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016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 务 书项目名称: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理类专业 教育综合改革实践 申报学院: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负 责 人: 李松志 联系方式: 13970264675 教务处 制二一三年六月填 写 说 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3.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李松志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8.02学 位博士学 历研究生所学专业人文地理学毕业院校中山大学职 称教授职 务院长 电 话 办公:0792-8334096 手机:13970264675 电子信箱主要教

2、学成果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现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等四个地理类本科专业,有地理类本科在校生500余人。地理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创新空间大的学科特点,通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注重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之路。1培养目标创新以地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江西生态强省战略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实现了服务于地方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结合。2教学计划创新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以

3、“夯实基础”为目的,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度,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在各专业设置了八周的集中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了以“以做促学”的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创新发展。3实验实训保障充分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及发展方向需要,为学生进行校内外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假期实践等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基本稳定,类型较为丰富,地域跨度控制在学生可承受范围内,以方便学生加以灵活选择。通过以上途径,逐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和质量,毕业生因理论基础深厚、动手能力扎实,受到用人单位

4、的广泛赞誉,本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二、主要参与人员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李松志博士教 授整体规划及组织孙冬英博士教 授师资队伍赵 追博士教 授实验室建设张 辉硕士教 授实践教学管理史术光硕士讲 师教学管理张建星硕士讲师学生管理冉 红硕士副教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莫申国博士副教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周之良硕士副教授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熊云明硕士副教授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祝明霞硕士副教授课程建设徐少文硕士讲 师实验室建设陈海龙博士副教授课程建设曹 铭硕士讲 师课程建设三、建设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协同进步已成为我国解决区域发展矛盾的的重要方略

5、,地理类人才的培养是落实这一方略的重要抓手。由此,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高等学校加快培养各类社会急需人才”;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因此,围绕国家和江西省内人才需求现状,大力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地理类人才是未来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建设目标如下:1.形成工学结合、行业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卓越地理类专业人才为主线,搭建政、企、校深度融合的培养平台,与用人单位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拓宽学生实践范围和层次,更注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形成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

6、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工学结合、行业互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建立重实践能力培养、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并逐步形成完善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面突出专业特色、强化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建立“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教学实习用人单位综合实习”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打造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团队实施“强师工程”和“名师工程”。每年有计划的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做兼职教授。经过四年建设,培养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

7、师、骨干教师,使地理类专业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地理类类行业实际工作背景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打造一支富有活力、专业知识扎实、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4.推出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经过四年的建设,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完成4-5部高质量的地理类专业教材和专业实践指导书的编写和出版,申报立项5-10项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结合专业特色,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申报立项5-10项国家级和省级纵向科研课题,5-10项横向科研课题;建设具有创新型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10个。四、建设方案1.加强团队建设,建

8、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1)有计划的加强对高学历、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引进工作,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大力推进“博士化”工程,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有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地理类企事业单位,深入实际,认真学习与实践。包括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到其他学校参加实践培训;参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解决等;同时深入实际开展实质性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并取得有应用和参考价值的业务报告或调研报告,以此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3)有计划推进教师访学和进修工作,每年外派1-2名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做

9、访问学者,同时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派遣到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和知名规划机构研修,能够尽快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4)引进业界精英,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做兼职教授,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形成多元化来源的师资格局,保持师资在职称、学位、年龄等方面的合理比例。2.推进课程体系的建设力度(1)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围绕各相关专业的培养特色,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地理科学专业要突出师范生培养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突出城市规划与村镇规划两个层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自然地理

10、与资源环境专业突出国土开发与整治能力的锻炼,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要加强学生开发能力培养。各专业的主干课着力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培养,基础课突出学生规划能力的培养,技能课和方向课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类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围绕“四个结合”,即与“山、江、湖、城”开发建设紧密连接,与地理学的科研成果的紧密结合,与国外开放课程紧密结合,以突出专业发展前沿,拓宽学生专业视野。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加强精品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针对专业核心课程,不断完善其教学模块、突出其特色模块和互动模块,逐步规范

11、并深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的主要载体是各核心课程网站,网站中的教学模块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录像、试卷习题库等,特色模块包括系列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导航、实践拓展训练、中外文献选读等,互动模块包括在线自测、作业批改系统、网上答疑与讨论等。3.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深入进行正确人地观的塑造。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论是协调论,要达到人地之间的协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以人地关系理论统领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分析、研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问题,既培养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

12、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2)积极引入兴趣式教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国内外时事和自己家乡的与地理学相关的问题,分析地理事象变化、发展、演化规律,通过作业、辩论、讨论等形式,组织学生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也特别感兴趣。(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讲课、讨论、实践相结合,变单向式教学为双向式教学,实现互动式教学。基本实现电化教学,本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丰富课堂内容及其有关信息;抓好备课环节,强调讲授的条理、重点、难点,对选定的章节进行备课和讲授方法分析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启发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活跃。(4)积极开展研究性

13、和探究性学习。变期末整体性考试为分解式和整体式并举的考试方式。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应用技能和应用能力三个方面的测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4.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形成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1)多渠道构建实践性教学链条。针地理类专业人才实践性、技术性强的市场需求特点,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更高要求,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教学实践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的调整,系统构建并完善包括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基地实习、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设计) 等在内的实践教学

14、体系。(2)加快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建设。在充实现有实验设备和提高实验开课率的前提下,以目前的实习基地为基础上,再建设2-4个校外实习基地,以完全满足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培养特色人才的需要。其中。省内选择12 个作为本专业创新型实习基地,开展与当地政府长期合作,将这2个实习基地作为研究对象区域,开展课题研究和规划任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并最终在省内外产生学术和社会影响。(3)提升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资金保障。专门组织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项目能够顺利并高质量

15、地实施。5.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做到“明确责任、管理科学、程序规范,工作高效、沟通顺畅”。落实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共同推进、力促实现。(2)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协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3)改革学生管理工作,引入专业导师、实践导师和科研导师制度,强化职业引导作用,提高职业情商。(4)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