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鲁东的税收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733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蒲鲁东的税收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蒲鲁东的税收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蒲鲁东的税收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蒲鲁东的税收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蒲鲁东的税收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蒲鲁东的税收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蒲鲁东的税收制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蒲鲁东的税收制度篇一:中国税制期末复习资料130117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1. 税收的特点体现在: ( ACD )A无偿性B对等性C强制性D固定性考核知识点:税收的基本特征,参见P4附(考核知识点解释):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目的性、合法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2税收在形式上的特征是( C )A自愿缴纳B协商缴纳C依法纳税D单位规定考核知识点:税收的基本特征,参见P4附(考核知识点解释):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税收的合法性,即政府只有依据有关法律,才能获得对其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其他任何个人、机构则无此权力。3以自由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认为国家和个

2、人是各自主独立平等的实体。国家征税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因国家的活动而使人民受益,人民应向国家纳税以相互交换,这种学说是( A )A利益说B牺牲说C保险说D义务说考核知识点: 政府课税依据的理论争论,参见P10-12附(考核知识点解释):交换说,也称买卖交易说、均等说、利益说或代价说,产生于17世纪,由于国家契约主义发展而逐渐形成。主要代表人物有重商主义者霍布斯、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及蒲鲁东等。交换说,以自由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认为国家和个人是各自主独立平等的实体。国家征税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因国家的活动而使人民受益,人民应向国家纳税以相互交换,税收就是这两者的交换。4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3、亚当斯密从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首先提出“赋税原则”,即政府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 BCD )A公开原则B确实原则C平等原则D便利原则考核知识点: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参见P23-25附(考核知识点解释):斯密从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四大课税原则。5税收制度效率是指税收制度运行过程所要求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与制度运行有关的成本和费用的降低上,具体包括:( ACD )A政府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税法宣传B超额税负担C纳税人为报税花费的时间成本D税务工作人员获得的津贴考核知识点: 税收制度效率,参见P33-34附(考核知识点解释):税收制度(

4、征管)效率:是指税收制度运行过程所要求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与制度运行有关的成本和费用的降低上。包括:(1)管理费用,是指税务当局为保证税法顺利实施和及时、正确、足额地计征税款所需要花费的费用,由政府承担。(2)服从费用,是指纳税人在对自己负有纳税义务的课税对象依法计算、交纳税款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纳税人承担。(3)政治费用,包括政府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教育,税法宣传;纳税人对现行税法不满进行游说所发生的费用。6税收征管效率是指税收制度运行过程所要求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与制度运行有关的成本和费用的降低上,具体包括: (ACD )A政府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教育费用B福利成本C纳税人的精神成本D税务工作人员

5、的工资支出考核知识点: 税收制度效率,参见P33-34税收制度(征管)效率:是指税收制度运行过程所要求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与制度运行有关的成本和费用的降低上。包括:(1)管理费用,是指税务当局为保证税法顺利实施和及时、正确、足额地计征税款所需要花费的费用,由政府承担。(2)服从费用,是指纳税人在对自己负有纳税义务的课税对象依法计算、交纳税款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纳税人承担。(3)政治费用,包括政府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教育,税法宣传;纳税人对现行税法不满进行游说所发生的费用。7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要有:( ABC )A以个人收入水平衡量其支付能力B以个人财产存量衡量其支付能力C以个人支出水平衡量

6、其支付能力D以个人学力高低衡量其支付能力考核知识点: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参见P35-37附(考核知识点解释):能力原则是按纳税人的能力大小缴纳不同的税。横向公平要求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而纵向公平要求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收,即纳税能力强的人缴纳较多的税收,纳税能力较弱的人缴纳较少的税收,无纳税能力的人免缴税收。纳税与政府支出没有特定的联系,也就是说,税收问题是单纯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的,与政府使用税收的用途毫无联系。8西方经济学家从税基的角度把税收一般分为三类,该三类是:( BCD )A资源税类B商品劳务税类C所得税类D财产税类考核知识点:税制结构类型,参见P41-

7、49从对什么征税,即从税基划分这个角度来考察税收制度,可以把税制分为商品(服务)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三大类。9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转嫁给他人的税种,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下列属于间接税的税种有:( CD )A企业所得税B个人所得税C增值税D消费税考核知识点:税制结构类型,参见P41-49附(考核知识点解释):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可以将税制划分为直接税制(Direct Tax System)和间接税制(Indirect Tax System)。直接税制和间接税制分别由直接税和间接税组成。直接税是指税负无法通过各种方式转嫁给他人的税种,纳税人也就是负税人,如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

