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9074524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考速记【精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框架】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重点梳理】1.繁华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市民生活市民生活丰富多彩(1)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2)表现:瓦子: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

2、,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2.宋词和元曲宋词总体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宋词发展历程在唐代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著名词人(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

3、贡献(2)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3)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元曲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著名杂剧家(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2)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4、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知识延伸】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是什么?(1)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发展环境。(2)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3)农业、手工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及海外商贸兴盛。(5)两宋时期,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学和书法绘画等艺术蓬勃发展。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