一种形式,学校博客平台逐步升级,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教师在其中的创造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蜕变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网络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其中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思维模式。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呈现线性状态,教师设计好课堂的程序,按照预定的计划,一步不差往下走,为防止被学生带入“歧途”,很多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一些好的点子,置

12、之不理或一带而过。而网络资源的超链接方式,影响了教师由线性的思维向发散性思维转变,形成了非线性思维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一个教学点生发多种路径,应对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变化,更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对于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有能力关注并加以处理并有效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网络信息的辩析、网络漫游中的自制力、对应学生网络文化影响后的管理、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思考等都对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以为网络的问题要在网络中解决,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的校园网络环境,整合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网络资源,引导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网络活动,促进师生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帮助师生吸收网络的正面影响,

13、是我们信息化平台建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形成、发展和应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也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的配置都相当高,我校信息化建设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校,受各种条件影响,落实起步比较缓慢。几年来,在不借助外在力量的情况下,学校的老师们从一台电脑的单机运作模式,到两台电脑的尝试性互连,若学校能建成宽带校园网,通过光纤接入互联网,基本完成班班通和室室通,以网络为主要架构的信息化平台对学校的各个方面将产生更巨大影响,对学校工作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者联系方式表姓 名性别年 龄区 县单 位学 科郭兴文男47重庆市忠县忠县拔山镇庙垭小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关系职 称职务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电子邮箱是否同意在电教世界发表小学高级教师男15025524268404324815558472是作品题目教师成长需求诚信承诺本作品系本人原创,无抄袭或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