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015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王新才/朱玉媛/肖秋惠/张煜2012-12-21 17:06:43来源:图书情报知识(武汉)2009年4期【英文标题】On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Basic Theory of Archives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作者简介】王新才,朱玉媛,肖秋惠,张煜,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武汉430072王新才,男,教授;朱玉媛,女,主任、教授;肖秋惠,女,副主任、副教授;张煜,男,硕士研究生。【内容提要】 本文

2、主要探讨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与进展。这些热点包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价值与作用、全宗理论、档案产业化理念、档案馆功能与模式转换、档案学发展的趋同论与特色论、档案学术规范与评价、档案学二元对立思维与研究范式、档案事业发展理论等十个方面。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 some research focuses and their progress, such as records life cycle theory and records continuum theory, the essential

3、 attribute of archives,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archives, fond theory, archives industrialization idea, archives function and model conversion, the convergence and feature theory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academic criterion and evaluation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dualistic thought and research para

4、digm of archival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archives undertaking. 【关 键 词】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研究进展Archival science/Fundamental research/Research focus/Research progress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学术观点林立,涉及面很广。本文所说的热点主要是指那些受到普遍或重点关注或研究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方向,这样的热点主要有十个。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这是从西方

5、引进的理论。我国档案学界并没有明确提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提出过“档案自然形成过程论”的观点。80年代中后期,以陈兆祦先生为代表的档案学者提出了“文件运动周期论”,与国外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1。我国档案学者主要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划分、文件运动过程等问题进行了介绍与研究。90年代,学者们针对电子文件时代对这一理论提出的挑战进行研究,有些学者认为这一理论不太适应电子文件,阶段划分太过分明。有的提出需要将文件连续体理论作为这一理论的补充2。有的提出这一理论需要修正,认为文件运动的整体性保持不变,阶段性特点发生变化,对应关系发

6、生一些变化,对电子文件运动过程应当进一步加强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起点需要延伸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之中3。文件连续体理论是近几年西方档案学界的研究热点,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这一研究成果,还开展了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应将文件连续体理论代替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因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具有一定的弱点,它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分开,并认为文件管理体制应是从文件形成(包括形成前,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到文件作为档案保存和利用的管理全过程中连贯一致的管理方式。而文件连续体理论构建了一个多维坐标体系来描述文件的运动过程,揭示出文件的四维运动过程,所以,它可以取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就电

7、子文件管理理念而言,“文件连续体模式比文件生命周期模式更适宜”4。但有的学者认为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因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实践基础的差异性十分明显。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基础源于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和谢伦伯格的文件管理思想;而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认识基础则是澳大利亚学者对档案学的思考、后保管主义思想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5。2 档案本质属性问题档案的本质属性,是档案学基础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关系到档案的定义及档案学科内涵的问题。档案界一直认为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这一观点不仅得到档案界大多数学者的赞同,而且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许多公民遇到有关疑难问题时,自然会想到去档案部门查阅档

8、案,特别相信档案的真实性和证据性,而真实性和证据性都是由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所决定的。但在20世纪末期,档案学界有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归结起来主要有“结构说”、“备以查考说”、“三属性交集说”等三种观点,这都是对档案本质属性大胆而有益的探讨。近几年来,仍有不少学者对此进一步研究。有些学者从逻辑学、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充分肯定了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分析了上述三种观点不能成立的理由。有的学者提出档案界产生了原始记录性肯定派和原始记录性否定派两个流派,认为这些观点反映了近几年来档案界关于档案本质属性的新的认识,虽然存在差异,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对此不能轻

9、易否定,因为无论是纸质文件还是电子文件,看其是否能转化为档案,还是应看它是否具有原始记录性,即是否原作者制作,在归档形成时是否未被删改过,具有真实有效的原始记录内容或原始记录状态,能反映人和事物原貌等特征的才能归为档案,这也正是档案的原始记录属性所决定的。电子档案等新型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比纸质档案更难判断,对此应作更深入的研究,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原始记录性,如果否定这一属性,档案的真实性、证据性以及档案学科独有的相关属性都将被改写6。3 全宗理论我国档案界学者对此研究已久,大多认为全宗理论的实质是西方的来源原则,此原则最初产生于档案整理领域,后来发展为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有关全宗理论和来源