8、是指税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转嫁给他人的税种,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如商品流转税。10直接税是指税负无法通过各种方式转嫁给他人的税种,纳税人也就是负税人,下列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有: ( AB )A企业所得税B财产税C增值税D营业税考核知识点:税制结构类型,参见P41-49附(考核知识点解释):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可以将税制划分为直接税制(Direct Tax System)篇二:第一章 税收基本概念第一章 税收基本概念在详细讨论税收的理论之前,必须先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征税?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实际也就解释了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税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一系列税收理论的基础。第一

9、节 税收的必要性一、征税依据理论税收是个古老的财政范畴。有关征税的必要性,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公需说”、“交换说”、“保险说”、“义务说”、“社会政策说”及“经济调节说”。1“公需说”。“公需说”产生于17世纪,主要代表人物为重商学派及德国旧官房学派的学者,如法国的丁波丹、德国的柏左尔德和克洛克等。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职责在于增长公共福利,国家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各种物质条件,由此产生了公共需要。税收是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条件。克洛克曾指出:“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

10、利需要为理由。” 故此,后人亦称此学说为“公共福利说”。2“交换说”。该学说萌芽于17世纪,盛行于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重商主义学者霍鲁东、卢梭等人。该学说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认为国家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人民应向国家纳税作交换,税收是国家保护人民利益的一种交换代价。如霍布斯在1651年发表的利维坦一书中指出:“主权者向人民征收的税不过是公家给予保护平民各安生业的带甲者的薪饷。”蒲鲁东认为:“赋税是交换的代价,国家以一定成本产生勤劳,卖之于人民,故人民应以交税来偿付代价。”亚当斯密也曾指出,国家应以每个人所得利益数量确定纳税标准。因此,后人也把这种学说称为“利

11、益说”、“代价说”。3“保险说”。保险说产生于18世纪,主要代表人物为法国的梯埃尔。这是由交换说引申出来的一种税收依据理论。主要观点认为:国家犹如一个保险公司,国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人民获得安全的保障,人民纳税犹如缴纳保险费一样。梯埃尔指出:“国民各依其在社会所受的利益为比例而纳税,与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各依其风险分摊比例所交纳的保险费相类同。” 4“义务说”。该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期。19世纪欧洲盛行国家主义,在“国家至上”的思潮影响下,这种学说认为国家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个人依国家而存在,人们应牺牲个人的自由、幸福效忠国家。义务学说反对交换说、保险说,认为国家为实现其职

12、能,当然要有课税权,人民为分担国家经费,必然负有纳税义务。如法国的劳吾指出:“租税是根据一般市民的义务,按一定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在义务说的基础上,后来又发展了一种理论,认为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应对人民强制征税,人民对国家负有纳税义务,但对税负的分配应实行量能负担的原则。人们把这种理论称为“能力说”。5“牺牲说”。牺牲说产生于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英国的穆勒及巴斯泰布尔等。这种学说强调国家的权利,认为国家有权向人民征税,因为国家的职责在于保护和谋求全体人民的利益,其经费开支必须取自于全体人民。这种经费的分担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税收形式规定的,无论个人是否从国家方面受到利益,都

13、必须纳税。这在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人民则是一种牺牲。这种学说与交换说相反,它明确提出了国家征税权与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6“社会政策说”。该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财政学家瓦格纳和美国财政学家塞里格曼、汉森等。这种学说认为:现代国家的所得和财富分配极不公平,应当实行社会政策加以矫正。税收是实行社会政策的有力工具,可以运用税收矫正所得和财富不公的现象。瓦格纳说:“从社会政策意义上说,赋税就是在满足财政需要的同时,或者说不论财政上有无需要,规定对国民收入和国民财产进行分配,借此矫正个人所得和个人财产的消费所征收的赋课物”。7“经济调节说”。经济调节说亦称市场失灵说,

14、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上述的几种课税依据理论主要是从征纳双方的关系角度提出来的。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国家垄断阶段,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从市场机制失灵的角度来重新研究、阐明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自发的市场经济失灵,“无形之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财富的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增长,因而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是修补市场机制,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这种观点在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中得到充分阐述。 二、市场失灵与税收(一)资源利用的两种机制人类经济活动的

15、目的,是把人们所掌握的稀缺资源用于生产各种物品和劳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自己的需要。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家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这里,基本的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如果资源是无限的,可以无限量地生产一种物品,那么每个人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资源使用的是否恰当就变得无关紧要,物品和收入如何在不同的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也就同样是无关紧要的了。正因为人类社会中的资源是稀缺的,所以才引发出了社会经济中的两个根本问题: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假如资源充分利用程度一定,被使用的资源是否就使用的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