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414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篇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等制度的建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概念;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解读有关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有关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大一统”政治制度建立过程的学习,探讨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欣赏古人的政治智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自觉维护国家统一。(2)通过

2、对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学法指导】A、学习习惯养成1依据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线条或符合勾画重点词句。2初步思考教材上第10页、第11页上的”学习思考”“自主测评”的问题。3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写入学与导问题生成处,先与同伴和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交由小组学科长收集汇总,交由老师备课整合问题用,待课中互动解决。B、方法指导:列表的方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别,加深对郡县制的理性认识【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用红笔标注自

3、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一“六王毕,四海一”(1)过程统一六国:秦国于BC221年 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长期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 北伐匈奴:措施: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 河套地区 ;修筑长城和“直道”。统一岭南地区:措施: 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 在岭南置郡 。秦在岭南置郡的意义: 是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端。将“西南夷”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版图:措施:开辟“五尺道”;在部分地区委任官吏。 秦在“西南夷”部分地区委任官吏的意义:是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2)秦统一的意义: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

4、体格局的形成。2海内为郡县(1)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以巩固统治。(2)主要内容: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行政机构;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 。(3)特点(即与分封制的区别):由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4)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3百官公卿(1)皇帝制:特点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责分别是: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3)作用及地位: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

5、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称为“汉承秦制”。【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激情投入,热烈讨论。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加强组内合作交流。可用铅笔试答做好展示准备。认真点评,大胆质疑,力求拓展。图文说史、创境设问一组反映秦朝大一统气势的图片问题:从巍峨蜿蜒的秦长城、气势恢宏的秦陵兵马佣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七嘴八舌议论发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秦王朝横扫六国的气势和强大的国力;秦王朝残暴统治和百姓沉重的负担?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朝在地方和中央的诸多制度建设,开始形成中国古代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6、制,开创了“大一统”政体,这一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影响深远。导入课题互动解疑:阅读材料,探究解决问题材料一: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问题1:简述秦朝“大一统”的地理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秦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秦朝统一的实现有何意义?(一)过程:1、东灭六国,建秦朝,都咸阳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4、西南开“

7、五尺道”、任官吏(二)、统一实现的条件:1、人心所向,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国力强盛3、雄才大略,策略正确(三)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和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3)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图示秦朝疆域图,直观感知秦朝版图概貌。天下初定,面对空前广袤的疆域、六国故地,如何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嬴政与大臣们展开激烈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8、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问题2: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谁的建议?请简要介绍这一制度?(背景、内容、特点、意义) 焦点:推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理由:丞相:诸侯初破,不行分封,不能安抚稳定统治李斯:周因分封,导致诸侯诛伐混战,“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天下皆为郡县,而给以诸子公卿重赏,甚足易制(天下便容易控制)。

9、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郡县制:(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相继萌生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实现统一;(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以巩固统治。(3)主要内容: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行政机构;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 。(4)特点:由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5)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6)发展:西汉,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大一统 拓展探究:列表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统一是历史的进

10、步。也正是因为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与稳定,秦以后历代封建沿用。至今县依然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形式。 问题4:请你介绍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情况。材料二中涉及到的 “朝议”是一种什么政治现象?该如何认识它的作用?(1)中央官制的设置:皇帝制: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帝位世袭篇二: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2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复习目标1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结合秦朝政治、经济状况认识秦的历史地位。2分析西汉初、汉武帝时、东汉初,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实施的措施、作用、实质,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正确分析、评价秦、西汉、东汉建立和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1、的措施、作用和弊端。4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比较秦、西汉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和把握内在联系及规律的能力。5掌握秦汉时期建立的各项政治制度,理解“汉承秦制”,把握秦汉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认识秦汉所开创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6分析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影响。7分析、比较秦汉实行的民族政策、采取的重大举措和结果。把握秦汉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关系,认识秦汉民族关系的主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8分析、比较秦末、西汉末、东汉末政局的特点和统治危机的表现,正确评价秦末农民战争、西汉末农民战争和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及作用。9

12、全面、正确地评价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的政绩和历史地位,提高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个人和历史发展的关系。要点梳理本单元包括秦、西汉、新、东汉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秦王赢政顺应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实施了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过分的役使百姓和残暴的统治,使社会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二世而亡。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建立了西汉。通过汉初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进入强盛时期。此后,昭宣中兴,又进入高峰时期。在外戚和宦官干政,政局混乱的形势下,王莽夺权建立新。短命的新朝,被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

13、汉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政局黑暗,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最后引发了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被农民起义瓦解了。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大一统局面的时代,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维持了四百多年的统一局面。政治上,秦汉开创了一系列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发展。边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与亚洲和欧洲开始了频繁的文化交流,秦汉文化有了重要发展。2秦汉时期政治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 秦始皇接受了韩非和李斯的法家理论,以吏为师,将法家思想作为基本统治思想。西汉建立后,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顺应汉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的现实,一度实行了

14、与民休息的黄老思想。汉武帝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从此,这种改造了的尊儒尚法和杂以阴阳五行学说的儒家思想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首先建立皇帝制度,集中突出个人的权威地位,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使之神化和物化。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行政管理体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保证了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此外,秦始皇还颁行了统一法令,严密控制六国贵族势力,在经济、文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秦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

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承秦制”,西汉仍沿袭了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有因有革。在地方上,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秦汉封建制度处于初步发展相适应 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是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在此期间,也曾出现过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并导致了七国之乱;东汉末年豪强势力膨胀,割据因素增长,中央集权一度削弱。但整体上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起来了。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古代国情的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秦汉时期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赤眉起义和黄巾大起义。这三次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一是封建徭役繁重,土地兼并严重,二是封建统治残暴,三是政治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