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494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拓进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科学管理,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在初中课程改革第一轮总结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韩金山(2007年9月26日)同志们:教育情、教育梦、教育魂、教育味四大支柱支撑着我们肩负的教育使命。三年前,我们激情投身第一轮初中课程改革;今天,全市初中校长齐聚这里理性分析我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更扎实地推进第二轮课程改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我市第一轮初中阶段新课程实施工作,全面布置新一学年度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初中阶段课改第二轮实验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刚才朝仁同志对全市初中阶段课程改革第一轮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全市

2、2006-2007学年初中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对全市2007-2008学年初中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回顾总结具体全面,分析部署重点突出。新海实验中学、灌云实验中学、东海培仁学校、灌南四中等四所学校进行了经验交流,掷地有声、富有启发性。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我再强调几点:一、坚定信心,充分肯定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第一轮实验取得的显著成效。新一轮课程改革是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变革,是我国课程改革史上的重大突破,其实质上是一种集权、分权相结合的模式。自2004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市各初中校根据要求进行了第一轮课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思想认识的提

3、高,课程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课改三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内容与实质逐步理解、认同,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校长的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观的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仅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这与以往教学中“目中无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返朴归真,“教”是因“学”而存在的。只有研究学生的起点行为,研究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地让课堂教学返朴归真。伴随新课程的实施“教”的逻辑

4、起点变化了,教学策略相应调整了,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主体。教师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始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结论,同时注重学生思考、比较、选择、判断、质疑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衡量学生。二是课程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仅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对课程内容不断解读、不断创新,对课程资源不断开发、不断整合,增强了课程调适意识与课程创生意识,新课程让教师感到了一种民主、开放的文化氛围,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

5、活力。三是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中教师不再把教学过程当成简单的“讲授接受”过程,而是成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对话与交往的过程,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分享的过程,师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2.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新课程实施的中心,促进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角色有所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沿着有效的方向发生积极的变化。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继续深化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探索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活动。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大量的课堂教学调研工作

6、中,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并积极地尝试和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途径与原则。一是平等对话,让课堂教学同构共享。变“训导”为“对话”是新课程实施给我们带来的一大景象。课堂上教师们开始放弃“训导”,选择“对话”,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教育者意识到单向灌输已经将课堂教学引向了死胡同 ,而“对话”教学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的沟通、感悟和融合,师生容易形成教与学的共同体。其次是对话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再次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大量有用的教

7、育资源。目前,教师在实践“对话”教学中,用一种观点否定另一种观点、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现象大大减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现象不断增多。二是课堂上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平等,教师往往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气氛变得和谐与活跃。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了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的气氛格外活跃与和谐,大大克服了原有课堂上教师“一言堂”与“一讲到底”的沉闷状态。三是教与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预设生成使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纵观全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日趋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有

8、所尝试和运用,照本宣科、单纯说教的现象正在减少。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价值引导者、新课程的探索者与研究者。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教师不再拘泥于按教案的程序机械展开教学,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有成效。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重组内容,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搭建阶梯、拓展思维、引导探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3.通过课改洗礼,教师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校本教研更显扎实,校本课程开发初见成效。新课程实验

9、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契机。所以,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理念与课程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主体精神的确立,整体意识的增强,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传授,使教师们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教学中的问题。二是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高。通过三年的实验,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学习选择和利用书本之外的课程资源,学习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他们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三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不

10、断完善。先后出台了连云港市中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各县、区、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各县(区)都分别制定了校本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同时还出台了连云港市校本教研合格校创建标准。标准从组织计划、制度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研究四个方面分20项指标,重在引导学校对照标准,有效地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四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形成,我市利用地域因素以及课程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优势,从加强学科课程建设着手,努力构建“三级课程”体系。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

11、发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新海实验中学的“青少年海文化研究”、赣榆县实验中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灌南县汤沟中学“名镇文化”、新浦中学“成人之道(与中学生谈道德)”、师专附中“电视散文赏析”、培仁学校的培仁写字、培仁学校弟子规读本、灌南四中的“古诗词阅读”、“泥塑”、西苑中学的“象棋:棋趣、棋技、棋艺”、赣榆外国语“英语口语交际”等校本课程,不仅有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而且有校本教材,同时还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连云区还加强了活动课程的基地建设,建立了“连岛海洋文化基地”以及“宿城山文化基地”。二、实事求是,正确面对第一轮实验和初中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经费保障水平需要进一

12、步提高,免收学杂费后公用经费虽按省定标准执行了,但是由于县、区级财政比较困难,学校的维修经费缺口比较大,绝大部分学校无奖金、无福利。二是虽然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边远农村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虽然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但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课堂效率还不高,“盯”、“盘”、“补”加重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学困生居高不下。以2007年中考为例,全市参加中考的学生80187人,620分(含体育成绩)以上学生8146人,

13、600分(含体育)以上11426人;300分(含体育)以下全市有18040人,同志们,18040,22.24%数字触目惊心,我们有些学校愧对当地的父老乡亲。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办差一所学校贻害一方百姓。四是部分学校领导管理不到位,只重传达,不重具体操作。部分校长完全放手由分管领导去抓,自己却不闻不问,不作具体督促和指导。只求常态,不思变化;只求一般,不思创新;只求稳妥,不思进取;只定规章,不思实抓。甚至有的不愿意系统了解课堂教学一线情况,也不善于思考推进课改的策略和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却垂青于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工作平平无起色,学校落后无羞色。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中学周常德校长跪求学生学习一

14、事。有失身份和尊严?个性化表现? 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全市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温家宝总理语重心长的说:“学校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客观、冷静地分析,并切实加以解决。三、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努力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要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初中教育教学主要要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1殷切希望:让教育家办教育,校长-您大胆地往前走。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对一所学校来说,校长能走多远,往往学校才能走多远。一个校长,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用心做事,就可

15、以做很大的事。在一个组织中,90%的问题是由管理导致的,只有10%的问题是员工带来的。校长要做精神教练,不当管人之官,要高举旗帜走在前面,不要拿着鞭子站在后头。校长一要爱读书,二要有思想,三要有梦想。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思想的缺席就是灵魂的缺席。2006年底市局组织部分同志参观杜郎口中学,原汁原味原生态,所见所闻所感悟,边思边想边行动,课堂原生态已出版,新海实验、海宁中学、赣榆实验、汇文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已行动。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等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已为广大学校所认同,新一轮课使学校在自主发展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就是要逐步建立学校的校本建设机制,其实质

16、是通过政府放权来激活学校这个法人自主和创新的活力,形成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既如此,校长-您,应该大胆往前走!王斌泰厅长曾说过:“校长要敢于我行我素。”我理解校长要敢于我行我素的内涵应该是:校长要在应有的权力之内,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敢于和善于摆脱各种干扰,对教育教学不断创新。想好的事,只要是对的,不要患得患失,要一干到底。拿破仑说过:“先投入战斗,再决定胜负”。刚才大会交流发言中,新海实验中学赵校长提到的派位后的新海实验中学在2007年中考中437人考取了新海高级中学,学校组织84位教师去杜郎口参观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大行动,暑期的“读书走天下”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德育等活动应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2热情的期盼: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提高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