10、原则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来源原则产生的专业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容以及重要意义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档案学概论认为,来源原则起源于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形成于德国的“登记室原则”,对这一原则进行理论论证的是荷兰档案学者,这一原则20世纪初在布鲁塞尔大会得到普遍认可,英国和美国的“组合”思想使其得到灵活应用。黄霄羽深入剖析了20世纪中叶以来,来源原则在欧美遭受质疑直至“重新发现”的地位演变过程,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认为来源原则在电子时代仍然是档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原则。冯惠玲、张辑哲认为德国学者提出的“自由来源原则”是对“来源原则”的一种修订,苏联和我国的“体系化的全宗理论”使来源

11、原则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还从本质上揭示出历史主义是来源原则的理论内核,对全宗理论实质进行了探讨,对国家档案全宗概念予以重新认识,提出了主客体全宗理论及其应用的问题7。4 档案价值与作用关于档案价值,我国档案界学者过去主要是引进、借鉴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的观点,认为档案的价值主要是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或者说凭证价值、情报(参考)价值。近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对档案价值的定义与构成、档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档案价值的评价、档案价值论的派别、档案价值规律、档案价值观等方面。可以说学者们过去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大多是在单一层次上,近年来则从多元角度进行研究,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有所深

12、化、更加系统。关于档案的作用,过去主要强调档案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近年来,我国学者们借鉴和引进了加拿大档案学者T. 库克的观点,从未来的和后现代的视角,考察了档案和档案工作者在建构社会记忆中的作用。这一观点与传统的档案作用有所不同,认为档案不仅有记录过去的作用,而且可以铭记未来。特别是我国档案学者冯惠玲从捍卫国家利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论述了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作用。她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全方位的、不可替代的综合贡献力。这种贡献力主要表现在国家利益的捍卫力、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社会进步的保障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

13、荣的促进力8。我国国家档案局近几年特别强调档案为民生服务方面的作用,组织召开了这方面的高层研讨会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使得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诚信档案、家庭档案、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还有一些学者开始将民生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进行研究,分析民生档案的价值与作用。5 档案产业化理念档案产业化,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中一个新课题,发表的文章虽然不多,但有关会议上9对此问题的讨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认识上有很大争议,有极力支持的,也有坚决反对的。支持者认为应把档案事业作为一种产业来办,提出了走档案产业化之路的主张。反对派认为,由于档案本身不具有商品性,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具有服务社会大

14、众的公益使命;同时又依赖社会公众的支持,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所以不能将它办成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从这些不同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档案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有所开阔,“档案产业化”的理念已受到档案界的重视。将档案事业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化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追求经济效益,在档案工作领域主动为社会提供一些经营性的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作为一种产业是不可能、亦是不必要的。6 档案馆功能与模式转换关于档案馆功能的研究,归结起来,学者们主要强调社会化服务功能、文化休闲功能、记忆功能等。第一,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这一理念是在政务信息公开的呼声中逐步引起重视的。许多学者认为,社会化服务是档案馆

15、的发展目标,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应当建立在资源合理构建、社会共知、社会共享的基础上。第二,档案馆的文化休闲功能。学者们从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档案馆建筑、档案馆活动、公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等方面,分析档案馆文化特征的体现,认为档案馆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第三,档案馆的记忆功能。这一认识是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并牵头实施的“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展开的,“记忆”成为近些年来档案界极为重视的一个名词,在许多重要的国内外档案学术会议以及有关学术论文中使用频率不断增多。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档案记忆成为不少主辅报告人论及的热点,在大会的20篇报告中有9篇涉及档案记忆。2001年1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16、的“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就是“21世纪的社会记忆”。归结起来,上述会议及论文的主要观点:由于档案具有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因而档案馆必然是保存记忆的宫殿,具有记忆的功能。档案馆可以唤醒和培养国家的记忆,同时可以用来回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关于档案馆模式,档案界学者们提出了未来档案馆将向复合型档案馆模式转换,国家档案馆模式应向社会化档案馆模式转化,档案馆应为社会公众服务或者说公共档案馆将成为档案馆的主流等观点。有些学者认为,单一的传统档案馆将向复合性档案馆转换10。有的学者研究了以电子档案为工作对象,以网络为工作环境的现代档案馆在运作理念上的变革,并在与传统档案馆的管理方法与工作模式相比较的同时,探讨了由于运作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